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人生,不该只有一种标准意义的成功

 江山携手 2019-07-2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在世人眼里,李白不应该是个俗人。

他文武双全、才华横溢,他热烈浪漫、潇洒不羁。

这位唐朝的大诗人总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自惭形秽,

我们这种整日张口闭口只有苟且的人对他只有羡慕而已。

但你也可曾知道,李白这一生也曾有过远大的政治理想。

他并非生来就要做浪子,

最开始他也是准备一入仕途深似海,从此相忘于江湖的。

可后来他又毅然选择远离朝廷回归山野,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了另一条人生道路,

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做出这样的人生选择?

壹·年少志趣

长安元年(公元701年),

李白出生于唐绵州青莲乡,就是“青莲居士”的那个青莲,

他的父亲李客当时在当地是个小有名气的商人。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

这一年李白五岁,刚开始启蒙读书,

由于管教宽松,

还是小孩子的李白逮着什么书就看什么书,

到了越长越大,他越来越爱看那些奇书,

因为书看的比较杂,他开始对那些奇异的事情十分感兴趣,

他一直宣称自己一定要去找到仙人学会仙法长生不老,

家人对他的童言无忌倒也并不放在心上

除此之外,少年时的李白痴迷于剑术,

时常幻想着一酒一剑一江湖的快意人生,

练剑练到废寝忘食都是常有的事。

他的剑术此时还全是自学。

之后到了李白十八岁也就是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的时候,

李白师从赵蕤(rui)学纵横术。

赵蕤以博学和韬略闻名于世人,

李白的儒家风范、豪侠性格受到他老师的很大影响,

这时的李白依然向往着自由放浪的江湖侠客生活,

不同的是他开始志存高远了,

他希望能够用谋略和计策为朝廷效力,造福百姓。

除此之外,赵蕤还擅长剑术,

李白在他门下接受了正统的剑术学习,

他的剑术一日千里,已经颇具火候。

当时的李白已经展露出狂傲不羁的个性,

他的诗文气势磅礴,才气逼人,

当地名士经常慕名前来拜访,

时人相传“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外人将他们合称为“蜀中二杰”。

贰·浪迹江湖

开元十二年,这一年李白二十四岁。

他已经成长为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了。

世界这么大,李白也想去看看。

他于是离开故乡踏上远游的征途。

他先在成都瞻仰了司马相如琴台,

后又出三峡,至江陵,游洞庭,至广陵,

又先后东游苏州、杭州、越州、台州。

这一年是开元十四年(726年),

李白26岁。

他用两年时间走遍了江南等地。

不只为吃喝玩乐,更为风土人情,

不仅到访遗迹,而且缅怀古人,

去这些地方感受那些先贤留下的精神遗产,

写诗的灵感和素材如潮水般涌来,

每游览一个地方,他都会留下自己的作品,

这些诗既是游记,也是人生感悟,

这两年时光对他来说并没有白费。

家里对于李白的教育基本上也属于放养,

因为按常理,二十五岁应该已经成家立业了。

但潇洒如李白,当时坚决的选择成为一名“剩男”,

之后他返乡归家,

他的父亲李客用两年时间摇身一变成了当地有名的富商。

我们的李白成了一名妥妥的富二代。

他父亲想让他和自己的大儿子和小儿子一般,

专心经营家族生意。

李白不愿,他说要去科考。

父亲告知他祖上有人在隋朝末期获罪,

他们这一族算是隐姓埋名才得以保存。

身份和户籍都不得参加考试,

科考之路是万万走不通的。

李白沮丧只片刻,再度坚持,考试不成就靠推荐吧,

以我的才华在朝廷谋得一官半职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李客无奈,将家产里的三十万金给了他。

家产已分,任尔折腾吧。

叁·散尽千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既然要去找别人推荐,

那就必须得去最瞩目的地方,

不如就去扬州碰碰运气吧。

后李白乘船北上,到了扬州,

扬州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当然也是最烧钱的地方。

豪居,歌舞,美人,宝马香车,

这里是有钱人的天堂,

更是没钱人的地狱。

不到一年,李白散金三十万,卧病。

你们以为李白是穷奢极欲,逍遥放荡的败家子?

