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常常有这样的桥段,白发飘飘的老中医,看起来仙风道骨,与世无争,微闭双眼,把脉后常常能切中患者“要害”,患者多会惊讶地说,“这你也知道啊”“你怎么知道的”“神医啊”…… 其实,中医除了切脉,还有“望闻问切”四大诊法,而这四大诊法也不只是教科书上写得那样简单。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记载:“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在几千年前,先人根本无望用现代的科技技术来辅助诊断疾病,只能依靠医生切脉、观察病人的外部表象,询问病人的病史情况和自身感受等来收集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凭借医生丰富的经验,由表象而判断机体内在的疾病所在,病因病机如何,进而确立治法,开具对应的处方用药。 今天我们赠送的书是小编很喜欢的《三三医书·诊法秘本五种》一书,作者是近代著名医家裘庆元先生。 这部著作共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医学辑要》《临症验舌法》《察病指南》《丹溪脉诀指掌》《新刊脉诊三十二辨》,主要论述中医望闻切的精奥。 赠书流程 请您在留言区留下关于【中医诊病的那些事儿】的留言。 我们将选取留言区点赞量最高的读者,送出《三三医书·诊法秘本五种》一本,选取最具有正能量的读者,送出《三三医书·伤寒秘本三种》。活动时间截止至7月30日,于7月30日中午11:00公布获奖结果。 希望八月的你,是充满书香的你! 《医学辑要》主要阐述了中医的望诊、闻诊,脉理、脉诀、诸脉法以及方剂、医学要领和杂录。 《临症验舌法》为舌诊专著,主要讲述了以验舌提纲挈领,辨别疾病之虚实、阴阳、所属脏腑、辨证用方、推测预后等内容。 舌见黄色,脾胃病也,不拘所见何症,但看黄而坚敛苍老者,脾胃两经邪气盛也。泻黄散。 如有厚苔,或焦黄、或焦黑而糙刺燥裂,其症痞满燥实坚敛悉具者,实症也,须急下之以存津液,大承气汤主之。但此是真正阳明里症,北方伤寒间或有此。然舌若胖大,即在北方亦非承气的症, 切不可妄用硝黄杀人于顷刻也。 《察病指南》参考《内》《难》《甲乙经》及诸家方书脉书,结合作者经验,介绍了脉学理论、常见脉的体状和主病,以及诸病的生死脉法。 《丹溪脉诀指掌》是本精详切用的脉学专著。 凡惊则气乱, 惊则肝气散乱,乘其脾土,故小儿惊则泻青,大人惊则面青者, 肝血乱而下降,故青。其肝脉亦乱,一曰惊则肝气乘心,故大惊者。心脉易位,向里惊气入心者,多尿血也,脉应于气口左关散乱。 《新刊脉诊三十二辨》中共辨述了浮、沉、迟、数、滑、涩六脉所统共二十九脉的阴阳所属及形象,十二经源流、经行之处与诊脉之法,以及脉中变化之奥。 男子寸脉常盛,尺脉常弱,弱者少肾虚,火旺反多盛也。女子寸脉常弱,尺脉常盛, 盛者少阳盛,阴虚反多弱也。又男子之脉左大为顺, 女子之脉右大为顺。 这五本著作,论述时引经据典,并结合作者多年经验,使其执简驭繁,明白易晓。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