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庭性偏头痛与前庭神经炎患者的变温试验及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差异分析

 Janegyj 2019-07-23
作者:王雯,杨月嫦,庄建华,李斐,高博
前庭性偏头痛(VM)和前庭神经炎(VN)是2种病因、治疗及预后不同的眩晕疾病。VM 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晕或眩晕,既往有偏头痛史,每次发作时间为秒、分钟、小时、天不等。VN 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头晕或眩晕,持续数天至1周。当VM 发作持续数日时易与VN混淆,且两者的变温试验及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都可见异常,更为临床鉴别带来困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二者的高低频前庭功能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二者的早期鉴别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取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的VM 和VN患者。入组患者均在2周内出现眩晕急性发作,均完成变温试验及VHIT检查。排除其他眩晕疾病如梅尼埃病、后循环病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检查前48h内保证睡眠,不服用任何抗眩晕药、中枢兴奋或抑制性药,不饮用任何乙醇饮料。
2016-08-01-2017-12-31期间符合入组标准的VM 患者共40例,男9例,女31例;年龄38~79岁,平均(54.95±12.67)岁。VN患者共计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23~73岁,平均(49.80±13.58)岁。VM 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符合VM 的发病特点。VN患者的男女比例相似。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1,P=0.075)。
诊断标准:
VM 诊断标准 肯定的VM 确诊标准为2013年第3版国际头痛分类(ICHD)标准:①至少5次中重度前庭症状发作,持续5min~72h;②既往或目前存在符合ICHD诊断标准的伴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③50%的前庭发作时伴有至少1项偏头痛症状,即头痛至少有单侧、搏动性、中重度疼痛、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头痛中的2项特点;畏光和畏声;视觉先兆;④难以用其他前庭或ICHD疾患更好地解释。
VN诊断标准 急性发作并持续存在的眩晕;伴有单向水平-旋转性眼震;甩头试验阳性;变温试验显示受累侧的水平半规管功能减退或消失;不伴有听力下降及中枢定位体征;中枢影像学的结果阴性。
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于眼震视图(VNG)下行变温试验,并完成VHIT。眼震视图仪为丹麦GN Otometrics Type 1068,VHIT仪为丹麦GN Otometrics Type 1085。检查结果进行人工选段,计算机采集并处理数据。
变温试验 患者在半暗室取仰卧位,戴上眼罩,头抬高30°,定标后分别用24℃冷气和50℃热气灌注左右外耳道1min,灌注顺序依次为右耳50℃(RW),左耳50℃(LW),右耳24℃(RC),左耳24℃(LC),每次灌注间隔>5min。待眼震完全消失后再进行下一轮灌注。变温试验以最大慢相角速度(SPV)为检测指标,一侧半规管轻瘫(CP)>25%为异常;若左、右耳总反应均<12°/s,即RC+RW<12°/s且LC+LW<12°/s(SPV 均取绝对值),判断为双侧半规管反应低下(BW);若RC或LC>60°/s,RW 或LW>80°/s,判断为变温试验反应增强。变温试验反应强、弱侧由左、右耳总反应SPV 值的高低决定,即RC+RW 与LC+LW 的SPV值比较(SPV均取绝对值)。
VHIT 亮室中,患者坐位戴上眼罩,双眼注视靶点,靶点高度与患者双眼高度一致,靶点距离患者1m,检查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持患者头部,在相应半规管平面各进行短暂、快速、被动的头脉冲运动10次(测试水平管的头动角速度在150~250°/s,测试垂直管的头动角速度在100~200°/s,幅度为10~20°),利用GN Otometrics软件记录前庭-眼动反射(VOR)慢相的平均增益值(眼动速度和头动角速度比值)。VOR 慢相的增益值<0.80则认为是异常,本研究中只要有1个管增益值<0.80,即认为异常。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若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若偏态分布、方差不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比较行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用Bonferroni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结 果

