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就是持证上岗的盗墓?你恐怕对考古一无所知!

 历史探奇 2019-07-26

2015年,由著名网络作家南派三叔的小说《盗墓笔记》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上映,也是从那一年起,每年的8月17日,便成为了“稻米”约定俗成的节日。解释一下,“稻米”是《盗墓笔记》粉丝们的自称,而稻米节,缘起《盗墓笔记》中,吴邪与张起灵青铜门前“十年之约”。

这几年来,每到8月17号,稻米们便会从全国各地来到长白山,迎接张起灵归来。如此看来,咱们身边还是有许多人对盗墓这件事情,充满了好奇,有些人甚至认为,考古就是持证上岗的盗墓,事实果真如此吗?

长白山稻米节 《盗墓笔记》粉丝的狂欢

从2015年至今,稻米节已经连续在长白山举办三届了。第一年,只是粉丝们“挤爆”了旅游胜地长白山,第二年,作者南派三叔本人也亮相了活动,2018年,长白山管委会在杭州、长白山两地联动,举办了“八一七稻米节”。

张起灵,何许人也?他是小说中的灵魂人物,是“史上最大盗墓活动”的领头人。

而影视剧中,那些盗墓情节,大多是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总之,就是各种“特异功能”,各种“神乎其神”,各种“紧张刺激”,着实让人捏了一把冷汗啊!而被小说、影视剧渲染得多了,很多人都觉得,这盗墓和考古的实际上就是一回事,考古就等于是持证上岗的盗墓。

盗墓,为何千百年来屡禁不绝

要弄清盗墓和考古之间的区别,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盗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盗墓,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活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葬墓被破坏的遗存。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被盗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距今约3600年。它在距今约2700年的西周晚期,就被盗了。

这是因为,那个时期社会发生了“礼坏乐崩”的变化,厚葬之风逐渐兴起,于是盗墓的行为,就开始出现和流行了。

没错,盗墓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图财。比如说,陕西凤翔的秦公1号大墓,它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上面盗墓者打的洞,就有247个。这些盗墓中,甚至出现了宋代的瓷碗。

历史上盗墓最猖獗的,当属汉末三国时期。这个时期,人们发明了很多反盗墓的形式,比如说用“疑冢”、“虚墓”来迷惑盗墓者。其中,以曹操所设置的“疑冢”最为著名。民间传说,曹操有“疑冢”多至70多处,有的“疑冢”甚至是设置于水中。

还有一些传统的反盗墓手段,比如,说用石椁铁壁来使墓穴“百毒不侵”,以机弩飞箭、伏火毒烟来杀伤盗墓者。不过,遗憾的是,全国已经发现的数千座墓葬中,只有3座幸免。分别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合葬墓乾陵、秦始皇陵以及黄帝陵。

就拿乾陵来说,历史上有许多人试图盗墓,都没有成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大家修复西兰公路的时候,才意外发现了乾陵墓道口。不过,至今乾陵都没有被打开。

其实除了图财,盗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报复。刚刚说到的乾陵,在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就先后调动四十万大军,试图盗掘乾陵墓。而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盗墓者,五代十国的温韬,就挖遍了大大小小的唐皇陵,私藏了许多文物,给中国帝王陵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

除了这些军阀组织的、大规模的公开盗掘以外,民间一些个体或是小规模团伙的行为,由于参与者众多,所以,对历史遗存的破坏也是相当严重。诗人李商隐《杂纂》卷上说到“恶行户”,其中第二种就是“世代劫墓”。可见,职业盗墓者的行为和技术,往往世代前后相承。比如说,有名的盗墓工具:洛阳铲,还有长沙被称为“土夫子”的盗墓者,都是相当专业的。

这些“土夫子”在长沙凭借自己的“本领”发了一些小财,但同时也造成了文物的损坏和流失。著名的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就是1942年由长沙“土夫子”盗掘出土,后来被美国人柯克斯骗走,至今仍流落在美国。

新中国成立后,有着“盗墓祖师爷”之称的姚玉忠,截至被捕,已经有价值5亿的文物从他身上流走了。

除了文物的流失以外,盗墓对历史遗迹的破坏,也是毁灭性的。对盗墓者而言,小心翼翼,不存在的。

那考古,究竟是怎样的呢?

考古等于持证上岗的盗墓?荒谬!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考古。它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是古代遗存中,所观察到的共同体。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通过发掘古代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进行研究,来弄清楚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其实一直以来,考古学界都只是对受到破坏的墓葬,进行保护性发掘,基本不会主动挖掘古墓。今天的考古学,为了搞清楚各历史时期的气候、植被、作物和人类生产生活,连土层里的花粉、孢子遗存都不会放过。

对考古学而言,一个“宝贝”的价值,不仅仅在自身,还在于它所在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各种物品、痕迹的关系。比如,大家在历史教科书上看到的国宝——曾侯乙编钟。被盗的墓葬中,编钟往往无法保持完整,被零散地卖到不同地方,从此天各一方,再不相见。

而这一套完整的编钟,在被发现时,还保持着下葬时的状态,考古学家才得以将它恢复原貌,并在研究之后发现,早在战国早期,中国人就掌握了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的复杂音乐技术。

其实,很多科学价值巨大的考古材料,本身一毛钱都不值。比如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的这座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墓葬。里面是一副骨架,旁边两堆是蚌壳,没有一个值钱的东西。但是两堆蚌壳堆成的形象,可能是中国文化对“龙图腾”崇拜的早期证明噢。

如果这些无价之宝,不是被考古学家发现和研究,而是被盗墓贼发现,他们会干什么呢?首先,他们绝不会在意这些不值钱的“垃圾”,而且按照惯例,没有发现宝贝的盗掘现场,是要毁掉来掩盖痕迹的。于是,这些能够指引我们揭示古代文明秘密的文物,很可能就此消灭。难不难过,遗不遗憾?所以,考古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文物,而是这背后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脉络!为了最大程度上,对文化进行解读、还原和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