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中国人的父系祖源构成是怎么样的

 yydjqsy 2019-07-24
李於菟 2019-06-26 18:15:19

在文化史料和口口相传的记忆中,中国人一直被视为炎黄子孙。“炎黄体系”的构成,最早萌芽于周代,成型于秦汉时期。

当我们从分子人分子人类学类学角度从解析当代中国人的父系祖源构成时,会诧异的发现,“炎黄体系”仅仅只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祖源认同。从父系血缘上来讲,“炎黄子孙”构成了当今中国人是完全不现实的。

从父系血缘上来说,当代中国人最大群体占据了中国人男性的77%以上,但是这个遥远的祖先得追溯到3万多年前,和传说中生活在五六千年前的炎黄差池太远,生活在六七千年前的伏羲女娲也完全无法和生活在3万年前的远古共祖对应。

当代中国人的父系祖源构成是怎么样的

人种

那位后代占据了当代中国男性人口77%左右的遥远祖先,在分子人类学上被称之为“O”。

在详细解析O极其后代之前,我们需要简单的了解一下分子人类学上对遥远祖先们是如何发现和定义的。

男性都有一条Y染色体,他遵循严格的父系传承,不会在传递中和其他染色体发生重组。但其在遗传中,有时会发生错误的复制,这种错误的复制被称之为突变,简写为SNP。这一点我在前面的文章其实已经介绍过了。

只要两个人在Y染色体上的突变共享有相同的突变,那就表明他们拥有共同的祖先。近年来,基因测序十分热门。中美英法等国为了解析全世界人类的基因,联合发起了“国际千人组基因计划”。加上很多在商业公司测试的私人数据,目前全球通过测序了解到自己父系祖源已有千万人以上。

当代中国人的父系祖源构成是怎么样的

各单倍群族群迁徙图

这些测序结果,证实了此前“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假说。全世界人类的共同祖先可回溯到23万年前。也就是说23万年以来,其他人的后代,和其他旁支人类都先后灭绝,只有23万年前的那个遥远祖先的后代繁衍至今。

为了区分23万年前那个祖先各支系的后代,分子人类学家对Y染色体上所有已经发现的突变进行了命名。命名的方式为发现的机构+数字后缀。例如F1这个命名,F代表是复旦大学分子人类学实验室发现的,1代表这个突变是他们发现的第一个突变。据此最终构成了一份全世界男性的父系基因家谱。

父系基因家谱的主干支系,由A、B、C等二十多个字母构成。在一定历史阶段,拥有共同祖先的人群即构成一个单倍群。例如A最先分化出来并繁衍至今的两个支系,会分别命名为A1和A2。A1最先分化出来并繁衍至今的两个支系,则命名为A1a,A1b。除了手写字母大写之外,后面序列全部由数字和小写字母相间构成。

当代中国人的父系祖源构成是怎么样的

国人父系祖源组成世系图

一个单倍群对应至少一个突变,例如O对应M175等数十个突变。但为了更加易于理解,在突变上会选用一个突变对应到单倍群上。O对应的就是突变M175(就像一个人有两个名字)。

占据了当代中国男性77%人口的O-M175,在他诞生数千年后,分化成了两个支系,分别是O1-M265、O2-M122。

总体上,O1分布偏于中国南方地区,O2早期偏北,后在3000年内大量南迁,现已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比例上O1占据了当代中国男性的21%,O2占据了当代中国男性的56%。

O2支系在进入距今一万年历史时间内,诞生了三个大的支系,他们分别占到了当代中国男性人口的10%以上。但他们的生存年代,也无法和传说中的炎黄蚩尤对应起来。更别说他们出现在历史上的同一时期。

O1则早在2.8万年前就分成了两个主要支系。O1a被推测和历史上的百越关系密切,O1b则和百越一部分和南方内陆族群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水稻就是由O1b的子孙O1b1a1—PK4族群,在1.2—1万年前驯化培植的。PK4的一个后代M95则是把水稻传播到东南亚地区的族群。

早期有观念将PK4族群设定为马来人种,现在已经确定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在东南亚地区和南岛地区,M95支系的确占有较大的比例。但同样作为O的后代,O1a和O2两大族群也广泛的分布在东亚地区和南岛地区,O1a的一支后代甚至抵达了马来加斯岛。O2的一支后代则到了新西兰岛,成了毛利人。

在剩下的30%当代中国男性里,他们则是由非O-M175的后代组成。

当代中国人的父系祖源构成是怎么样的

单倍群O-M175分布图

其中和O最近的支系是N-M231。O和N拥有最近的父系共同祖先NO-M214。N的后代在中国现今只占有了7%左右的比例。他们在红山文化等遗址中被大量发现。但他们的主要群体,则一路从南北迁,穿过北亚抵达了北欧的芬兰,瑞典等国家,并成为了芬兰的主要父系族群。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人提出了“华夏-芬兰人种”的观念。

N系只是当代中国男性的第三大支系,排列在第二的则是C-M130。C支系最近的共同祖先得追溯到6万多年前。C和ON的最近共同祖先也生活在6万多年前。C系族群占到了当代中国男性人口的10%以上。

O、N、C三个远古祖先的后代已经构成了当代中国男性人口的90%以上。剩下的则有其他支系分享。最高比例是Q支系,他的后代仅占有了当代中国男性人口的3%左右。R、L、D都只有2%以下的比例。

其中Q系,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主要父系。Q在父系血缘上和R最为接近,R则是当今欧洲,中亚等地的主要支系。他们和ON最近的共同祖先K,生活在大约4.8万年前。印尼安人的黄种人属性,是由常染混血决定的,就像白种人的白皮肤基因突变是在2万来年前才出现。

除了这些遥不可及的血缘祖先之外,近年来也发现了一些可以追溯到的数千年内的可考祖先。

当代中国人的父系祖源构成是怎么样的

中国部分名人父系基因类型

例如O2-F155,出现在2300年前,被认为是汉朝的太上皇帝刘太公,这个父系类型占据了当代中国男性人口的2%左右。

O1a—F492,出现在大约3000年前,被认为可能是越国的一位祖先,即勾践家族。占据了当代中国男性人口的5%。F492目前争议较大,因其出现年代和众多的人口,还有在全国的广泛分布,有人认为他是大禹,也有人认为他是周文王。

至于O1b—page59曹操家族,则是由复旦分子人类学实验室确定的。但page59大约出现在1.5万年前,很快分化成了三个支系。而复旦确定的9支曹操家族后裔,实则分属page59下游的三个不同支系。

一直以来以曹操70世孙,曹雪芹后代自居的曹祖义家族,未必就真的是曹操家族的血缘后代。尽管有复旦为其背书,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越来越经不起考验。

反倒是北魏贵族元威墓的出土,他的基因检测结果属于C-F3830支系。北魏皇室的类型倒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

但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对通过科学的基因测序,追溯父系祖源感到怀疑和抵触。因为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族谱文化,到了明清时代更是出现了大量的攀附、合谱等情况。让文化家谱的真实性一再降低。如果我们能理性的去看待祖源问题,不再纠结于“汉后无二刘”、“李氏尽出陇西”、“我是炎黄子孙”的话,国人父系祖源血统的真实性一定会日渐清晰明了。更不会在出现“刘广传家族800年,繁育子孙2700万人”、李火德、张化孙子孙数千万的事,唯引人发笑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