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对罗格斯的理解

 喜吉 2019-07-25

赫拉克利特所提出的罗格斯

    出身名门,却甘心过一种淡泊生活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人类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不是由任何神或人创造的,人类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照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说:人类世界的发生、发展之中存在着不变的最高规律,他把这种规律称作“罗格斯”(logos)。“罗格斯”是不为一般人知晓的规律的最高存在,但人们的祖先却告诉他们的后代,他们之前就掌握过“罗格斯”,但“罗格斯”之后被后人丢失了,“罗格斯”的的确确是一种存在。

 

与罗格斯含义相同的几个概念

应该说,整个西方哲学就是围绕“罗格斯”的哲学,哲学家们拼命地想要将“罗格斯”找寻回来,因为找到“罗格斯”就会带来人的终极幸福。实际上,大家都在谈“罗格斯”,只是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对罗格斯的称呼不同罢了。如苏格拉底谈到的“至善”,柏拉图谈到的“彼岸世界”,康德谈到的“自在之物”都是“罗格斯”的概念。谁要是掌握了这条不变的规律,谁就是会达到至善的彼岸世界!最有趣的是基督教对“罗格斯”的误解,基督教文化将最高存在的规律演化成为了上帝。在中华文化中,与罗格斯相同的概念就是“道”,如果用“道”来解释“罗格斯”的话,“罗格斯”就是最高之“道”。

 

哲学知识和一般知识的不同

哲学是研究如何使人幸福的学问,掌握了罗格斯才能使人真正幸福。罗格斯是一种知识。我们可以用物理学知识和哲学知识来说明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知识,物理学知识是有形的知识,有形即指是可以通过计算、推理而得到答案的知识,而哲学知识是无形的,或者说是形而上的知识。

物理学知识和哲学知识分别研究的是两个宇宙,物理学知识研究的是一个是物质的浩瀚宇宙,而哲学知识研究的是一个是人类社会的思想宇宙。我们容易对这两个宇宙搞错概念,从而带来理解方面的迷失,这在我们的很多哲学外文原版书的翻译中一定要注意到的问题。而罗格斯也并非是整个物质宇宙中的根本规律,而是在人类思想宇宙中的真正形而上的规律。

 

不同高度,不同哲学,

如果说,那些物理学知识是按照数理化来分类的话,研究如何使人更加幸福的哲学实际上也有其分类。但哲学的分类同数理化的分类却有完全的不同。数理化的分类是一种平面分类,平面分类自然可以通过平面的逻辑和推理来了解新的数理化的知识。而哲学知识的分类是一种立体分类,哲学有 300500之间的区分,任何人由于自己站的高度不一样而带来自己对幸福概念的理解不一样,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有自己高度的幸福哲学和生活态度。正因为其立体性,所以想要掌握更加高级的哲学知识是不能够通过平面的逻辑、推理等办法得以实现的,想要将自己的哲学从300提升到500则需要完全不同的比较和反思的方法才可以实现。

 

罗格斯是最高哲学

我们知道海德格尔曾经画过的天梯,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天梯是走向罗格斯的必由之路,只可惜像康德这样伟大的思想家也只是将天梯描绘为“感性”和“理性”两个台阶。实际上,从天梯走向罗格斯之路是一个从海拔01000逐渐攀升的过程,这里面也许1是个台阶,也许10是个台阶,但对于只知道在平面上转动的人们即使是1的台阶也可能攀登不上去,而穷奇一生在原地打转。

正是因为哲学的立体性,所以才有了苏格拉底所谈的善和至善的区别。我们说,有地下负30米的恶,那是境界极为低下的恶人们所呆的地狱,同时有300的善和500的善,而最高的善就是苏格拉底所讲的1000的至善,至善之所以不动的原因是因为其是最高境界,是终极规律,在这里的人们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实际上这个至善就是达到罗格斯的最高幸福哲学的人的表现!

