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涌动的思潮——有感于《平凡的世界》

 静水深流JSSL 2019-07-25

朋友推荐给我一本好书《平凡的世界》,我笑了,告诉他我初次接触这部作品是在30年前首播的广播里,当时吸引我的除了命运多舛却依然坚强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还有演播员那浑厚且赋磁性的声音,那声音对于《平凡的世界》简直是锦上添花。后来、我又看过两遍书。

广播!突然、这两个字像闪电般滑过我的脑海,我兴奋起来:能不能重温那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和那看似遥远实则始终停留在我心里的人物故事呢?于是我挖空心思地想那播音员的名字:叫什么来着?柳培徳?不对,这好像是个唱歌的。30年啊,太遥远了,只记得那声音在耳边娓娓道来,亲切、温柔、入景入情,但具体是怎样的一种声音我已经模糊了。时光沧桑了岁月,难道连那美好的声音也一同淹没了吗?我想啊想啊,终于、另一个名字跃入我的脑际——李野默?好像是。于是我赶紧打开百度……真的搜到了!没错,就是他,李野默!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贪婪的倾听着那个在我心里停留了30年的故事,不放过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

在这里、我只想简单说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孙少平。

时光追溯到1975年,出身贫寒的少平考上了他所在的原西县的最高学府——县立高中,破衣烂衫不说,还经常忍饥挨冻,但是,他不畏艰苦,不仅学习和劳动都很好,而且勇敢、善良。在同班同学跛女子侯玉英即将被洪水冲走的刹那,他毫不犹豫的冲了过去,一条生命幸免于难,为此、玉英一家想尽办法想报答他的恩情,他都婉言谢绝了。

临近毕业,玉英悄悄告诉少平曾经与他有感情瓜葛的郝红梅偷了供销社的手帕,玉英认为他应该幸灾乐祸、甚至报复红梅一下也不为过,少平却立马把手中正在与同学打着的扑克牌塞给了旁边的同学,极速跑到供销社,他知道红梅是因为买不起必须送给同学们的毕业礼物而一时犯了糊涂,万一传扬开来会对红梅的一生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于是他自己出钱买下了那些手帕送给了红梅(要知道、他和红梅一样贫穷),还再三叮嘱玉英和供销社的两个工作人员,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悄悄的把红梅领了回来。工作人员为少平的举动大为震惊,同时发出由衷的赞叹。

教书时,少平主动给和他们家庭有过节的孩子上门补课。要知道、由于父辈关系他们两家已经很多年都不来往了,他的这一举动村里人谁也搞不懂他要干什么?而他的思想早已在知识的熏陶下跳出了双水村的范围,走向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黄原揽工,他更是忍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煎熬。拼命的劳作摧残着肉体,失业的可能威胁着生存,贫穷让他爱、不敢爱,繁重的体力劳动、艰难的生存条件,稍不留神,信念就会被击得粉碎,因此,他不敢放松,每晚拖着沉重的身体,忍受脊背用石头碾伤的疼痛,在没门没窗没床的凌乱屋子里,趴在破烂铺盖上,点着蜡烛,抛开尘世的喧扰,沉浸在中外古今文字的汪洋大海里。正是书籍,让他超越了视野,了解了更大的世界;正是书籍,给了他生存的勇气和力量;正是书籍,让他坚定了信念和做人的尊严。他贫穷吗?表面上是;他富有吗?无可厚非。

大牙湾煤矿,他用艰辛的劳作和善良的品格,打动了同样善良的师傅一家,让他这背井离乡的游子有了家的温暖。然而好景不长,师傅为了救手下的工人,死了——悲伤如绵绵的秋雨笼罩了他的心情。于是,他拼命的劳动,他知道、只有身体的超负荷运转,才能缓解心灵的创伤……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用劳动和智慧换来了领导的青睐、工人的赞誉,他在一群“煤黑子”中脱颖而出,不仅成为领导六十多号人的班长,而且还获得“青年突击手”的殊荣。

正当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爱情经过多灾多难、百转千回、跌跌撞撞,将要修成正果的时候,他那亲爱的晓霞为了挽救一个小女孩儿的生命,自己却淹没在了波涛汹涌的洪水中。孩子得救了,而她、却永远的离开了相互深爱的少平——“痛——失——我——爱——”突如其来的、毁灭性的打击,把孙少平卷入了无底的深渊……活——着——,真——难——!

可是再难,也得活着,因为这世上还有和他相互牵挂的亲人、朋友,为了他们,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像个人样…

亲爱的朋友,不知我是否已经说清楚路遥笔下这个年仅27岁的小伙子,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又是怎样一次次在跌得头破血流的泥淖中,拼尽全身力气,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的。以前我每每想起孙少平,只是和“坚强”联系在一起,可是这次,当小说听到这儿的时候,强烈的意识到,“坚强”这两个字已经不足以形容他的高大形象,树立在我面前的俨然是一座丰碑。我心里琢磨:什么样的词用在他身上才合适呢?伟大!对,只有“伟大”才配得上他!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只能用孟子这段话对孙少平多舛的命运聊以慰藉。有人说少平是中国80年代的保尔,我很赞同。

小说结束了,可是生活并没有结束,少平一家迎来了更大的灾难:少平自不必说,他嫂子秀莲被确诊为肺癌——不幸的人啊,你的不幸并不会因为你的刚强和坚毅而减少!

路遥笔端至此却戛然而止,细细思量,的确没有再写下去的必要了,读者或者听众能够通过前叙故事,推断出他们一家会怎样的走出灾难,坚定的、以沉稳的步伐走向生活的远方。

思古论今,似乎世间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生活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杨绛几乎同时失去女儿和丈夫,可她的老年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陆游、唐婉如果没有被迫分离,那两首撕心裂肺的《钗头凤》何以问世、又何以流芳千古;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果不是含恨归冥,又怎会有家喻户晓的“十八相送”和“化蝶”。还有文人墨客,哪一个不是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打击,才创造出不可磨灭的经典:“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杜甫;“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李清照……

哀婉创造了优美,苦难成就了人生。路遥这支近乎残忍的笔,好像路标和灯塔一样,为前进中的行人指明了方向。《平凡的世界》必将成为经典,孙少平是千千万万有为之士的榜样,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