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比前三种教育风格,权威型父母如何体现爱的权威?

 历史探奇 2019-07-24



2017-12-12 07:29

我们在上一篇看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教育风格:专制型,溺爱型以及忽略型。这三种风格都是我们要避免的,那么我们所期望的理想方式——关系型(权威型)父母又是怎么样的呢?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怎么来体现爱的权威呢?下面是一些基本的原则。

对不当的行为举止淡然处之

孩子犯一些错误,通常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当然,不是要你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视而不见,忽略不计,相反,你必须要对此做出处理。

问题是:怎么来处理?在你对他们的不当行为做出反应时,孩子在你身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如果孩子看到你的嗓门儿提高了,脸憋红了,或者用任何一种方法就可以让你火冒三丈,那么他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当的行为举止是引起你注意的最佳途径。

相反的,如果你能不动声色地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没有长篇的说教,没有暴跳如雷,那么他犯错误的后果就不会令你兴师动众。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平静地告诉孩子这种事情是不可以容忍的。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把孩子和家里其他人隔离开一会儿。记住,一个人要是没有了观众,就无从引起他人的注意了。面壁思过似乎已经过时了,可对许多孩子来说,这一招特别管用。

但是对有些孩子来说就没那么简单,你还是要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做出处理,你要记住:孩子免不了犯错误,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你的宗旨是不要对孩子的某些负面行为小题大做,就像你在第七章中所学的,可以强化孩子做的对的事情,而不是总是挑他们的毛病。

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自食其果)

记得在儿子乔纳森很小的时候,我就用自食其果教他学到了很重要的一课。我家客厅有一个敞开式的壁炉,炉膛与地面一般高,我时常担心乔纳森会被烫到,他根本不懂火有多厉害,他可能会靠近炉膛而被严重烫伤,这是我和妻子不愿意看到的。

一天晚上,我们一起吃烛光晚餐,乔纳森开始去碰蜡烛的火苗,妻子夏洛蒂赶忙去阻止他,可我却说,“别,让他去。”

乔纳森把手指伸进火苗,然后立刻把手缩了回来,疼得大哭,他的灼伤不太严重,可这足以让他尝到了火的厉害,并知道以后该避而远之。有些人可能觉得让孩子把手伸进烛火里是不是太残忍了,可我不这么认为,我宁愿让他从一个小火苗中吸取教训,而不是从凶猛的大火中学到这一点。从那以后,小乔纳森对火避而远之,而我再也不用诚惶诚恐地担心他因靠近壁炉而被烫伤了。

“逻辑后果”需要预先设定

另一种管教方式便是“逻辑后果”。简单说,就是父母要和孩子事先讲好,如果孩子没有履行他的职责或有不正当行为时,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处置。比方说:“你要是不把饭吃完,你就没有甜食吃”;或者“如果你不喂狗,那么你自己也没有饭吃。”

父母有责任向孩子陈明界限的所在,而这些界限就建立在你和孩子之间早已缔造的爱的基础上。通过设定界限,你就能使孩子学习怎样为他自己的行为举止担负起责任。

坚持立场至关重要

在第十三章中,麦道卫说起过当他看着儿子希恩骑着自行车从学校大老远地赶回家,就是为了履行倒垃圾的职责时,那时麦道卫坚持了立场,这恰恰是运用“逻辑后果”最关键的一环。麦道卫很清楚,要是他允许儿子对曾经做出的承诺言而无信,那么他就无从帮助儿子学习建立责任感,更无从培养他的品格。顺带帮儿子倒一回垃圾,甚至做一次“老好人”,允许儿子放学回家后再倒垃圾,这些都无法教导希恩学到他真正需要学习的功课。

在我大儿子蒂克拿到驾驶执照后,他和我订立了一个协定:如果他违反了交通规则,他将自己偿付罚金,并丧失为期30天的驾驶特权。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蒂克第一次违反交通规则的那天,他小心翼翼地对我说:“爸爸,我吃了罚单了。”我不知道蒂克希望我有什么反应,可我就说了一句:“车钥匙呢?”

蒂克把车钥匙递给了我,还付了罚金,而且30天没有开车。整个过程我并没有长篇的说教,也没有让他解释原因,因为逻辑后果早已向蒂克交待得清清楚楚,他知道他应该为自己已经允诺的后果负上代价。

原谅对方,也请求对方原谅

我刚才提到的情况还算好,因为我坚持了“逻辑后果”。可我们当父母的都知道,有时候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也没那么容易,一旦火气上来了,有些话就冒了出来。家里的事有时的确非常棘手,父母要想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就永远要准备好去原谅孩子,同时也要准备好请求孩子原谅我们。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平生最难出口的六个字就是:“你能原谅我吗?”尽管如此,倘若你发自内心地愿意对你的配偶和孩子负责,你就必须要学会经常说这句话,永远试着用爱来建立权威,而不是用棍棒。

“你能原谅我吗?”用这句柔和的回答,能化解相互间的怨气,从而能使事情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向对方说这句话。切记:说“对不起”和说“你能原谅我吗”这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对不起”这句话只涉及到一个人,而当你说“你能原谅我吗”时,则关系到两个或更多的人。它是基于人际关系的,因为这句话需要另一个人的回答。

我也承认向别人说“你能原谅我吗”时也会有风险,在说这句话时,你把自己放到了被动的弱势,当你请求原谅时,对方很可能背过身去说:“不,我不会原谅你的”。你自己的孩子很可能因为不懂事而发脾气这样做,可你必须要勇于承担这样的风险,因为这为你培养孩子的诚恳和敞开心胸做出了表率。

来一个磁铁检验

当感到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稍稍有点紧张时,我发现最好就是退后一步,用上帝的眼光看他们,在上帝眼中他们是无价之宝,也是独立的个体。这样能帮助我用接纳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哪怕在需要对孩子进行管教的时候,我还是能肯定对他们的爱,因为我纠正的只是他们的行为而已。

我把这种退一步的方法叫做“磁铁检验”。当两块磁铁分开,不在同一磁场时,它们之间不会互相影响。如果你把两块磁铁放在同一个磁场内,那么只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要么互相吸引,要么互相排斥。

我们人类的情感和磁铁极为相似,虽然你本身并不具有磁力,可你有内心的情感,你的孩子同样也有。同一个屋檐下的家庭生活,把你和孩子放在了相同的情感磁场内,在这种情形下,当一个人接近另一个人的时候,产生的结果就像是把两块磁铁放在了一起,要么你和孩子亲密无间,要不你们之间互相抵触。

每当我发现自己和孩子进入僵持状态时,我会问自己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为什么我俩的关系会面临压力?为什么我会对孩子反感?为什么孩子会对我产生抵触情绪?

在你家里要是事情很僵、很糟糕时,你就该往这方面去思考。你一定要清楚,做磁铁检验是你的责任,而不是孩子的责任,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是那个应该后退一步的人,让自己退出局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一下整个局面,这样你就不至于控制不了自己的怒气了,而且有必要的话,你可以请求对方的原谅。

做“磁铁检验”总能帮助我恰如其分地处理僵局。同样,在必须对孩子动用“约束”时,“磁铁检验”也总能使我接纳并肯定我的孩子。用“约束”来平衡的接纳和肯定,就是教养孩童的精髓所在。这个方法也同样适用于配偶之间或是在同一情感磁场下的任何一种人际关系上。

内容摘自《六A的力量》,麦道卫、迪克.戴依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