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偏激和极端的艺术取径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07-26

书画研究专家刘刚谈何绍基书法鉴赏

  •   何绍基作品。  省博供图  何绍基作品。  省博供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兆红 实习生肖燕

      清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被称为“书道中兴”的时代,何绍基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无论在作品传世的数量、作品风格表现的丰富性、书法才能的全面性、书法才能的精到等方面,何绍基都超越与其同时代的诸多书法大家。

      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美术馆、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共同承办的“翰墨千秋——何绍基书法作品展”正在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共展出何绍基各个时期的楷书、行草、隶书和篆书等100余件书法作品,将展至8月30日。日前,湖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书画研究专家刘刚,就何绍基书法的鉴赏,接受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

      兼收并蓄,没有偏激和极端的艺术取径

      长沙晚报:每个艺术家都是时代的产物,伟大的艺术家总能反映其时代,同时能超越其时代,如何从这个角度看待何绍基的创作?

      刘刚:我在湖南省博物馆从事书画工作近40年,有幸长期与何绍基作品厮守相伴,从而得以熟睹墨宝珍品、领略大师风采、感受书法韵味。

      何绍基是湖南人,他是融帖学、碑学于一体的书家,书体技法全面,楷书、行草、隶书、篆书都各具特色。其早期书法多为颜体,以后书体渐渗入碑趣,于纵横欹斜中见规矩,恣肆中透秀逸之气。后期则多取篆、隶之意,这时的书法风貌独具,将行书、隶书、篆书融为一体,字体浑厚雄重,独创一格。

      乾、嘉之际,由于考据学的兴盛,带动了文字学、金石学的发展,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书家们在艺术上的创作欲望。自碑学从金石学中分离后,书法艺术也就由重帖学发展到崇碑学。尤其是随着大量的金石文物不断出土,拓本亦广,不少人由考据进而学书,许多金石学、文字学的研究者都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并亲身投入到书法创作当中,致使碑学大兴。嘉、道时期,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最早在理论上倡导“尊碑”,因他是当时学术界的“泰山北斗”,门生众多,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何绍基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文字考据学兴盛、大量金石碑文不断出土、碑学逐渐勃兴的时代。当时,无论是书法家,还是文字学、金石学家,他们在碑学书法上的有益尝试和刻意创作,都或多或少地左右着何绍基的书法审美取向。何氏又是一个极好交友的人,许多金石学家都与他有密切的交往。更何况阮元是何氏的授业恩师,阮元提出的尊碑之说,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何氏的书法艺术观。何绍基的书法就是在这种尊碑风尚盛行的社会历史环境中,逐渐走向成熟。

      更为重要的是,何绍基虽崇碑学,不废帖学;虽祟魏碑,不废唐碑,这也正是其成功之处。

      “悬臂回腕法”形成的独特趣味

      长沙晚报:为使书法达到理想的艺术境地,何绍基创作时甘愿自讨苦吃的硬是用一种违反人的生理自然姿态的“悬臂回腕法”,这种方法有何特点?何绍基在用笔方面是否还有其他独特之处?

      刘刚:何绍基独到的书风与其特别的持笔方法有很重要的关系。他在跋《张玄墓志》时曾说:“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也。”这种特殊的执笔方法就是“悬臂回腕法”,即高悬臂肘,臂与腕平,然后回腕,做到通身力到,腕平锋正。

      这种执笔运腕方法是不合人体生理的,十分吃力。其优点是能使气力贯注于腕臂之间,可使精神处于高度集中,无其他杂念,笔锋完全垂直于纸面,是一种心到、眼到、手到的绝对的中锋态势。它保持了中锋入纸,又略带战掣,从而避免了一味平直光润的现象,使书法结构体现出一种特定趣味。

