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贞卿:简论升补肾阴

 木东青 2019-07-22

简论升补肾阴_郭贞卿

升补肾阴法,前人有所论及和运用。用之得当,能起沉疴,疗病疾,实有补于常法之不逮,故不容忽视值得通过临床去补充、提高、以丰富中医的治则

升散肾阴乃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运动形式

肾阴又称元阴。张景岳谓其“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阴主静,此“静”不过与“动”相对而言,并非绝对静止与凝固否则就是死寂,死寂之阴不能化气,无生命力可言。《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倘无运动,何以达肾而被藏前贤谓“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离开了运动,肾阴又何以被它脏所消耗肾藏精而生髓,脑为髓海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开窍于耳,其荣在发,经脉挟舌本,倘无运动,肾阴又何以能达于骨、髓、脑、耳、齿、发、舌以行滋荣由此可见,肾阴亦须通过运动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肾位居下焦,肾阴向之上和外的脏腑组织器官发挥生理作用,必然以升散为主要的运动形式对此前人亦有论述。如李东垣《脾胃论》云“脾主五脏之气,肾主五脏之精,皆上奉于天,二者俱主生化以奉升浮”朱丹溪《格致余论》云“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这说明前人非常重视肾阴之升,认为肾阴之升是维持整体阴阳、水火、升降关系处于平衡、相济、协调的重要运动形式。肾阳和脾气对肾阴上升的影响肾阴升散,主要靠肾阳和脾气的协助《慎斋遗书》云“夫肾属水,水性润下,如何而升盖因水中真阳,故水亦随阳而升至于心,则生心中之火”阴主静,肾阴能在升降出入的运动中不致于沉陷与寂,缘于肾阳之推动阳主动,肾阳在升降出入的运动中不致于浮越与冲激,缘于肾阴之静藏此正动静相依,阴阳相济,致“升降相因,而变作矣”之道理所在

脏腑不仅进行各自的升降运动,更相互作用以维系整体的升降运动朱丹溪说“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之泰。”脾为整体升散之枢纽,故脾升对肾阴之升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肾阴参与整体升降时,脾的作用尤需加以调整和利用。

肾阴虚不升的病症表现

除临床常见肾阴虚的见症外,每有上不足和下陷之区分。上不足,为肾阴不能升散以滋荣其上和外,如不能升至脑则头晕不能升至目则目昏不能升至心则心悸失眠不能升至肺则咳嗽、肺痰、表卫不固不能升至脾则纳呆、食而不化等。肾阴虚下陷则可见崩漏、滑胎、淋浊、带下、阴挺、泻痢、脱肛、疝气等病症。也即说,通常下陷病症中,有肾阴虚下陷的情况,在临床上的诊断要点为

(1)首先必须具备肾阴虚的症状

(2)上部脏腑器官“体用”不足或虚亢,(凡具备上述两项者,可诊断为肾阴虚不升)

(3)下部脏腑器官“体用”下陷((1)共见者,可诊断为肾阴虚下陷)

升补肾阴法的具体组合

肾阴之补,无须多赘。肾阴之升,约有如下五法

(1)舟辑引升法由于全身均需肾阴之滋荣,故舟辑引升与补肾阴药相伍有助于升补去向之选择性不能升至肺脾选葛根,不能升至肺选桔梗他如鹿角()引升至巅顶脑脊,菊花引升至头目等等均是而升麻、柴胡更是临床上习用的升提之品

(2)补阳助升法此即通过少量补肾阳药物以促使大量补肾阴药得借肾阳之助以上升常用药为肉桂、附片、肉苁蓉、锁阳、淫羊藿

(3)补脾助升法当脾气虚而不能帮助肾阴上升时,宜使用此法常用药为党参、黄芪、白术

(4)原味填升法肾精亏者,当用此法厚味填补,填满即升。临床使用厚味填下,以益脑壮形旺气者即是明证。常用药为熟地、山萸肉、杞子菟丝子、人参、当归、紫河车、鹿角胶、龟胶、人乳、动物骨髓等。

(5)表散助升法补肾阴与表散法合用,能助肾阴升散至头面肌表此法主要用于肌表、头面部因肾阴不足而引起的诸种病症。

临床运用举隅

一、〔感冒〕

XX,男,34岁。

体质清瘦,易患伤风感冒,每次迁延半月至1月。今感冒风寒,恶心呕吐,寒颤,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迟,腿酸软,昏晕。住x医院治疗6日无效而转中医治疗藿香正气散后虽呕吐减轻,而余症更甚。据体质、病史、胃纳尚可等综合分析,乃肾精亏虚不能升散至肺卫。用表散助升法。

