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综合」从用电量格局探全国省市经济发展趋势

 wenxuefeng360 2019-07-23

全社会用电量可以反映城市经济运行情况,因此也被称作经济的“晴雨表”,而用电量指标也可以衡量GDP、产业发展、常住人口的可靠性,那么今天我们就将从用电量的角度,看看各省份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格局以及变迁。

省份格局 :

省份差异悬殊,用电量TOP5包揽GDP TOP5,两湖发展势头正猛

「城市综合」从用电量格局探全国省市经济发展趋势
「城市综合」从用电量格局探全国省市经济发展趋势

各省份全社会用电量以及GDP规模看,各个省份差异巨大。广东、江苏、山东用电量突破6000亿千瓦时,而末位的西藏不足百亿,首末位相差91倍。GDP规模也呈现相似特征,广东、江苏突破90000亿元规模,末位的西藏仅1400亿元,首末位相差69倍。

排名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不论是GDP产出还是用电量消耗,均位列TOP5,用电量作为先行指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GDP的排名。

而从GDP与用电量排名差异看,GDP领先用电量5位以上的省市中,上海、北京自不必说,湖北、湖南、陕西、重庆、天津势头正猛;内蒙古、新疆等西部资源型或落后省份,GDP排名落后用电量5位以上,受产业结构以及发展阶段影响,高耗低产。

20年历史变迁,书写了一部东北三省的衰退史以及中部省份的崛起史

1999-2018年各省市全社会用电量变迁图

「城市综合」从用电量格局探全国省市经济发展趋势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头部格局稳定;

辽宁、黑龙江位次下降,尤其以黑龙江最为明显;中部省份发展势头猛,位次竞争激烈;

内蒙古、新疆跃迁最明显,主要与当地钢铁、有色与化工等产业发展有关,然而这些产业作为改善经济结构、产能压减的重点内容,两个省份快速蹿升的用电量反倒隐含了经济发展风险。

单位耗电量产出:

31省市纵向提升,横向差距拉大,黑龙江、吉林GDP注水

「城市综合」从用电量格局探全国省市经济发展趋势

单位耗电量的GDP产出水平,其排名与GDP排名差异较大,但是从各省市横向、纵向对比,也不难窥见一些规律。

首先纵向对比上,各省市总体产出效率提高,且差距拉大,只有新疆、内蒙古由于资源依赖,二产占比高,产出效率不升反降。

横向对比上,产出效率高于20元/千瓦时的省市共有7个,其中湖南、西藏、黑龙江、吉林令人较为意外,也令笔者对其GDP数据存疑。由于单位耗电量产出一方面与产业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也跟经济发展阶段有关,鉴于湖南工业占比较多的确实属于耗电较低的行业,暂且不论;内蒙古由于先天不足,二产以手工业与轻工业为主,而且旅游业一枝独秀,加上其经济主要依赖基建与投资拉动,单位耗电量产出数据亮眼,也可以理解;不过黑龙江、吉林,在多个城市陆续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人口持续流出,产业发展未振的情况下,单位耗电量产出位列第一梯队,其GDP水分可见一斑。

「城市综合」从用电量格局探全国省市经济发展趋势

对31省市单位耗电量以及20年提升倍数以散点作图,各省市明显分为集约高效型、转型发展型、低效低产型三个集群。此时,黑龙江与吉林GDP的“水”就更明显了。

GDP注水并不是个别现象,前有辽宁、天津、内蒙古主动“挤水”,后有国家点名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的10个市县(区)虚增财政收入。随着“营改增”施行,以及去杠杆背景下,各省市从2016年以来或公开或非公开地“挤水”,因此对其它城市的GDP水分不做讨论。

在省份格局变迁之后,我们再将维度落到城市,从全国城市人口与产业发展格局与趋势中,寻找具有投资潜力的城市。

「城市综合」从用电量格局探全国省市经济发展趋势
「城市综合」从用电量格局探全国省市经济发展趋势

注:由于个别城市暂未公布数据,以下各指标覆盖城市为250-270不等。其中城乡居民用电量格局分析,忽略地区用电习惯带来的用电量差异。

城市发展格局:

东强西弱、北散南聚

城乡居民用电投射常住人口,工业用电投射产业发展。从全国城市格局看,不论是人口还是产业规模,都呈现明显的东强西弱特征。

东部沿海城市多为第一梯队,且连片分布;

中部城市处于第一梯队的基本为省会,同时中部南北呈现差异,北部河南、河北人口规模优势,各城市之间也相对均质,而湖北、江西、湖南,省会领先优势大;

西部则以成渝为核心形成就近吸附圈。

「城市综合」从用电量格局探全国省市经济发展趋势
「城市综合」从用电量格局探全国省市经济发展趋势

城市发展趋势:

东向西迁移,长江中游产业优势大

增速上看,

东部沿海城市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北京、上海、深圳的增速均位于第二或第三梯队,说明核心城市群产业与人口正在向中西部迁移中。

中部地区,南部的工业发展增速明显高于北部,一方面长江中游一带受到珠三角、以及长三角两个城市群的辐射,而且交通条件也优于北部,另一方面,河北虽然承接北京、天津产业外迁,但是在近几年的雾霾整治中,工业发展受到伤害。西部地区,成渝一带,产业与人口都已经形成快增长集群,关中平原人口增长暂时落后。

用电量上看,反映出来的全国省市产业与人口发展格局,其实是一场资源的市场化迁移。

西北部省市,先天不足,虽然国家资本扶持,但是也难逃人口的市场化逃离;

东北城市,过去国有化程度高留下的政府执政以及人文环境的诟病,也造成了投资与优质人口绕道的局面。

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天时(城市定位、规划、资金)、地利(区位与地形)、人和(人口资源)缺一不可。

投资借鉴

集约高效型:

头部优势大:北京、上海、天津

城市随着快速的开发扩围,内部发展已经非常均质,城市化程度高,优质产业集中,尤其北京与上海,总部经济繁华,在此基础上,无论人口还是产业,都将进行品质轮换,优质产业、高端人才愈发集中,头部优势扩大。

对于房地产发展来说,内部的规模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未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存在于旧改、城改、存量盘活,在这类城市求发展的房企,不但要有钱,还有有才。

转型发展型:

内部优化: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

东部沿海省份为主,对国家财力贡献大,内部完全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省份规模优势稳固。内部都市圈城市一体化,以及洼地城市的跟进,将是这些省份主要的发展潜力,也是房企投资可重点关注的机会。安徽自身并不归属此类,但是区位优势规划利好下,其洼地城市也将迎来一波机会。

核心引领:

重庆、湖北、湖南、陕西、四川、河南等

中西部省份为主,短期内仍依靠中央财政补贴,以及沿海产业迁移求发展,首当其冲受到利好的是省会城市、以及与核心城市群交通利好的城市,未来几年整体发展以先富带后富为主,是规模潜力最大的省份。

基础挖掘:

其它省份

规模中等,缺少高首位度城市,短期发展暂无新鲜动能,人口规模优势城市的进城需求,以及棚改规划下的需求释放,是房地产主要发展机会。

低效低产型:

这类省份注定将是萎缩型省份,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贵州,西南黑马省份。其省会贵阳,政府发展大数据新兴产业,不难看出政府求变发展的决心与执行力,同时近几年以来政府大力推进城市基建,几个新城的价值逐渐兑现,随着大盘时代的结束,房地产也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

来源:克而瑞创新事业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