VM 患者变温试验及VHIT结果:变温试验异常23例(57.5%),17例为单侧半规管轻瘫,其中1例在单侧热气灌注时反应增强(SPV为115°/s),6例为双侧半规管反应低下,单侧异常率高于双侧异常率(X2=7.384,P=0.007)。VHIT异常8例(20.0%),其中3例为单侧VOR增益下降,5例为双侧VOR增益下降,单、双侧VHIT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VM患者的变温反应弱侧与VOR增益明显下降侧一致。

VN患者变温试验及VHIT结果:变温试验异常45例(100.0%),其中37例为单侧半规管轻瘫,8例为双侧半规管反应低下,单侧异常率高于双侧异常率(X2=37.378,P<0.001)。VHIT异常35例(77.8%),其中21例为单侧VOR增益下降,14例为双侧VOR增益下降,单、双侧VHIT 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800,P=0.094)。VN 患者的变温反应弱侧与VOR增益明显下降侧一致,考虑为患侧。其中,变温试验示双侧反应低下及VHIT 示双侧VOR慢相增益下降的患者,2个月后复查变温试验示单侧半规管轻瘫,双侧VHIT增益明显改善,之前增益下降程度较轻侧已基本恢复正常(图1)。


VM与VN患者变温试验及VHIT结果比较:经统计学分析,VN、VM的变温试验异常率均高于VHIT(P=0.001)。VM患者的变温试验及VHIT异常率均低于VN(P<0.001),且VN更易出现2项试验同时异常。变温试验及VHIT中,这2项试验均异常,VM异常率低于VN(P<0.001);仅1 项试验异常,VM 异常率高于VN(X2 =15.792,P<0.001);2项试验均正常,VM 高于VN(P<0.001)。见表1、2。


VM和VN患者变温试验两侧的SPV值比较:VM 和VN患者变温试验中反应强侧的SPV分别为(47.80±5.67)°/s、(26.24±2.72)°/s,反应弱侧的SPV 分别为(25.05±3.11)°/s、(6.98±0.86)°/s。经统计分析得出,VM 患者变温试验中反应强弱两侧的SPV 均低于VN 患者的相应侧。见图2。

VM和VN患者VHIT两侧的VOR增益值比较:经统计分析得出,在VHIT中,VM 患者变温试验中反应强弱两侧的3个半规管VOR增益值均高于VN患者的相应管。VM患者变温试验中反应弱侧的垂直半规管VOR增益低于水平半规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N 患者变温试验中反应弱侧(即患侧)的3个管增益值无差别。见表3。


