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伏后,高血压者,谨记“三忌、四不吃”,控好血压,平安过一夏

 野蝴蝶的图书馆 2019-07-24

夏季,对高血压者来说,是一个“多事”之季,很多人被血压下降“忽悠”了。

温度高,使得人周身血管舒张,出更多的汗,导致血压降低。

但,有部分人的睡眠质量不好,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导致夜间血压升高。

总之,高血压者,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里,控制好血压水平很重要。

入伏后,高血压者,谨记“三忌、四不吃”,控好血压,平安过一夏!

“三忌”:

1,忌不监测血压

夏季天热,血压波动大,很多人为了不想动,避免太热,忽略了监测血压的过程,知道自己的血压下降后,还会自行减少药量。

这样做,不利于血压的控制,还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忌用力排便

夏季出汗多,如果喝水跟不上,饮食上蔬菜水果又跟不上,很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

对高血压者来说,便秘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晨起后,早上用力排便时,会使腹压增大,容易使血压骤升,增加脑出血的发生。

所以,排便时,不要太用力,用手揉一揉、按一按,平时做一些运动,利于改善便秘。

3,忌过早锻炼

对高血压者来说,不宜过早运动,主要是早晨容易出现血压的高峰期,一运动可能会使血压骤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最好是选择晚上的时间运动,避开高温时间段。

“四不吃”:

1,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对高血压者来说,忌口比较多,尤其是夏季,最好不好吃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

辛辣食物会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使心血管负担加重,尤其对血压影响比较大。

2,不吃高胆固醇类食物

对高血压者来说,血压升高,会使血管受损,如降低血管壁弹性,而饮食上不注意脂肪类的摄入,可能会使血脂水平异常,增加血管疾病的风险。

所以,高胆固醇类食物最好控制摄入,能不吃就不吃。

3,不吃高盐食物

对高血压者来说,食盐的摄入是需要控制的,建议低盐饮食,最好每天每人控制在3克以内。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如果盐分摄入过多,其钠离子会促使血管硬化,血压升高。

4,不吃冰凉食物

对高血压者来说,吃些冰凉食物容易使胃部血管发生收缩,引起腹痛、腹泻等,还会使全身小血管放射性的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严重者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肌缺血、心绞痛发生,所以,高血压者不要贪凉。

入伏后,控好血压,做好以下4件事:

第一:及时补充水分

夏季就是爱出汗的季节,当体内水分减少后,会使血液变得更粘稠,对高血压者来说,容易引起心梗、脑卒中的发生。

所以,及时补充水分,最好每天喝水量至少为2000毫升,能多喝更好。

喝水时,可放些小植物,利于保护血管。

扭序花茶泡水喝,利于保护血管。

扭序花,是一种黎族草药,具有促消化,改善血管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其含有的黄酮类物质有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降压、降糖、降脂,抗心律失常等,从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第二:清淡饮食

尤其是合并高脂血症类的高血压,更应控制饮食,少油、少肥肉等。

保持清淡,控制好食用油的摄入,最好选择优质脂肪酸的摄入,利于调节血脂,保护血管。

每天食用5毫升紫苏仁油,补充优质脂肪酸,利于控制血压,保护血管。

紫苏仁油是一种天然植物油,富含不饱和Omega-3脂肪酸系列的α-亚麻酸,是目前人们严重缺乏的营养素之一。

而紫苏仁油中含α-亚麻酸可达67%左右,被称为“陆地上的深海鱼”。

现代研究也表明,补充α-亚麻酸有助于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量,而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量,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保护血管。

研究还表明,人体脂肪组织中的α-亚麻酸水平绝对增加1%,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下降666.10Pa左右。

第三:保持心情舒畅

夏季炎热,很多人的情绪都比较急躁,容易上火、激动,对高血压者来说,容易使血压骤升,严重可引起脑中风。

提醒高血压者,学会自己调节情绪,避免火气过旺,情绪急躁。

第四:空调温度不要太低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夏季天气温度较高,人体应适应这个季节的变化来养生。

如果开空调,把温度调得太低了,尤其是夜间,长时间吹空调,会使人体血管因低温而导致血管收缩,造成凌晨血压升高的情况,这样不利于血压控制。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