那可真是冤枉他了。

李大侠的三十万,并不是花在那些销金窟里。

“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他的钱全用来乐善好施、急公好义了,

扬州居,大不易。

那些稚嫩的年轻书生千里迢迢来到扬州,

有的是为了备考,有的是来等一个机会,

扬州繁华奢靡的生活让他们目不暇接,

才发现自己那点盘缠根本不够在扬州生活一个月的。

只得落魄过活,咬牙坚持到咸鱼翻身的那一天。

这样的书生数不胜数,

我们的李大侠很快便将他的三十万金消耗殆尽了。

那一年秋天他生了一场大病,生活也难以维持。

那些书生感恩他的帮助,纷纷赶来看望他。

生性豪放的他即使生病依然谈笑自若,

李白劝诫他们好好备考,不要蹉跎岁月,

他靠着朋友接济才熬过那段凄苦的日子。

病刚一好,李白又闲不住了。

他听说自己景仰已久的大诗人孟浩然在襄阳隐居,

便二话不说赶去拜访。

孟浩然此时37岁,成名已久。

可是对这个来拜访的年轻人却很重视。

二人相识,一见如故。

孟浩然十分欣赏这个年轻人,

像个老大哥一样也十分操心这位小兄弟的事业和婚姻问题。

事业目前自己帮不上忙,可婚姻问题应该还是可以出出力的,

于是,第二年,在他的撮合下李白入赘前宰相许圉师府。

宰相的女儿许氏对李白的才学钦佩不已,

二人相处和睦,举案齐眉。

孟老哥感觉自己成全了一桩美事,心情也是无比欣慰。

肆·求职之路

开元十五年,李白二十七岁。

这一年,朝廷下了诏令:

“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

李白对于这个诏令不心动是不可能的。

他多次拜见本州长史,希望能得到推荐。

然而,有才华的人总是容易被人嫉妒,

有人向长史进谗言,污蔑李白德行不佳。

毕竟年少气盛,此时的李白忍受不了这种污蔑,

当即写信自行澄清,但已无济于事。

最终还是没能得到推荐。

这一年,年仅29的王昌龄已经进士及第。

鲜衣怒马少年时,一朝看尽长安花。

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李白却仍在一片黑暗中不紧不慢地寻找着自己进入仕途的那扇大门。

开元十八年,李白年满三十,

古人讲求三十而立,他个性虽然豁达,

可偶尔也会焦虑着急,可能是祸不单行,

这一年他的妻子因病去世,

李白悲痛不已。

又是孤家寡人了,总还是要做点事情的,

那便再去试试吧。

于是这一年他出发前往长安,

先后拜访当朝宰相张说和他的儿子张垍(读作ji),

之后还想交好唐玄宗的御妹玉真公主,

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推荐,

可是都没有成功。

这一年,杜甫十九岁,

此时正在山西游玩,

他也不会知道他日后会和那个人相遇,

一起被后世并称为“李杜”组合。

这次的失败对李白的打击比较大。

他在长安消沉了数月,

穷困潦倒的他在长安结识了一群市井之徒,

每日无所事事,终日饮酒为乐。

之后不久李白回到安陆隐居,种田、读书为生。

开元二十三年,李白在安陆待不住了。

于是他再度外出,往西出发。

此时唐玄宗出来狩猎,李白得知消息,

赶去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中途却出了差错,导致《大猎赋》并没能让玄宗过目。

李白依旧不死心,他决定再去长安,

他又在长安蹉跎了几年岁月。

之后结识了卫尉张卿,

终于通过张卿向玉真公主献了诗,

最后两句诗“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诗意是祝贺玉真公主她入道成仙。

玉真公主十分欣赏他的文采,答应会举荐李白。

从此他一步步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开元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741年,

李白第一次去紫极宫的时候,在那里拜访到了贺知章,

此时的贺知章已年过七旬,而且在朝中地位很高,

李白将袖中的诗本呈给贺知章,

贺知章看完后为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诗歌和风采惊异不已,

竟然称赞李白“非凡夫俗子,莫不是太白星下凡?”

虽然李白本身狂傲不已,自信爆棚,

但是能够听到贺知章这么称赞自己他还是非常开心。

虽然早已小有名气,但是这几年确实一直在受挫,

贺知章一席话又让我们的李大侠重拾了自信。

贺知章答应会把诗本献给唐玄宗,

他会直接向皇上举荐李白。

伍·终于入仕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

玄宗也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

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很激动,也很忐忑。

他对自己的才华从无半点怀疑,

他只是担心又会因为一些其他原因而搞砸这个机会。

他真的沉寂的已经够久了,

他急需一个能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从殿上下来迎接,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这等待遇刚开始是令李白受宠若惊的,

后来发现玄宗确实是十分欣赏自己的文采,

他就坦然受之了。

在诗歌和剑术这两个领域,他不相信有人比自己强。

玄宗问到一些事务上的问题的时候,

李白凭借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职务就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

就是现代的秘书和文书的工作内容。

李白本来是不乐意的,他希望能够参与朝政,

整日给皇帝写诗这种事在他看来对自己是大材小用。

他极其渴望能够参与政务,发表见解,成为一代名臣。

但玄宗这么喜欢他的诗,如此看重于他。

他有点不知如何开口,那就等以后有机会再提吧。

之后玄宗每有宴请郊游,必命李白陪同,

利用他敏捷的诗才,写诗记事。

所以李白常伴玄宗左右。

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

却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陆·失宠辞官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

