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之孔子谈仁

 柠檬树下的思考 2019-07-25

    这一章进入了孔子谈内在的学问了,也就是“仁”的问题,至于“里仁”这俩字,古人大都解释为道德风气比较好的地方,不过如今社会城市化,都是商品房,都是一群购房者,谁知道将来里面住的人什么样子?所有的事都源于人,自己能向善向仁,家庭也会向好,进而可以影响邻里。所以“里仁”也就是培养自己的爱心,让自己内心向仁。

那“仁”却在灯火阑珊处

【0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仁处,焉得知?

这里有一个笑话值得一看,宋朝苏东坡跟金山寺的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俩人一起谈诗论道,有一天,苏东坡问佛印,说你现在眼前看到的是什么,佛印说“我看到的是一尊佛”,苏东坡听完接着问,“你猜我看到的是什么?我眼前看到的是一坨屎”,说完后,他很高兴地回去告诉他的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听完,告诉他哥哥说“你输了”,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说“佛印看到的是一尊佛,说明他心中有佛,而你看到的是一坨屎,说明你心中只有屎”。

一个笑话,但是可以让我们理解,什么是“里仁”,只有心中装满仁,一心向仁,则你的四周,整个世界才是美好的,如果你心中没有仁,那么你怎么知道世界的美好,生活的美好呢?这就像很多人整天哀愁,那是因为你心里装满了“愁”,其实看相的道理也在这里,“相由心生”,你的心里装着什么,你的脸上也就会表现出什么来

【0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约”是简约、穷困的意思,而“乐”则是喜事太多,处在顺境之中。孔子说不仁的人,太穷了也不行,太富了也不行,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之间受困的时候,曾经跟子路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如果没有仁心的小人,穷了就开始乱来了,偷盗抢劫、走私贩毒,基本上是无所不用其极,冯仑说中国的民营企业都有原罪,这个特别在那些八九十年代发家的人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这所谓的原罪就是“穷斯滥”的结果,另外就是小人不能太得志,《红楼梦》中孙绍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真正有仁德的人,就会安于仁心而不为外物所动,无论穷与富,顺境与逆境,而有智慧的人,会立志于向仁,外围的环境怎么变化也不会影响他的意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