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误落凡尘的超世之才李白,只能痛饮狂歌而徒叹悲寂

 古稀老人赵 2019-07-25

为什么误落凡尘的超世之才李白,只能痛饮狂歌而徒叹悲寂

从小便熟读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相信大多数国人都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在我们这个国家里,不知晓诗人李白的恐怕没几人,但是能真正了解到他的全部情况,悉知他的内心性情的从古到今上千年的过程中恐不多见,对于这样一个旷世之才,也只有同样的不同凡俗的天才,同样的心性才气相近,才能真正欣赏到他的好处,概括出他的神貌,这个人就是和李白生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个大诗人杜甫,焕发着同样夺目的光彩,并且互相倾慕,深知深爱的千古诗史难得一见的另一天才。我们若想比较深刻地了解李太白,就要借助于杜甫的眼力与笔力,给这位浪漫不羁的绝世之才做个造貌取神的速写。

为什么误落凡尘的超世之才李白,只能痛饮狂歌而徒叹悲寂

为什么误落凡尘的超世之才李白,只能痛饮狂歌而徒叹悲寂

我们来读一首杜甫写李白的诗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在这首小诗里,杜甫仅用二十八个字,便把李太白那放浪不羁的绝世之才,以及那落拓寂寞的绝顶之哀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开篇的'秋来相顾尚飘蓬',是何等萧瑟的落拓之悲。杜甫有诗说'摇落深知宋玉悲',诗人所悲的是人生之秋,生命成空的'失落'.也许你要问:如此飘逸豪纵的李太白难道也会有生命成空的'摇落'之悲吗?其实,以李太白那恣纵不羁、放浪形骸的才情,是不应该降生到这尘世中来的,无奈他却偏偏不幸地降于人间,成为即失落于上天,又格格不入于人间的'谛仙人'。另外,以李太白那份惊世骇俗的天才,也本不该受此尘世间种种是非成败以至道德礼法的束缚,可他既已落地为人,就无法不生活在社会人群所形成的种种桎梏中,因而也无法免除'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用世之念。而既想求为世用,又不屑于循规蹈矩的科举仕进,终日幻想着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便可轻而易举地立卓然不世之功,然后再拂袖而去,飘然归隐。显然,这种天真浪漫的狂想在现实中是根本行不通的,所以李太白在求为世用上虽曾两度得到机会,但也曾两度遭到毁灭与失败,致使晚年竟误入迷途终而获罪被放逐夜郎,落得个在生命之九秋寒风中漂泊无依的下场,所以杜甫这一句'秋来相顾尚飘蓬'真是道尽了这位天才诗人一生的飘零落拓之悲。

如果说此诗首句写尽了天才诗人对现实追求的幻灭之悲,那么第二句的'未就丹砂愧葛洪'所写的,则是这一天才对现实之外的另一种追求的幻灭与失望。'丹砂'是炼丹所用的矿物质。'葛洪'是传说中的学道成仙者。从李太白众多的访道求仙之作中可以看出,他向往于学道求仙,除了性格与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对现实失望之后,想要寻求另外一种安慰和寄托。然而太白在欲寻求新的解脱之际,所面临的是一个更大的幻灭与失望!况且李太白根本就不是一个真能冥心学道、遗世忘情之人,这种既失望于世,又不能弃世,既明知神仙不可恃,又心向往之的复杂悲苦之情,只有杜甫这句'未就丹砂愧葛洪'才足以概括之。

人世无可为,'神仙殊恍惚',人间天上居然找不到一个可资栖托的荫庇之所,于是这位天才只有以'未若醉中真'自解,以'痛饮狂歌空度日'来求得暂时的麻醉和宣泄。当这位落拓不羁的天才诗人既失望于人世,又幻灭于仙境之后,除了狂歌与痛饮之外,已一无所有,可杜甫的'空度日'三字又将这仅有的酒与诗也一并抹杀了,杜甫深知以李太白的天才与志意,他并不能从'痛饮狂歌'中得到满足与安慰,而只能是在多重失望与悲哀之下,求得暂时的逃避和排遣罢了。

最后一句'飞扬跋扈为谁雄'是继前三句写失望幻灭、落拓悲哀后,总写此一绝世之天才的绝世之寂寞。'飞扬跋扈'使人联想到鹏鸟之飞与鲲鱼之跃。从太白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鹏鸟的振羽高飞,有着极为天真浪漫的向往。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既没有像'鹏鸟'这样巨大的形魄和气势,恐怕连容身之处都没有,所以李太白才会无奈而悲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于是李太白只得一生都生活在寂寞中,寂寞地腾跃,寂寞地挣扎,寂寞地摧折,,以至寂寞地陨落。。。。。。杜甫这四句诗真乃是一幕绝顶的天才之悲剧!

遗憾的是李太白虽有超世之才,然而不幸他竟误落凡尘,于是他只好痛饮狂歌而徒叹悲寂了。

为什么误落凡尘的超世之才李白,只能痛饮狂歌而徒叹悲寂

为什么误落凡尘的超世之才李白,只能痛饮狂歌而徒叹悲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