这一年李白被调到了翰林院。

但是他的工作职务并没有变化,

依然是写诗,内容依旧是那些风花雪月。

李白感到厌烦了,他不想一辈子都当御用文人。

他很郁闷,之后他开始用喝酒来麻痹自己。

他经常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一起游玩喝酒,

玄宗叫他也推辞不去上朝。

有一次唐玄宗和他的妃子们乘月色去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

李白醉酒中被唐玄宗叫来,

李白的古体诗超凡脱俗,玄宗欣赏不已。

但是玄宗却一直不清楚李白的律诗写的如何,

李白明白玄宗也是有意想考较他一番。

于是向皇上告了个罪,

借着酒劲让国舅杨国忠为他磨墨,

命宦官高力士为他脱靴,

借口如此才能思如泉涌,写出好诗。

其实哪有这回事呢?

只是为了宣泄罢了,

他早已看不惯这两个派系在朝堂和民间的种种作为。

之后两个派系的人就在玄宗面前进献谗言,

玄宗对他的放纵作风也忍耐也到了限度,

于是开始疏远他。

罢了,既如此,那这里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

花了几年的时间一心想入仕途,

没想到这才为官不到两年就要辞官归去。

他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想法是不是错了?

他开始迷惑,人生的意义何在。

他决心在路上好好思考这些问题。

柒·求仙问道

天宝三年,这年夏天,李白到了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

两位盛唐时期最有才华的诗人在此时此地相遇。

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

相遇之时李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

此时的李白的才气早已名扬四海,

而杜甫虽风华正茂,却被官职所累,困在洛阳。

杜甫“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

他在李白面前也并非是一味的崇拜和称颂。

二人谈古论今,推杯换盏,

丝毫觉察不到时光的流逝。

他们都觉得再没有人能比面前站着的这个人更能懂自己了。

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同道中人。

后二人依依不舍的分别,

他们分手之前相约下次一起访道求仙。

李白希望能够从道法中得到智慧,

通晓人生的终极意义。

这年秋天,他们如约会面,

他们还遇到了此时身无功名的诗人高适。

三人决心一起结伴求仙问道,

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成为这一段时间三人的主要任务。

虽然三人都在仕途上屡受挫折,

但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

诗文中并不见如何抱怨自己仕途不顺,

相反,每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就这样搞了有大半年,

杜甫和高适皆因俗事原因,先后辞行李白。

三人不得不分别,李白也不再执着于找仙人修道法了。

他又到了济州(今山东济南)紫极宫,

请道士高天师为他授道箓,

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算是得到了他想要的完满的结果。

他践行了小时候没人相信的那个誓言。

这一年,李白旅居在南陵叔父李冰阳家

有个人给他捎来了一封信,信上写到:

“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平生就好饮酒,又听说有如此美景,

欣然应邀而至,

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李白大感疑惑。

汪伦盛情款待于他,

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

并笑着告诉李白:

“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

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

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

李白辞行之时,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

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

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

作诗一首以感怀这段君子之交,

便是我们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赠汪伦》了。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捌·另一种成功

自此之后的李白再也没有踏入过仕途,

他不再把当官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

玄宗贤则贤矣,但宠信宦官,终是不妥。

李白重新开始浪迹江湖,

他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先去拜访当地的文人豪客,

所以在每一座城市都有他的朋友,

很多名胜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长路漫漫,与酒为伴,

他把诗歌和剑术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一支笔,一壶酒,一柄剑,

从此浪迹江湖,再无烦扰,

纵情江湖,岂不快哉?

他不再用俗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仕途通达已非他所欲,家财万贯亦非他所欲。

他只想活出自己的人生意义。

即使他后来一直穷困潦倒,

他也从来不曾想过重新谄媚朝廷。

一直到了上元二年(761年),

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此时他的生活相当窘迫,

不得已投奔了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

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

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玖·明辨初心

从年少立志为官,到选择另一种生活,

李白总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以他的傲气和才华也注定不会屈从世俗的标准,

对他来说,之所以要做官,只是因为自己想做官,

而不是因为做官可以成功、成名;

最后隐居江湖,也是因为发现做官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

他的选择从来都只关乎与自己的内心,

与其他任何都无关。

这才是谪仙人的风采。

像我等俗人,

如果想要活的通透潇洒,

更应该多些思考,

毕竟,有些人只是在生存,

只有少部分人是在生活。

祝愿读着这篇文章的你也能早日明辨初心,

早日通透。

喜欢,就给我点个赞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