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唐 作者:王昌龄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皓月当空,边关苍凉,从古至今从未改变;可是那些为了国家稳定,远征塞外的将士们却从来没有回来。多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那样威名赫赫的将军出现啊,那样就一定不会让敌人突破边疆。 赏析: 作者王昌龄,字少伯,唐朝著名诗人,以边塞题材诗作流传于世。王昌龄擅长七绝,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生活的年代正值盛唐,虽然国力强盛,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给大唐子民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因此,在他的大多数边疆题材的诗作中,既有一种睥睨天下,斗志昂扬的向上精神,也同时会坦露出渴望和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从第一句写景入手:明月、边关,寥寥数字勾勒出了塞外边关的壮美景色。同时,在这壮美中,一股历史的厚重感与沧桑感扑面而来,让人不禁心中一动。 第二句,既是写实又是抒意:实的是边关犹在,但历朝历代的出关将士如今早已化作点点尘埃,汇入了历史的长河;抒的是心中一腔热血,立志镇守边关之意。 第三句一语双关:字面上是希望有一个李广一样的大英雄横空出世,实际上也表达了自己郁郁不得志,不能被当时的朝廷重用的苦恼。 第四句直抒胸臆:满腔激情、拳拳爱国之心跃然于笔墨之上。 短短四句,就描绘出了一幅金戈铁马、滚滚黄沙之中,边疆将士浴血奋杀、保家卫国的壮阔画卷,表达了自己投身沙场、捍卫和平的爱国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句中的“秦、汉、月、关”四字交替使用,在修辞上被称为“互文见义”。这种修辞手法在诗词歌赋中比较常见,读起来既朗朗上口,又能让文章更加含蓄巧妙、意味深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