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件精美的玉器,来自4000多年前,专家困惑:这雕工绝了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境内很多地方都有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的痕迹。其中长江中下游以杭州市区西北部瓶窑镇的良渚文化遗址,越来越受到重视。良渚文化距今5300-4500年左右,最大的特色就是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玉器,其中最著名的还是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并被认为是其镇院之宝的新石器时代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

这件玉琮精美绝伦,巧夺天工,是良渚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于1982年出土于武进寺墩遗址4号墓葬,面世之后,就受到专家的肯定,惊艳世界。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源头还是在新石器时代。当时就已经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玉器种类,其中包括璧、琮、圭、璋、琥、璜等等。玉琮是仅次于玉璧的存在,在《周礼》中就曾记载: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也就是说,玉琮是用来祭祀地的,所以它的外形是“外方、内圆、牙身”,代表了厚土,更代表了参与祭祀的贵族尊贵身份。在目前,大坟口文化、龙山文化、良诸文化、石峡文化、齐家文化中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而良渚文化中的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无疑是同类中的精品。

它高为7.2厘米、边宽为8.5~8.3厘米、内孔径为6.1厘米。经过材料的化验,它是由透闪石软玉加工而成。从外型来看,它主要是以乳白色为主,中间间或夹杂着翠绿色和赭红色的斑纹,显得庄重而不单调。看上去,它就是一个矮方柱体筒子,外面是方形,里面是圆孔,体现了古人对世界天圆地方的理解。

横向来看,这件玉琮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人面纹,显得威武而庄严,有降服一切的气概。下部分则是兽面纹,虽然比人面纹更大,面目狰狞,但却流露出驯服的眼神。这代表着人在兽上,人定胜天,掌控一切的意思。在良渚文化中,这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图案,这也表达了我们先民高度的自信心。

然而,对于这件来自于四千多年前的重要文物,在赞叹其做工精美的同时,专家对其也有疑惑:它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虽然是透闪石软玉,但也非常坚硬。加工6.1厘米内径的空,没有一定程度的工具是做不到的。如果光用石头来穿凿,不是不能做到,但要琢磨得如此光滑,那需要多少时日和光景?

更为困惑的是,在玉琮外表的人面和兽面纹饰,是采用了琢、刻两种方法阴刻而成。在没有钢铁,也没有青铜的年代,古代先民是如何完成的?即便是用石头,又是如何确保线条如此流畅,笔划宽度如此均匀一致的?良渚文化中那些大量精美繁细的纹饰,都是怎么完成的呢?

别看它只是一个小小的玉器,但却代表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对世界的哲学观以及无穷的智慧。就是在它之中,倾注了中华文明亘古不变的文化基因,这才让我们如此着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