分享

从“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挖一挖牡丹的身世

 自然田野 2019-07-22
芦荟79545 2019-07-21 16:59:57
从“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挖一挖牡丹的身世

一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但是你不一定知道这句话的出处。这句话出自元代珠帘秀的一首元曲《醉西施》“……满眼春江都是泪,也流不尽许多愁。若得归来后,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话说牡丹在我国生长历史悠久,人工栽培历史始于隋朝洛阳,盛于唐朝,名于宋朝,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

牡丹花花体丰润饱满,雍容华贵,颜色艳丽,花开如玉,气味芳香,被人们誉为花中之王。诗人刘禹锡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名句被广为流传。牡丹花开时的温香熟美、鲜艳红润就像美人的肌肤般温润。

也因牡丹大气高贵千姣万态,唐朝诗人徐凝有诗曰“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誉牡丹为“洛水女神”。宋代苏东坡在一次赏花后,竟然把牡丹花戴在自己的头上,有诗为证,其对牡丹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 宋代 · 苏轼《吉祥寺赏牡丹》
从“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挖一挖牡丹的身世

有人对牡丹有偏见。说牡丹妖娆风流,像青楼风尘女子不吉不详。

我认为这个说法太过片面,若说牡丹风流,那正是因为牡丹风态仪表杰出不凡与众不同,才可自有风流之韵态,却绝无青楼女子之轻浮。说到这里,还请有些人正确理解不同语境中“风流”的不同含义。错误的理解是对牡丹花的不公。

也有人说牡丹攀附富贵,是御用之花,宫中之物。又哪里知道牡丹曾不畏权贵抗旨不尊被贬洛阳,此后牡丹在洛阳大放异彩,名扬天下,被不同阶层人士所喜爱。

牡丹天生富贵大气、富丽堂皇,人们在追捧牡丹的同时,也逐渐产生了和牡丹有关的文化现象, 诗人们吟诗作赋咏唱牡丹,除了大量诗词外,还有大量牡丹绘画艺术、牡丹雕刻艺术、牡丹药用饮食及服饰应用,也随之出现了专门研究和记录牡丹的专著,比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明代高濂《牡丹花谱》等等。

不与百花争春色,独自怒放在暮春。国色天香的牡丹无需争春斗艳,她的美丽高贵与气质不凡如同仙子般惊艳了世人,同时人们也把最美丽的女人比作牡丹仙子。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被拟人化的牡丹本就招人喜爱,也让人们看到牡丹就想联起漂亮女人,看到美女就想到牡丹仙子。女人花是男人最想摘得的花,何况是美如牡丹仙子的女人花。

从“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挖一挖牡丹的身世

食色性也,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是人的本性,人类对所有美好愿望的追求都无可厚非,七情六欲、男欢女爱是人的正常需求,那么,追求和向往具有牡丹一样高贵品质的女人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然而,花中之王的牡丹天生高贵,不仅有着王者之态,更有仙子之韵,是何等的高雅?又是何等的贵气?正因为其高大上的品质,岂能唾手可得,更非一般人轻易得手之物?得不到手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于是,对于有着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美的仙子般女子,不仅王孙贵族趋之若鹜,风流才子求之若渴,更是大多数男人望尘莫及的。于是,对于大多数正常男人有着正常审美观点的人来说,这句元曲中的名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已然成了某些人心中不公开的秘密。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 宋代 · 邵雍《牡丹吟》

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众香国里最壮观。千万不可遭到玷污和亵渎。牡丹,代表了吉祥与富贵,象征着繁荣与昌盛。愿人人吉祥,家家富贵,国家繁荣,人民安康!

(欢迎不同观点,文明交流。)

从“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挖一挖牡丹的身世
从“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挖一挖牡丹的身世
从“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挖一挖牡丹的身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