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的钟老太今年90高龄了。今年6月,老人在家不慎跌倒受了伤,令人没想到的是,四个子女为谁负责照顾老人的问题吵翻了…… 九旬独居老太跌伤 四个子女谁能养 老人今年90高龄,育有一男三女。平时,老人一直是单独生活。6月中旬,老人在家里跌倒了,而老人跌伤的时候,四个子女都不在身边,跌伤几天也不见子女过来照顾。 ![]() 事情过去几天之后,老人的二女儿才接到了妹婿的电话。“二姐,你有时间来家里一趟,老人跌倒了需要人照顾,我照顾一个星期之后你负责。” 王大妈在合肥工作,得知母亲跌伤之后,就急忙赶回了舒城老家,好在母亲受的都是皮外伤,没有大碍。这些日子,她也不敢大意,一直陪在老人身边。 兄妹四人各处安家 老人无奈独自居住 老人既然有四个子女,为什么她要单独生活呢?王大妈告诉记者,10多年前,老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先是被大姐接到了江苏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又跟着她在合肥生活。 王大妈说,母亲和他们在一起生活的很和谐,没有吵过架。但是,在三年前,老太却选择回舒城老家。老人的大儿子就住在村里,起先老人一直住在大儿子家。不过,由于婆媳关系不好,老人只能独自搬进了当地亲戚家的老房子里。 王大妈告诉记者,自己在合肥上班,回舒城的时间不多。她的大姐在江苏安了家。妹妹嫁给了本村的一户人家,但是,妹妹的身体一直不好。四兄妹之中,大哥排行老大,房子离老母亲只有四五百米远,是最方便照顾母亲的。 针对这一情况,老人表示,“平时儿子忙也没时间来看我,偶尔会来看看,毕竟他们家里里里外外都要他,不过吃的粮食都是儿子给的。” 大儿子:希望兄妹四人一块照顾 子女各自成家立业,又不在一个城市,那照顾起老人来,确实不大方便。不过,老人和儿子住在一个村子,现在老太太伤成这样,能不能再回到大儿子那去生活呢? ![]() 在舒城县,记者见到了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大儿子告诉记者,自己成家之后,老母亲原来是住在他家。但是,老人家脾气强势,婆媳之间经常吵架。“老人一在家,就不停说各种事,在家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由于婆媳关系处不好,王大叔夫妻俩又在打工,对于照顾老人这件事夫妻俩希望兄妹四人一块照顾。 而老人的二女儿王自凤表示,老人养儿防老,所以当大哥的应该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她们作为女儿的拿钱补贴就可以。 两家因为意见不一致争吵起来,此时,老人的小女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姊妹几个最好商议一下,轮流赡养是一个方法, 其中一方照顾老人,其他三方拿钱也可以。” 经过小女婿的沟通,王大妈和大叔不再争吵。但此时老人的大儿媳仿佛赌气一般,当场表态要把婆婆接回家赡养。“什么话也不要讲了,我们负责照顾老人,你们要来看就来,不来就算了,就这么决定了。” 原来,在他们看来,王大妈把老母亲接到合肥十几年,帮着他们做家务照顾孩子,现在老人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就把老人送回到村里,要他照顾。老人的大儿媳觉得这并不公平。 但王大妈认为,十多年前,老母亲已经是70多岁年纪了,平时就需要别人照顾,而不是老人一直帮衬着她,大哥的理由并不成立。兄妹二人据理力争,互不相让。 村委会参与调解 子女签下赡养协议 如今这个局面,兄妹四个各家有各家的难处。有的距离太远,有的要打工挣钱。对于如何赡养老母亲,一上午的讨论并没有得出什么结果,反而让事情变得更为复杂。为了帮助解决这一问题,记者来到了当地的村委会。 当地的村委会主任说,”上午他们争吵以后,下午就把他们兄妹四个接到村委会进行调解“,村主任表示,希望他们兄妹四个多沟通,家庭关系能融洽一点,共同把这个老人照顾好,给老人家一个幸福的晚年。 ![]() 在调解现场,老人的小女婿和村委会一起劝说大哥和二姐,希望他们能解开心里的疙瘩。小女婿认为,既然老母亲回到了村里,那还是由大哥照顾比较妥当。“儿子在旁边,理应多照顾一点,二姐在合肥打工,她平时哪有时间能把老人照顾那么好呢 。” 经过这一番沟通,兄妹俩这才表示,无论是他们之间发生哪些不愉快,都不能牵扯到老人身上,也表明愿意互相担待,共同照顾老人。 于是,在场的几人联系了远在江苏的大姐,共同提出了赡养方案“由大哥负责照顾母亲的日常生活,其他三方一次性给予生活费一年五千元,生病治疗的费用四人平摊,以后母亲的丧葬费也由四个子女共同承担 ” ![]() 兄妹三人商量之后,村委会和帮女郎调解委员会帮忙拟出了赡养协议。兄妹几个确认在赡养协议上签了字。村委会也表示,接下来会监督他们,把赡养协议落实到位。 目前,王大叔已经把老母亲接回了家。 父母子女养大成人,操持着孩子们成家立业,已经是忙了大半辈子。作为子女的,应该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而不是从老人身上一味索取。 来源:AHTV帮女郎帮你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