熟地15克,黄芪15克,防风10克,菟丝子12克,肉苁蓉12克,锁阳12克,山药15克,紫苏10克,生姜10克。

1剂后精神体力转佳。连服数剂病愈。

肉苁蓉甘咸温,锁阳甘温,菟丝子辛甘平,均为温而不燥、补阳益阴之品,熟地甘温补养阴精,四味合用,颇具阴中求阳之妙。与黄芪、防风、紫苏、生姜四味升散之品融于一方,一派上升之势,能助肾精化气,达于肺卫肌表以固祛邪,故尔效彰。

二、〔腹泻〕

《傅青主男科·虚劳门》有阴虚下陷一节“凡人阴虚脾泻,岁岁不已,或食而不化,或化溏泻。方用熟地一两、山药五钱、山萸五钱、茯苓三钱、白术五钱、肉桂一钱、升麻三分、五味一钱、车前子一钱,水煎晚服。此方纯是补阴之药,且有升麻以提阴中之气,又有温湿之品,以暖命门而健脾土,何至泻哉”临床上确有此种类型,表现为反复腹泻,病程较长,以泄为主,不甚臭,腹泻时间不拘舌上无苔,或有少许浮苔如豆花状,舌体以光如镜中有裂纹为特点,色红或绛,亦有淡白者脉细弱,或细数,总以细为主我们临床上治此症病例很多。

如黄xx,女,54岁。晨泻5年余,面略浮,能食不化,所泻之物为食物残渣,有时腹痛,有时不痛。舌光如镜中有丈形裂纹,略有白腐苔浮于舌上成簇,伸舌时津液丰润欲滴,脉沉细。诊为阴虚下陷之腹泻。

熟地30克,山药30克,山萸24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升麻1,5克,五味子3克,石斛15克,肉苁蓉15克,车前子6

连服10剂后腹泻基本治愈。

三、〔血痢)

辨证奇闻·痢疾》载“人有下痢纯血,色如陈腐屋漏之状,肛门大开,不能收闭,面色反觉红润,唇似涂朱……治之法急救其阴以引其阳气下降,并补真阳以提其阴气之上升。……方用补阴升提汤。人参一钱、熟地一两、白芍三两、茯苓一两、升麻二钱、甘草一钱、山药一两、北五味三钱、山茱萸一两、诃梨勒三钱。水煎服。”此文言之成理,按证用之又确有疗效。

xx,女,6岁。腹痛下痢纯血2日,日达二十余次,唇赤干燥,舌苔薄黄,脉细数。察肛门红赤,括约肌松弛,精神萎顿,口渴思饮。

红参3克,五味3克,麦冬15克,熟地15克,生地20克,白芍50克,升麻1.5克,山药30克,山萸10克,仙鹤草15克,灶心土泡水煎药。1剂血减,2剂血止。

四、〔阴丸肿痛〕

医贯》载一案“余一日患阴丸一个肿如鸭卵,发热,以湿热证治之,不效,细思之,数日前从定海小船回,有湿布风帆在坐下,比上岸始宽,以意逆之,此感寒湿在肾丸也。乃用六味地黄加柴胡、吴茱萸、肉桂各一钱,独活五分。一服而热退,再服而肿消。后有患偏坠者,此方多妙。”赵氏此案颇能启迪思维。凡肾阴虚下陷而致偏坠者,赵氏此方多妙。曾治一新婚少年男子,自觉阴丸下坠疼痛,牵引少腹,发热,舌质红苔薄,脉弦细。用六味地黄丸加柴胡、升麻、吴、荔核2剂而愈。可见肾阴虚能出现下部器官“体用”下陷,临床上常可见到。

五、〔阴挺〕

《傅青主女科》治产后“水道中出肉线条,长二、三尺,动之则疼痛欲绝,人以为胞胎之下坠也,谁知是带脉之虚脱乎!……方用两收汤。人参一两、白术二两、山萸四钱、芡实五钱、扁豆五钱、巴戟三钱、杜仲五钱、白果十杖。水煎。”细析此方,实乃肾阴虚下陷为主的病症。方中将补肾阴法与补阳补脾助升法合用,从而使带脉虚脱得以收固。傅氏自注“此方凡肾虚、腰痛、遗尿皆可治,甚勿轻忽。”我们将此方用于产后阴挺、腰脊下坠、遗精、带下、滑胎等病,只要具肾阴虚不升或下陷者,坚持服用十余剂,常收卓效。

以上仅举数端。至于眩晕、咳喘、健忘、大气下陷等症中亦有此种类型,不再例举。总之,升补肾阴之法,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读古今名家医案,诸多久病虚损之疾,常能见到升补肾阴法之运用,颇能发人深思。长期以来,忽略对此法之研究,显然是不恰当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