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鹰:《君子不器》解析

 吴守防 2019-07-23

王阳明心学研修院

心友们好!平台上最近推送的文章,基本上由潘鹰老师组织的“《传习录》共学共修群”里整理而成,非常感谢心友们的分享和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群,磨砺自己的心志,今天是潘鹰老师的分享

各位师友早上好,现在我对最后一个主题《君子不器》做一个粗浅的解析,还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论语》中孔子与弟子言志这一章从古至今都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所以一直受到儒者们的高度关注,《传习录》有三节记录了阳明先生对此章的理解,表达了这样几层意思:

1、职业愿景不是人生志向,之所以大部分人这样设定人生理想,原因就在于“意必固我”;

2、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成就自家心体”,这个方向偏了,只怕一辈子力气会用错了地方;

3、成圣之道便是实现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超越,这便是“君子不器”的真实内涵。

1

君子成器是“有我之境”

在论语里面是这么写的,漆雕开借口说没有信心,所以不去当官。孔子却很高兴;子路派子高去当官,孔子却责怪指子路,说你把别人家的孩子给害了。那么孔子让门人谈论志向,子路冉求公西赤,各有不同的仕途愿景,为什么孔子偏偏赞许那个带着孩子们春游的曾点呢,先生的解释是这样的。

“三子是有意必,有意必便偏着一边,能此未必能彼;曾点这意思却无意必,便是‘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矣。

先生所谓“意必”,语出《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为孔子没有四种毛病: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

“意必故我”其实始终围绕的其实就是一个“我”字,或者说在执着于头脑中的想法,就是平常我们经常的口头禅:我觉得我认为我想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个称之为“有我之境”。“有我之境”的最大特征就是执着于自己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以及所具备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从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规划。

比如说你认为自己在某一个专业上,具备一定的学识与能力,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于是就将自己的全部时间精力都投入到这项职业当中,然后美其名曰事业,因为只有在这个事业上取得成就,才算是实现人生价值。就像子路和冉有都想从政,公西华想当礼仪官,并且将此设定为自己的志向,其实他们不了解,孔子并不是不认可弟子们对职业的选择,而是认为不能将职业愿景作为人生志向。

在阳明先生眼里,孔子所认可的志向只可能有一个:就是我们说的修身。到什么?到此心无欲好人与之师,然后成为圣人,也就是这个目标直指心之本体,而不是发用,而子路、冉求、公西赤明显针对的就是发用。

人身上的角色很多,职业角色只是其中之一,所以先生说“偏着一边,能此未必能彼”。

此处先生不仅仅是帮助我们指出在职业选择上,不要偏着一边,而更多的是指出,我们不要偏着于我们某一个人生角色。这也是孟子认为圣人他是人伦之至的原因,也就是说每一个角色都有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而意必则必然带来局限,必定会面临一些取舍。

比如说你投身于事业就没有时间照顾父母陪伴孩子,从古至今就有忠孝不能两全的感慨。其实,这就是我们不明白体用一元的道理,单纯在发用上去抉择,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纠结和弊端。

2

君子不器是“无我之境”

“玉不琢,不成器”,只要是“器”就一定有用,从“用处”之大小来衡量,“器”便有了大小轻重。

《道德经》第五章有这样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里的刍狗是非常值得我们玩味的,表面上看是一条用稻草扎成的狗。当他用来祭祀的时候呢,是很受人们重视的一种祭品,作用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用的花圈,代表的是一种敬意,在祭祀结束以后它的作用,可能只是用来点个火了。那么常人都会从气的角度去理解,认为刍狗这个气随着场合的不同,所发挥的作用的不同,受人重视的程度很悬殊。但如果我们从体用的角度来分析则不然。刍狗的体是稻草,他说具备的柔韧及易燃的那个性呢,他被扎成动物的形状用来祭祀是一种用,和能够容易被点燃引火也是一种用。

两种用都是本体之发用,又何来大小尊卑之分呢?在这与气相提并论的便是道,中庸说,率性之谓道,所谓率性,便是先生所说的成就自家心体。而气之用这个在其中就像老子提到的稻草,它无论是扎成狗来祭祀还是扎成人来驱鸟,或者直接拿来引火,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保持稻草他的干燥和柔韧性,最后能够达到物尽其用。那么它就变是一束圣草,就像我们圣人一样。

先生在诗中曾提到:“器道不可离,二之即非性”。君子不器,强调的是不离本源,“亦不是将名物度数全然不理,只要‘知所先后,则近道”,

所以这个观点很重要,先生说了,不是让我们抛却气,只是不要偏执于气,而是是要去超越气。所谓超越就是包含而不偏执,超越了气就是道;超越了有我之境,便是无我之境,就是曾点的“无意必”。如果结合到我们对人生的态度,就是实现对所有人生角色的超越。那么如何超越呢?《大学》这本书给我们的回答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谓修身,其实就是修心,就是先生所倡导的“致良知”。

本立而道生,无论您身处何种角色,良知皆可自然发用,必将“无入而不自得”。

“君子不器”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要在心体上做功夫。那如果能够将心体成就为“无一毫人欲之私”的境界,还怕无用吗?你具备哪一种才能,就去哪个领域服务。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在企业或者当教师当医生,这些都不过是随才成就。那有什么大小尊卑之分呢?也许有人会说我当的官越大,不是可以更多的为人服务吗,拥有的资产越多,不是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吗?如果您还有这样的疑问,那说明你还没有理解先生关于“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的真正含义。

我们多次讲过先生体用一元的观点,回顾一下我们所用过的电的比喻。我们的努力方向是让这个电这个本体能够通畅的输入到电器。此时,如果你是灯泡啊,你就自然能发光;如果是烤火器就自然能发热;这便是先生所谓的随才成就。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提供稳定的电压与电流,以及想办法清除掉一切破坏稳定通电的因素,只为与财富这个指示器。我们的心体才是体,如何借助这个气让我们的心体能够在没有任何障壁的情况下自然发育,这才是我们追求的君子不器。

假如您是一名政府的普通公务员。那就在这个岗位这个气上好好的随才成就。在利益面前你贪恋一起,随即克去。这样,不会将领导的苛刻或者是薪水的低廉作为借口来谋取私利,遇到来办事的群众也不会因为他态度谄媚或者给点好处就贪赃枉法;不会因为他态度恶劣或者自己心情烦躁就敷衍了事。如此这般,不仅是在做功夫成就形体,同时也是良知心体在自然发用。至于是否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而升官;是否得到百姓的认可、被评为模范,都在其次。

最后总结一句:君子修体,随才成器,用在其中矣。参研到这里,如果您觉得曾点陪着孩子们春游和子路带兵打仗并没有什么两样,那就算是真正理解这一节的内涵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