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經二十四篇】第二十四篇

 峨眉佛光 2019-07-23

二十四、原善說

 

  自古人性慕天,蓋因天之威也。天之威者,其雷如怒吼,其電若擲火,恩威轉變於一瞬,生死存亡於天意,故使人畏天矣,敬之有神,難測其陰。是以,天之高而神明立矣,地之大而聖賢生矣。人因慕天,而成就漸近於天矣。
  故,人是以習之神恩,效之神威,下名聖賢,世代傳之。然後村里,聚眾成國,是以古之聖賢善謀眾善,因人之樂生而生,蓋託天之德也,道之行也。
  古之學究道德天行者,拜天地神明而始立之,皆因人之有聰明,有智慧,心嚮而自能,故能通天地,親道德,洞悉宇宙方隅。
  然而,人之家國起於男女,鄉里之親發於家族。人之能群者,蓋因易物能共存,合力能共狩,是以聖賢循規而立道德,社稷終始能群能分矣。
  人之性也,可善,可惡。善者因能群而善之,惡者因損群而惡之,人之群也,起於助信,故有仁愛。是以聖賢樂稱仁義,佈道德,廣為群之依循,是以為善也。人之性惡也,遇惡愈惡,惡者自愈不悅,則惡愈甚,終究不容於社稷矣。是故,人之立於天地,無法獨生,賴社稷家國以育成。然,人之本性非善非惡,僅止於持衡社稷而取善稱之也。故,人非性善而盡善,人本應盡善而愈進愈善,終能和萬物之仁心以共存耳。
  國之患者承平世,世之患者獨利人。常居善,蓋因人之好生之生也。然惜者,今已不常,時勢之變也,而不變者,人之不以萬物之好生而生焉。是因人之智用,自古皆由人取萬物用之,以為取之不盡,久之不知萬物可滅於人也。故,昔愛者人也,用者萬物也,是以智愈用而人愈自大。然而今非昔比也,昔者,保家國之善者盡善。今者,茍如此而禍不遠矣。

  今之人,舉措可撼天地之常變,不適獨依人之好生之生也。若天地錯變而人反不存矣。故,今人之善者,小至己身,大至萬物,窄至持家,廣至天地,是應為天地之憂而憂,為萬物之樂而樂哉。
  是理,說原善,乃見天地持道之善者,必論及商事。凡商之大者,能聚大力而為用,能移山填海,能群智拔島,能制天地萬物以持衡,能滅四方六合於一夕矣。故以原善商說者,權也。
  商之重者,非異地易物,非經濟家國而已。其重也者,操萬物之生死,舉天地之異變,然道常換,天地變,萬物死,人何以存?道常換者,自好生移至趨滅,滅寂自然轉至好生。是故,人欲好生持善,為商者能依行風而舉善,其善者也速,是善者也力,以益世之用矣。故曰:家國欲強,商先善。子女欲成,親先善。身行善者,下自效焉,上善之善也,大矣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