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書章法變化五要素

 朝歌淇水悠悠 2019-07-23

行書的章法較楷書的章法複雜得多,行書可分為字字獨立的行書,如《蘭亭》、《韭花帖》等,典型的是《韭花帖》,由於字距行距較大,使人視覺易於集中到單字上來。它追求單字內的完美,字的大小變化不明顯,字與字之間呼應含蓄,行軸線變化不大,這類行書有靜氣,更為靈空平淡;另一類是夾雜草書、字的大小變化比較大的行草書,如《祭侄稿》、《篋中帖》等。這類行書字距小,行距大,一行中字大小變化大、字與字之間呼應強,行軸線變化大,行與行之間有變化,整張作品的節奏、情感變化大。

一、字的轴线与行的轴线


所謂字的軸線是指經過字的重心,把該字分成平均兩部分的直線,如圖中的第二行我們給各字畫出了它們的軸線,它能表示出字的運動趨向。

行的運動線是指參考字的軸線,用一條曲線來表示一行中字的運動變化,如上圖第四行我們用綠線來表示行的運動線。

上圖第三行是把字的軸線調整後,行的運動線呈現直線的效果,如果不是字的大小有變化的話,這樣真的是如古人所說“字如算子”了。

二、單字的外輪廓變化及行的外輪廓變化

我們給一行中各字畫出它們的外輪廓,發現一行中並非字字都是長方形的方塊字,而是多個形狀各異的美妙的圖形串聯成一行的。

給一行字畫出它們的行外輪廓線,可以看出一行字的外輪廓呈現起伏變化的曲線,這都要靠創造性的對單字進行收放伸縮、大小錯落、疏密對比等來處理變化。

三、線的變化

◀ 左右滑動欣賞 ▶

米芾《篋中帖》

從《篋中帖》我們可以看出字數不多的一件作品中,線有長短粗細、枯潤濃淡等變化,如果說《蘭亭》前後可以劃分出三四部分不同但變化很微妙的線質,那《祭侄稿》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強烈的線質對比。粗線給人厚實、沉穩,細線則是靈動飄逸;圓線溫潤,方筆則見淩角;長線舒展,短線俐落;濃墨暈化,枯筆飛白......作品一氣呵成,這些線有機結合,看似隨意,實為巧安排。行書難,難在有法有情,自然而然,方為佳作。當然若能如李白所說“清水出芙蓉,天然來雕飾”最妙,那是可遇不可求。

四、墨的變化

我們從《篋中帖》看出墨的變化:如果我們把字理解成強弱不同的墨點的話,可以看出一件書法作品中墨點的豐富的變化、巧妙分佈,一行中強弱墨點參差分佈,行與行有變化,有如五線譜上動人的音符;古人在有意無意中,蘸一次墨,寫幾字,直到墨枯,再蘸再寫,這樣通過墨色變化,暗示出一種流動、時間延續、情感變化;墨的變化的另一層意思是書家有意使用不同濃淡的墨色來配合筆、紙寫出不同美感的行書作品,如米芾的《值雨帖》用枯墨,效果完全不同於《篋中帖》。

◀ 左右滑動欣賞 ▶

米芾《值雨帖》

五、書寫速度的變化

從《致彥和國士》中我們可以看出前三行的書寫速度慢,倒數的二三行應該是行筆如飛,殺紙更見痛快,最後一行來個跳躍,老米每每如此不可思議的創造性表現,如此枯筆作書,何其怪,何其狂,何其妙!

◀ 左右滑動欣賞 ▶

米芾《致彥和國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