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坚:开创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摄影姥 2019-07-23

黄庭坚曾说:

“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

黄庭坚:开创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唐 · 张旭 《肚痛贴》

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笼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入化。

黄庭坚:开创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唐 · 怀素 《苦笋贴》

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

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

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也正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黄庭坚:开创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宋 · 黄庭坚 《花气薰人贴》

纸本草书 30.7×4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草书发展到盛唐,狂草成熟,在流动中求得笔法、节奏、线条、结构的丰富变化,成为草书不可移易的定则。

黄庭坚:开创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唐 · 怀素 《食鱼贴》

黄庭坚是钦服唐人狂草的,对张旭、怀素都有会心之论,自言“得藏真(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谛观数日,恍然自得,落笔便觉超异”。

以其颖悟与才力,不至领会不到唐人草书的要义,然而他的草书却一改唐人旧法,速度放慢,略加顿挫,在许多地方放弃线条的连续而着意于空间的摆布,结果形成与唐人迥然不同的一种风格,“草书之法,至此又一变矣”(姜夔语)。

他的草书,线条中奔放的气势当然不能与唐人相比,但空间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气度和变化的丰富性,却不让于唐人。这就是黄庭坚。

黄庭坚:开创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宋 · 黄庭坚 《教审贴》

(又称《读书绿荫帖》、《与立之承奉书》)

纸本行书 27.1×43.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种风格与他的行书有关。

宋代,楷书已成为一切书法技巧的基础。

这对于行书来说,尚无大碍,但与草书的要求格格不入,所以书法家通常只能在草书和行书之间作一选择:精草书者少作行书,以行书知名者多不谙草法。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今天。

黄庭坚:开创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明 · 王铎 《沙河镇作轴》

其中当然也有少数人能越出常轨,如王铎、傅山等,但他们的草书、行书基本上各成家数,有时竟像是不同作者的作品。

黄庭坚放弃了草书中奔放的节奏,同时增加了按顿,不避讳向各个方向伸出的长画(一般来说,草书除了竖向长画外,竭力避免其它方向的长画,因为它们破坏作品的连续性),这一切都与他行书的笔画取得了统一。

黄庭坚:开创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宋 · 黄庭坚 《寄贺兰铦诗》

纸本 草书 34.7×69.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庭坚的行书为了形成开阔的结构,一些笔画尽力向外拓展,这样便造成了笔法上的某些困难。

前人追求笔画的变化,主要依靠线条内部运动的丰富性,其笔法以使转为主,如王羲之的行书和草书;

当笔画的尺度加大而且平直时,无法再使用使转的方法——一画中一次使转无济于事,多次使转则无法操作,因此只有采用行进中添加波折的方法,这虽然在流畅性上有些损失,但增添了复杂性和苍老的感觉。

这就是“涩笔”的由来。

黄庭坚:开创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宋 · 黄庭坚 《李白忆旧游诗卷》局部

纸本 37×392.5厘米 日本京都藤井斋成舍有邻馆藏

这一类笔触也是他草书的关键,如《太白忆旧游诗》。短画自然用不着添加波折,由此还可以形成节奏的对比。

总的来说,黄庭坚的书写速度比唐人狂草慢得多。如果把唐人草书比作少林拳,那黄庭坚便是八卦、罗汉一路——还不同于太极。

黄庭坚的单字衔接颇有特色。

相邻两字常常互相穿插,一字的凸出部分往往嵌入另一字的凹处,尽管有摆布的痕迹,但总能形成特殊的视觉效果;两字之间,书写时紧紧相连的端点被各种紧贴的结构隔开,空间成为构成作品的主导因素,时间退至第二位——唐人狂草则完全是另一种感觉。

黄庭坚:开创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宋 · 黄庭坚 《诸上座草书卷》

纸本 草书 33×729.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昭味詹言》评其诗歌创作:

“山谷之妙,起无端,接无端,大笔如椽,转折如龙虎,扫弃一切,独提精要之语。每每承接处,中亘万里,不相联属,非寻常意计所及。”

关于“承接”问题,黄庭坚的书法与诗歌如出一辙。

总体速度的放慢也有助于强化着意安排空间的印象。作者似乎在边写边思考对空间的处理,思考成熟时则来几下快动作,接着又在沉思中缓缓前行,例如《杜甫寄贺兰铦诗帖》。

黄庭坚草书中有一种不易觉察的宽博。他常常压缩字结构的某一部分而使另一些空间显得特别开阔,同时也就造成了疏密节奏的频繁变化。这是他区别于唐人章法的又一特点。

黄庭坚:开创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宋 · 黄庭坚 《廉颇蔺相如传》

白纸本 33.7×1840.2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后世少有人直接学习他的草书,但他作品中的某些构成方式却影响深远。在他以后,草书与行书笔法的混杂成为常见的现象。

祝允明等人草书中的平直点画(唐人草书中未见)和邻字的穿插,都能看出黄庭坚的影响,而王铎草书中某些特殊的缀合方式,与黄庭坚的作品关系密切。

黄庭坚:开创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明 · 祝允明 《草书诗轴》

在草书的历史上,黄庭坚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一个漫长的时代。

他的影响难以尽述,因为他是一个起端,一位出色的独创者。他不以表面上的形似泽惠后人,但却从深处影响到人们的构成原则。

然而也正是他,以他的身影隔断了人们对唐人狂草的真正理解。也许,这一直要持续到人们能够清醒地看出他所具有的意义与局限的时候。

- end -

转载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