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阴,就是:暗、默。 即:人莫能见,莫能知, 符,就是:契。 即是:两而相合, 经,就是:径、道、常。 即是:常行之道, 阴符经,三字, 即是:神明暗运, 若能默契造化,人与天合。 一动一静,皆是:天机。 人亦一天,乃一:小天地。 上中下,三篇, 若能会得,阴符经,三字, 观天之道, 注解: 天之道,即是:阴阳之道。 修道者, 窃阴阳之气,夺造化之权, 其,最要之处, 观,即是:格物致知, 回光返照,不隐不瞒。 执,即是:专心致志, 观天道,是:无为之功。 无为之功,就是:顿悟。 顿悟之法,所以:了性; 执天行,是:有为之学, 有为之学,即是:渐修。 渐修之法,所以:了命。 学道之士,能观、能执。 用阴阳之道,以脱阴阳, 依世间之法,而出世间。 性命俱了,心法两忘, 超出天地,永劫长存。 观天道,执天行二句, 乃:成仙成佛之天梯, 为:为圣为贤之大道。 外此者, 注解: 五贼,就是:金木水火土。 天,以阴阳五行, 人即:受此一气, 但自:阳极生阴, 先天,入于后天, 自相贼害,各一其性。 木,以金,为:贼, 金,以火,为:贼, 土,以木,为:贼。 是,所谓:天之五贼。 惟此:五贼, 顺行其气, 若有:见之者, 金,本克:木, 木,本克:土, 土,本克:水, 水,本克:火, 火,本克:金, 克中,有生, 一气浑然,还元返本,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人秉:五行之气而生身, 身中,即具:五行之气。 心,为:身之主, 身,是:心之室, 五贼在身,实在其心。 心,有:人心、道心之分。 人心用事,则:五贼发, 道心用事,则:五贼变, 若能:观天, 以道心,为运用。 宇宙虽大,如在手掌之中, 万化虽多,不出一身之内。 攒簇五行,和合四象, |
|
来自: 昵称40945103 > 《阴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