讨 论

VM 是一种常见的中枢性前庭疾病,可继发外周前庭损害。目前,VM 的发病机制不明确,多数学者以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来解释。近年来,三叉神经血管学说成为主流观点,三叉神经节发出分支参与三叉神经血管反射系统,支配内耳血液供应,痛觉刺激通过三叉神经血管反射系统增加内耳血管通透性,导致血浆蛋白渗出,影响内耳功能,成为VM 的可能机制,同时也是药物和预防性治疗的机制。目前还推测一些神经递质如血清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参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VM 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晕或眩晕,既往有偏头痛史,每次发作时间为秒、分钟、小时、天不等,以秒发作的占10%,以分钟、小时、天发作的各占30%,而且VM 存在“变色龙”现象,即同一位患者每次发作形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可不同。主要按偏头痛治疗及预防,预后佳。
VN是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目前病因认为是病毒感染及炎症过程,以突发单侧前庭功能减退或丧失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突发的持续性眩晕、自发性眼震、恶心、呕吐及平衡障碍。前庭神经分为前庭上神经与前庭下神经,前庭上神经支配上、水平半规管的壶腹、椭圆囊囊斑以及球囊囊斑的前上部分;而前庭下神经支配后半规管的壶腹以及球囊囊斑的绝大部分。Glanoli等认为前庭上神经和其伴行的小动脉走行在较为狭窄的骨管,且其长度为前庭下神经穿行长度的8倍,这种解剖学特点使前庭上神经更易受到缺血、炎症的影响。吕亚峰等发现VN表现为不同频率及部位损伤,不符合神经支配的解剖结构,考虑更可能累及了前庭末梢或前庭终器,与我们的临床发现一致。VN 主要给予激素及前庭康复治疗,与VM 相比预后相对较差。
由此可见VM 和VN是2种病因、治疗及预后不同的眩晕疾病,但有30%的VM 患者发作表现为持续数日时易与VN混淆,文献报道二者都会出现变温及VHIT异常,更易给临床诊断带来困扰。变温试验是反应水平半规管的超低频(0.003Hz)前庭功能,VHIT是反应3对半规管高频(3Hz)前庭功能,本研究通过比较VM 和VN患者的变温及VHIT结果,以期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本研究中,二者的变温试验异常率高于VHIT,部分患者表现为2项试验均异常。与VM相比,VN患者的变温及VHIT异常率较高,且VN更易同时出现变温及VHIT异常。由此可见,VM及VN的低频损伤多见,高频相对保留,可见前庭疾病具有频率依赖性,考虑原因如下:①感受低频的Ⅱ型毛细胞位于壶腹基底,感受高频的Ⅰ型毛细胞位于壶腹嵴顶,前庭损害可能从基底累及到嵴顶。②VHIT测试的是前庭高频功能,更符合日常活动频率,故易出现前庭代偿。本研究显示VN的高低频损害较VM 多见,而且更易出现高低频同时受累,说明VN 的频率损害广泛,这为制定精准的前庭康复计划提供依据。值得一提的是,本文40例VM 患者变温试验中只见到1例表现为单侧热气灌注反应增强,这与以往的报道不同。
VM 和VN 的变温试验异常均表现为单侧半规管轻瘫或双侧反应低下,单侧异常率高于双侧。二者的VHIT也表现为单侧或双侧VOR慢相增益值下降,单双侧异常率无差异。二者的变温试验和VHIT的单双侧异常只有部分患者同步。VM前庭功能显示累及双侧,考虑为中枢调节所致。VN中,变温试验示双侧反应低下的患者,1~2个月后复查示单侧半规管轻瘫;VHIT 示双侧VOR慢相增益下降的患者,双侧增益下降程度有明显轻重之分,不符合双侧前庭病的诊断标准要求双侧水平半规管增益值均<0.6,1~2个月后复查见这些患者双侧增益明显改善,之前增益下降程度较轻侧已基本恢复正常。结合Okinaka等报道VN变温试验恢复慢以及双侧前庭病的诊断标准,考虑上述VN 患者双侧前庭功能短暂下降不是双侧前庭病表现,而是前庭代偿所致。VN 的变温试验及VHIT复查后恢复侧为健侧,另一侧为患侧。当一侧前庭功能下降,中枢代偿使健侧出现短暂的前庭功能下降,以保持两侧前庭张力再平衡,待前庭代偿逐渐建立后,健侧的前庭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我们根据变温试验反应将VM 和VN 分为强弱两侧,并将两侧变温试验中的SPV 值及VHIT中3组半规管的VOR 增益值进行比较。其中,VM、VN变温试验反应较弱侧与VOR增益明显下降侧一致,考虑VN 变温试验反应弱侧即为患侧。结果显示,VM 患者变温试验中反应强弱两侧的SPV值及3组半规管增益值均低于VN患者的相应管。这说明VN 患者较VM 高低频受损程度更严重,可能还累及到健侧。同时,我们对2组患者变温试验反应较弱侧的3个半规管VOR增益进行组间比较,发现VM 患者的垂直管VOR增益低于水平管,而VN 患者的3个管VOR增益无差别。这可能说明VM 更易损伤垂直管,而VN 对水平管、垂直管的损伤程度一致。这符合目前报道VN多同时累及前庭上、下神经的结论。Büki等报道VN中水平管的损害预后较垂直管好,其中后半规管更易出现恶化。
综上,VM 和VN 的前庭损害具有频率依赖性,高频功能相对保留。VN 患者的半规管损害频率范围及程度较VM 更广泛且严重。联合检查有助于全面了解前庭损伤频率及部位,为鉴别VM 和VN提供依据。今后,希望能够对二者展开更全面的前庭功能检查及动态随访,以期能早期鉴别二者。
来源: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年第32卷第9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