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重巩义:古村仓西风雨沧桑五千年

 NIUZHONGYUANyh 2019-07-24

仓西村,巩义市老县城北城外村舍,从古至今有北城后之说。

厚重巩义:古村仓西风雨沧桑五千年

巩义市东接郑州,西抵洛阳,属京畿之地。有四塞坚固不拔之美誉。巩县旧城曰老城。明巩县志记载:东接成皋,西连古毫,南依丛山,北距黄河,阻山带河,四塞巩固,中原险要之区,伊洛咽喉之地。

厚重巩义:古村仓西风雨沧桑五千年

厚重巩义:古村仓西风雨沧桑五千年

巩县老城东临盘谷北濒河洛,年年水害危城,四周城墙高筑,故无北门。北城墙距河洛数丈,明初已建造拒水之用的巩洛新堤。巍巍大堤从东城墙出发,携伴盘谷数丈,绕北城墙外的帝王禅让河洛坛、风云雷雨坛、社稷坛,厉坛,历五里,至龙尾山尽处的伊洛河边,旧时称仓西嘴。堤上遍植防水之软堤垂柳,春秋夏三季郁郁葱葱,漫步其间,如入仙境,为巩县八大美景“泗河烟柳”之地。仓西背依龙尾山。伊洛河由山下西南而来,绕仓西嘴折返向南,抵巩县北城,和向北的盘谷水一起,注入东去的黄河。伊洛盘谷黄河犬牙交错,黄河水涨,盘谷山洪,伊洛水患都有可能淹没巩县城池。

厚重巩义:古村仓西风雨沧桑五千年

仓西,粮仓西侧,以兴洛仓之西命名。

村名源于大隋王朝的兴洛仓,有关粮仓的地名碑刻记载历史资料比比皆是。史书载: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距今1400多年,以仓西村东边七里,七里铺村为中心,“筑仓城,周回二十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亦名兴洛仓。”号称大隋粮仓巨无霸。大唐贞观十一年,隋朝己亡20年,隋文帝己死33年。兴洛仓粮食仍在食用,传说唐朝李世民让全国子民吃了上百年。在仓西东岭最高处,通巩县县城还有蚂蚁坡古道羊肠,有无数个S弯道,一说来回运粮撒下不少粮食,聚集着很多蚂蚁。被称为蚂蚁坡。

厚重巩义:古村仓西风雨沧桑五千年

在仓西西岭上最高处,还有流粮坡(地名:从山上粮仓向山下伊洛河商船流粮食的槽子)遗存。东南西北产粮区的粮食,经黄河、运河、洛水、汴水漕运而来。囤积兴洛仓。再经过仓西码头的流粮坡,流向伊洛河的船上,经黄河、洛水汴水再流向四面八方。

厚重巩义:古村仓西风雨沧桑五千年

仓西岭东南,还有和兴洛仓一同修建的厫神祠遗址。敖为抬高、隆起之意。厂与敖联合,含义为“屋顶隆起的粮仓”,是隋唐时期兴洛仓祭神拜天举办重大节庆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李密和王世充决战河洛之间,厫神祠一直充当李密的指挥中枢。尔后,伴随兴洛仓的衰败,厫神祠改为牛王庙,民国时期在此开办了“瞻洛小学”,和山下的巩县西城门“瞻洛门”遥遥相对,相得益彰。2019年5月11日还在仓西发现了乾隆四十八年《创修牛王庙厨房碑记》碑刻,碑文对乾隆年间的牛王庙,对仓西村的描述,抓铁留痕,难得可贵。

厚重巩义:古村仓西风雨沧桑五千年

巩邑文人对仓西对牛王庙的赞美更是美轮美奂,独步天下。洛河入黄河处有个村子叫洛口村。洛口村的曹家,明清时期曾出过父子兄弟双举人的大文豪。父辈曹鹏翊曹鹏翔兄弟,孩子这辈曹苏漠曹苏谕堂兄堂弟,两朝举人,威名远扬。特别是少年才俊曹苏谕,乾隆恩科举人。他文采横溢,诗文凌驾乡野,为世人感叹。1765年,曹苏谕云游仓西,来到牛王庙,写下了著名的《咏仓西牛王庙古柏》一诗。古诗原文为:《咏仓西牛王庙古柏》清. 曹苏谕

庙旁古柏,大数十围,根盘崖上,干插沟底,曲折夭矫,仿佛渴龙奔涧,而虬枝倒起,又若回身露爪,相传李密据洛口仓建厫神祠于其地,此必隋唐间物,也率成二律以志吊古:

隋唐之际树将军,龙卧高岗矫出群。

作势斜吞涧底月,翻身倒摸岭头云。

枝摩剑战当空舞,涛鼓雷霆入夜闻。

割据英雄今已矣,蒲山事业不如君。

厚重巩义:古村仓西风雨沧桑五千年

然而,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据考古专家证实:在五千年前已有人居住。仓西村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存,被列为郑州地区仰韶文化的前五位。该遗址位于仓西村西岭,北边百余米即洛水南岸,南约一公里为陇海铁路和开洛高速公路。遗址呈刀把形,面积约4.5 万平方米。高出河床15-25 米,文化层距地表约1米,厚1.5 -3米。调查发现3个灰坑、五座成人墓,采集文物标本数百件,主要是陶器和石器。陶色有红陶、褐陶、灰陶、黑陶;有部分白衣彩陶;器形主要有钵、盆、罐、鼎、额等(内容详见《河南科学》2012年第30卷第6期,2012年1月9日出版,和《郑州仰韶文化遗址繁荣度相关分析》等文献)。