      这种“悬臂回腕法”执笔,从他的大部分书作中都能品味得出来,尤其是大幅作品。但他的小楷《黄庭内景玉经》册、行书《金陵杂述四十绝句》卷和绘画作品等,与“悬臂回腕法”的着笔特征,没有共同之处。而且从其各个时期大量的信札、日记来分析,也如同理。由此,可以认为,何绍基平时作书习画应有二种执笔法,一种是通常进行各体书法创作、临碑习字时使用的“悬臂回腕法”,另一种则是用于信札、日记、绘画及小楷、小行草书的传统执笔法。

      在择笔用纸上,何绍基平生多用长锋羊毫笔,写出来的字苍劲有力,无流滑之态,最能体现北碑那种古朴浑厚、铿锵有力的风貌。而在比较粗糙的纸上写字,则是他平生书法的另一种尝试。他写字不讲究纸质,遇纸而书,大量的书作使用的是白生宣纸。但在他的传世作品中,有不少是书写在毛边纸和比较粗糙的纸质上的。这些作品明显能品出其字有一种涩味,且字越大涩味越浓。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纸,纸涩则墨涩,墨涩则字涩,这种涩味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北碑的气息。

      丰厚文化底蕴托起的书法大家

      长沙晚报:何绍基的成功之道对于今天的创作有何借鉴意义?

      刘刚:在中国书法史上,何绍基属于那类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书家,学识渊博,诗文俱佳。他对古文有极深的研究,尤其是他的诗,堪称一绝,有晚清“宋诗派”代表人物之誉。

      《清史稿》称他“诗类黄庭坚”,其实除黄庭坚外,他的诗更多的是取法苏东坡。他的诗整体看来有自己的风格,有人将其归纳为“平淡自然,意在自我;不名一体,富于变化;词采壮丽,气势雄伟。”他所作文章也为当世人所重,惜为其书名所掩。楹联以数千计且句无雷同,而且语句绝妙是其诗文才学的体现。

      笔耕不辍,是何绍基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他苦练书法,自少至老,不分寒暑,日课不辍。在给其姻亲李仲云的信中写道:“从未临《道因碑》,冬间忽发此兴,每日晨起临十纸,得百八十字,汗流肱背,真消寒妙法也!”在《何绍基种竹日记》(记叙着1847年6月至1848年9月,每天所经历或所做的主要事情)中,有关刻苦勤奋练字的记叙随处可见,就是在酷热的六七月份只要有时间,他都坚持,从未间断。

      何绍基书法作品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

      长沙晚报:在目前的书画拍卖市场上,何绍基的作品成交价并不突出,这与其清代书法第一人的地位不相称,原因何在?收藏何绍基书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刘刚:的确,在目前的书画拍卖市场上,何绍基的作品成交价并不突出,许多与其同时代的书家的作品价位都高于甚至远远高于他,这确实与其清代书法第一人的地位不相称。其主要原因是他的艺术价值尚未被时下人普遍认识,这是很遗撼的。这也说明何绍基的书法作品的价值目前被市场严重低估。

      我们做何绍基书法展,就是要在传播文明、宏扬经典的基础上,还原何绍基的书法历史地位,让更多的观众能真正认识何绍基、了解何绍基,能够欣赏何绍基的书法之美。

      收藏何绍基书法,首先要保“真”,就是要收何绍基的真品。目前市场上何绍基作品赝品很多,鱼龙混杂,一定要小心;再就要“精”,要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也要考虑作品的题材内容,如诗文信札之类是比较重要的作品。还要注意作品的品相等等。正因为何绍基的书法作品的价值目前被市场严重低估,因此,何绍基作品的增值空间还是很大的。

      人物名片

      刘刚: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书画研究专家,研究方向为中国历代书画及陈列展览,出版有《湖南文库 第四卷 何绍基传》《湖南历代名画 综合卷》《湖湘历代书法 何绍基卷》《唐摹兰亭序黄绢本考》《由庄子南华经册看文徵明小楷书法》《恽寿平及其花卉画》《齐白石绘画艺术概述》等论著论文数十种(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