 

知道罗格斯的人无法将知识顺利传播的原因

正是因为哲学知识的立体性,而且在每一个300或者350的层面都有仿佛完整的逻辑和推理体系,因此尽管高层面500的人很清楚低层面300的人的不足,但500的人却很难将自己的道理传授给300的人,因为低层面的人不会认为高层面人的所言是对的。

300的人拒绝500的原因来自于300的人认为任何人是一致的,他们否认人和人在精神上的差距。同时他们认为自己对所有的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实实在在的经验,这种经验或者说是体会告诉他们自己的看法是完整的、正确的,而在他看来那些所谓500的人的想法一定是同他一致的,如果有不一致那一定就是别有用心,他会本能地拒绝500的人对他的指引。

 

否定罗格斯的当今哲学

伴随着那较低境界的经验主义的逐渐的盛行,人们越来越肯定那看得见摸得到的所谓经验,同时更加在自己的经验圈中不断进行推理和逻辑工作,希望带来自己哲学的上升,但其结果肯定是徒劳的。更有一种是对罗格斯完全否定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持有人认为罗格斯的终极规律是根本没有存在的,还有一批人由于实在解释不了罗格斯而将罗格斯归于那具有所谓特异功能的上帝。

我们不会忘记,尼采那“上帝”死了的绝望之声。尼采在此的所谓“上帝”理应是那知道罗格斯的人,尼采的意思应该是,从今以后,在当时对罗格斯一片否定的哲学界的鼓噪声中,人类社会再不会有人知道罗格斯了,在堕落的人们面前,罗格斯的终极规律已经在走向完全消失。

 

对罗格斯的正确理解

实际上,罗格斯是一种实在,这种实在不是物质的实在,而是一种规律、精神的形而上的实在,这种规律一旦起作用就会产生巨大的效果。但要想达到这个规律很困难,甚至即使看到这个规律,低境界的人毕其一生也不能理解而已。尽管如此,西方的祖先们一直都在告诉他们的后代,罗格斯是一种真正的存在,而且他们的先祖们就是在罗格斯的指引下展示的辉煌,所以罗格斯是先验的,是祖先们反复教导后代的,这也是很多人相信罗格斯存在的根本原因。

体会到罗格斯的人就是尼采所谈到的超人。在这个1000境界的人会用一种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而且能够达到1000的人看到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能够达到这里的人会知道不朽,同时也会践行不朽。

 

得到罗格斯的不同幸福

毕竟有为数极少的人可以体会到那至高真理的存在,并能够体会到那至高真理可以带给自己的幸福。实际上,康德就讲到了这种幸福。我们都应该知道康德谈到的美,实际上是自我达到那1000最高境界罗格斯之时的一种自我感觉的美,这个美,如果能够翻译成为乐,则更为恰当。通过天梯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会珍惜人生之中更加宝贵的东西——时间,而且会无时无刻地向社会贡献着自己的那别人看来源源不绝的能量,他不会为这份付出而感到辛苦,他更是通过这份辛苦,这份对大众的引领表率而感到自己内心的那份无悔的无比欢乐!

正如康德所言“在我头上有灿烂的星空,在我心中有道德的律令”。体会到罗格斯的人具有不一样的胸怀,他们是快乐的,践行最高道德的人。

 

找寻罗格斯带来的意义

应该说,学习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找到这个罗格斯,使自己达到1000的最高境界从而带来人生的根本幸福。同时当环境破坏、生态危机、拜金主义等各种人们的境界危机日益展现在人类面前的时候,我们如何去探寻罗格斯就显得有更多的整体意义。每个人的心头都有罗格斯的种子存在,尽管经过人们的对罗格斯的探索也不是可以使人人都可以达到罗格斯1000的境界,但如果人人向往罗格斯,那么整体社会的境界水平都会得以上升,自己会从200到达300,甚至600,这种整体人民境界的提升带来整个社会的更加繁荣,并使每个人的有限人生会更加幸福!理想国的黄金社会并非只是理想,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