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年代被认为是天才神童的三个人,如今怎样了,成为社会栋梁了吗

 西江红月 2019-07-23

2005年,7月1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届少年班成员重返昔日母校,并为母校捐赠了一块价值10万元的“少年班”纪念雕塑。雕塑上刻有班上每个成员的名字,有张亚勤,也有宁铂、谢彦波和干政。(下文出现的少年班均指中科大第一届少年班)

在中科大的校史馆里,关于“少年班”的陈列柜中,曾任微软中国董事长的张亚勤,他名字在陈列柜中最醒目的位置。与之相比的是,在几张宁铂、谢彦波和干政的照片下面,仅仅只有“少年班同学”这几个字。

80年代被认为是天才神童的三个人,如今怎样了,成为社会栋梁了吗

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怎么了解宁铂、谢彦波、干政这三个名字,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他们仨可是家喻户晓的神童,那个时候,全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他们,还有人专门出书讲述他们的故事,这样的书在当时极为畅销。

然而这三个天才神童,如今的命运却令人唏嘘,虽然没有“泯然众人矣”,但早就已经销声匿迹。

曾经属于他们的时代

“那是宁铂和谢彦波的时代。”曾经少年班的成员张树新说,“那时他们在整个国家都是绝对的明星。”

宁铂2岁半就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小学, 6岁读《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

80年代被认为是天才神童的三个人,如今怎样了,成为社会栋梁了吗

1977年,因为一封推荐信,宁铂被破格录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更是为他特地开设少年班。此后,“超前教育”在中国开始萌芽,而宁铂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破格进入大学的学生。那个时代,宁铂是全民追捧的偶像。

之后又有一些少年陆续加入少年班,其中就包括公认的神童谢彦波、干政。

谢彦波十一岁上中科大,十五岁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读硕士,十八岁读博士,中科大的老师们都看好他,认为他有希望在二十岁前获得博士学位。

80年代被认为是天才神童的三个人,如今怎样了,成为社会栋梁了吗

在中科大少年班里,宁铂和谢彦波是新闻媒体的宠儿,报道宁铂是因为他最有名,被人们称为“第一神童”、“神童中的神童”,而报道谢彦波则是因为他年纪最小。

与之相比,干政受到的宣传要少一些,但是在一本名为《神童的故事》的畅销书上,写有例如“干政切瓜”等诸多故事。

这些少年班的天才们,尤其是三大神童,被国人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学有所成,然后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为中国的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当神童不再耀眼

80年代被认为是天才神童的三个人,如今怎样了,成为社会栋梁了吗

可是多年以后,每当说起少年班,中科大校方必定会提及张亚勤,用以证明少年班教育的成功,然而当初耀眼的三大神童却无人问津。

神童教育究竟有何问题?为什么曾经最耀眼的三大神童如同流星般一闪而逝。

“当时各个方面的因素,宣传、压力、体制、教育方式,都对这几个特殊的孩子不利。可是,我们眼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当时少年班的班主任汪惠迪这么说,她替三个孩子难过的同时,却并不感到意外。

少年班成员秦禄昌说:“那个年代需要一个宁铂去唤醒人们对于教育和科学的重视,这种需要形成巨大的压力,最终却压垮了宁铂。”捧得越高,摔得越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当年的那个著名班级里,秦禄昌并不受到重视,然而他现在在美国北卡大学物理系和材料系担任教授,因其领先国际的研究成果而被称为“纳米博士”,享誉世界。

80年代被认为是天才神童的三个人,如今怎样了,成为社会栋梁了吗

同样不受重视的张亚勤,如今是百度公司总裁,他还曾经担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微软中国董事长等诸多职位。

这些孩子并不是失去天赋的方仲永,是大人们的急功近利断送了他们的未来,宁铂想去学自己感兴趣的天文学,可学校的老师不允许,逼着他学物理,还逼他考研;谢彦波学习优异,但是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方面一塌糊涂,他和两任博导都产生了矛盾,以至于拿不到博士学位;干政后来据说是出国了,到现在都杳无音信。

80年代被认为是天才神童的三个人,如今怎样了,成为社会栋梁了吗

所以成功的定义是什么,这些孩子的童年是多么的成功,万众瞩目,可是他们长大后呢,还能不能算成功呢。后来宁铂前往五台山出家,他担任佛学讲师后,曾有记者听他讲课,见他语速飞快,记忆力惊人,不看讲义就知道是第几页多少段,依旧那么聪明。出家并不意味着落魄,谁又说得准未来宁铂会不会成为佛教大师呢。

以上就是笔者给大家分享的中科大三大神童的故事,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欢迎在下方评论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