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行佐 沈行佑:急缓之随太极拳(太极拳诸相)

 漾太极 2019-07-25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是一种应激机制的反应。不经过交手是难以全面领会的。其中一个核心就是随,怎样随?

松之随

随的第一条件就是松,无松则难随,太松致泄也随不了。这里体现了掤,处处有棚,掤在处处。掤是测量劲,是时时处处的对应能力,所以松是有条件的,不是说松就是松的状态,而是应激对方的松柔,更不是自说自话的松。

不丢不顶之随

如何随得住,就是守住“中”的随,护住“中”的随,引化之用随,所以随是有边际的,不是对方怎样我都随,出了边际我须回来,遇到空隙我则要进,遇到时机也须进击。随的过程不丢不顶,粘连相随,在粘随中找出对方丢顶之隙,失势之相,破绽之处,用绵绵不断之劲力,达到破坏对方之平衡,引动对方之根,然后实施攻击。

下盘功夫之能力

下盘功夫是基础性的,是上柔下沉的结果,是根的深扎,平衡稳定之基础,松腰沉胯之裕度,各个关节的松柔所致,包括腕,手,肘,膊,肩,颈,腰,胯,膝,踝的协调能力。一致劲能力。最关健的是丹田隔膜的差动平衡,尾闾的神经未稍的摆布。这样就形戓了整体稳固的态势,经得起振荡,即小的波折。受得了大的冲击随即引化,化发。


听劲上的能力

此能力是很综合的,是对包括接触,观察,感受在内的准确反应。是经验也是直觉。是归纳,也是反射。

要做到手上触摸中听得到对方脚的反应,乃至身体各方面的变化,以微小而知署。观小而放大。这样就称为懂劲,懂劲后会愈练愈精,乃至神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