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变”应“万变” ——仿写题的解答 仿写句式,首先要理解所提供的语言环境的特点,弄清题目暗含的要求;其次要根据题目中显性的和隐性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最后还要组织语言正确地表述出来。一言以蔽之:以“不变”应“万变”。先确定“不变”的要素,做到“形要似”;后进行“变”,做到“意要谐”。仿写句式中“不变”大致涵盖为字数(有些题目不限定)、句式结构、修辞手法、情感色调四大要素。“变”是参照例句进行相关成分的变化。 “形要似”的要求有两个: 第一,保持句式相同。仿写句式题往往给出了范例句式,这样,就使所仿语句是否与范例句式一致成了仿写是否成功的关键点。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仿句的句子类型,如:肯定句、否定句、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使动句、把字句、被动句,等等。如上题的例句“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是个陈述句,仿句就要与陈述句“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精神”相同。若选择“奋斗”的精神内容,那就要在所给材料中,找到与“奋斗”内容相吻合的材料;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在此基础上仿句也就出来了: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二是注意复句类型及关联词语,如:假设复句及关联词语、条件复句及关联词语、因果复句及关联词语等。如2017年高考浙江卷第5题的例句是表达假设关系的复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仿写时,句式一定要保留“如果……那么……”的关联词。内容上本题相对开放,只要达到“符合归谬逻辑”的要求即可。三是注意句中短语的类型,如: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等。如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第21题句式的前一部分“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诸子争鸣”属主谓短语,“造纸印刷”是四字并列短语,“筑长城开运河”是六字并列短语。如选择了“团结”精神方面的内容,前半部分仿句就应该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四是注意修饰性成分的词性,如: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等。 第二,保持修辞手法一致。仔细分析所给句子运用的修辞格,其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格,那么所仿写的句子也必须用一样的修辞格。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较高的修辞为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借代。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句:“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本题要求考生“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并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作答本题时要注意要求,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到拟人修辞,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写时注意拟人修辞要用词贴切,体现出拟人的特点,内容上要合理通顺,揭示一定的哲理,所选话题要相关,如梅花、昙花都属植物,我们仿写时可以拟写动物。参考答案:蚂蚁用弱小身躯扛起生命的重量,意在启迪我们:弱小并不可怕。蜜蜂在风吹雨淋中勤奋采蜜,意在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勤奋。 “意要谐”则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保持话题统一。有的仿写题在题目中就规定了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比如命题式仿写。有的则在给定文段中包含一定的要求,仿写时根据上下语境,弄懂文意,把握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去确定仿写的话题内容。如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第21题中,选择“梦想”方面的内容,仿句就得选择“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的话题。 第二,保持逻辑关系一致。逻辑关系指句子中两个分句间的因果、转折、递进、假设、目的等关系或者是句子在内容上的相承、相反等情况。研究前后句子意思之间的关系,主要从条件和结论、原因和结果、整体和部分等方面入手。看有没有犯妄下判断、强加因果、以偏概全、移花接木等错误。如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第21题中“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句就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结合范例句式“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中的“……并不一定……”,③处的答案为: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第三,保持风格色调统一。风格色调既指语境色彩、感情色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我们所仿的句子或记叙,或议论,或描写;或委婉含蓄,或热烈奔放,或轻松愉悦,或深沉凝重。总之仿句风格色调一定要与例句相一致。如上述例题的答案组织起来,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显得气势恢宏,准确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在奔小康道路上的气概。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