厚重巩义:古村仓西风雨沧桑五千年

仓西还是郑州地区古墓葬群最为集中的区域。现发现战国至西汉墓群68座。其中52座战国墓群,16座战国晚期到西汉初期的墓葬。1992年8月19日至10月5日,河南省文物所对仓西战国墓群进行发掘,钻探,共发现古墓葬52座,墓葬有分空心砖椁室和小砖卷形式。还有不少土洞墓和坑墓。墓的埋葬深度最浅者1.8米,最深者达7、3米,一般深2一5米不等。出土文物二十多种,400多件。由大量的彩绘陶器、如陶罐、多子盒、灯架、陶猪、陶狗、陶鸡等陶兽牛车、什俑、铜镜、铜钗、铜钱等。同时,又在仓西村南岭,发现了战国晚期到西汉初期墓葬16座,墓葬群东西长150米、南北宽60米,有大量培葬的陶器和青铜器皿出土(详见《考古学报》1995年03期)。

厚重巩义:古村仓西风雨沧桑五千年

在仓西,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在县志在地方文献中俯拾皆是。仓西位于黄河、洛水、盘谷水交汇处,古称洛汭。在《书.禹贡》《河图玉版》《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众多的文史巨著中都有明确详细的记载。这里曾经是历代先王禅让传位之地;是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帝的河图洛书出处;诞生了伏羲阴阳八卦太极图,传唱着“五子歌”和洛神赋;也是中华李姓的发源地。

3000年前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曾这样记录:中国到了商纣王也称殷纣王时期,也就是商朝将要灭亡的最后一个帝王时,掌管刑狱立法司法的官员叫理征。他坚持依法治国,依法办事,刚正不阿。出于公心忠心,一次直谏就是直接指出纣王的错误,并劝其改正。做了以下犯上之事,纣王龙颜巨变,瞬间爆发雷霆之怒,斩杀理征,灭九族。父亲母亲亲戚朋友,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通通砍头,十分残酷。唯独理征的妻子契和氏怀抱幼子理利贞,连夜逃出京城,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淇县。当逃亡到洛汭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尤其是小利贞,已奄奄一息,大命将至。母子俩靠采摘树上的“木子”果裹腹,以求保全性命。然后,才有了向苦县当今豫东鹿邑县继续逃难的机会。为了感激“木子”的救命之恩,也为了躲避纣王的步步追杀,因理、李同音通用之缘故,自理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姓。至此,李姓因洛汭而得名。

厚重巩义:古村仓西风雨沧桑五千年

仓西村90%以上为李姓,明时已在此定居。仓西西岭洛汭李家词堂内至今保存着数通明代碑刻,上有碑文:大明国河南府坊廊保二里仓西村居住的铭文。这里所说的二里,告诉我们在当时村内有二百二十户人家居住。据考证:600年前的明初移民,具有强制性和“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同姓同宗不得同迁一地”的严酷规定。家住山西洪洞县的李家媳妇李周氏,因所带三子幼小,是怀抱三子李赫,背负二子李铭,手拉长子李礼,这样方才可以一同来到巩县。来到了李姓发源地。李姓人家重归洛汭。是机缘,是巧合,现不得而知。

厚重巩义:古村仓西风雨沧桑五千年

明清以来,河洛不断暴涨泛烂,龙尾山下的仓西村接连不断地塌陷与河水之中。村中的孝子胡同、财主胡同至今已荡然无存,有关李姓人家外迁的叙述很多,也留下了李姓后裔“根移山右,支分仓西”的绝世佳话。有关县志和家谱曾这样记载:道光十二年八月十四日,黄河伊洛河暴涨,田舍淹没,仓西村财主胡同18家房舍窑洞一夜间崩塌于水中,众多百姓被逼外迁东移。民国时,仓西村归属城厢区,后改为第一区、智信乡。1948年先后属第五区,老城乡、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属站街镇。村委会原设在大沟,1997年迁至大沟沟口路南。现有十五个居民组,九百多户,四千多口人,居民主要分布在大沟、西沟、岭沟沿、东疙瘩等自然村。为修建连霍高速公路,村内部分群众搬迁至巩义市荆路小区北边仓西新村居住。仓西村现有耕两千五百余亩,土壤肥沃水利条件较好,自古以来以种菜为主,仓西的萝卜、大白菜、大葱享誉乡里。近几年来,从仓西外迁的李姓人家,纷纷回老家仓西寻根问祖,追根求源,仓西李姓已绵延至28世十余万后裔宗亲。

厚重巩义:古村仓西风雨沧桑五千年

巩义仓西,洛汭李姓,一个依山傍水的乡间村舍,一个古朴遥远的李姓之家,散发着浓郁文化积淀的芳香,伸展臂膊召唤着回归的他乡游子,也等待着来访的宾朋好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