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daixh3 2019-07-26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平面图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门票35元(门票上有塔,但没见到塔)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2公里,北依邙山,南近洛水,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迄今已历1900多年的岁月。

据记载:东汉永平年间的一天夜里,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一位神异的金人。那金人身高六丈,背项发光,从空中飞行而来。明帝不知此梦是吉是凶,第二天便询问众臣。一位叫傅毅的大臣叩首答道:梦见的金人是天竺圣人。于是在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派遣蔡谙、秦景、王遵等十多人由洛阳出发,前往天竺国寻求佛法。这十多位西行求法者过天山、越葱岭,辗转来到今阿富汗一带的古大月氏国。在那里,他们巧遇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乃同腾、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返回中土。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正西门)外,根据天竺佛寺式样,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寺院。鉴于佛经佛像由白马驮载而来,遂以白马寺为名。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广场前的水溏开满荷花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门前石马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山门

白马寺建成后便成为东汉最主要的译经场所。摄摩腾、竺法兰首先在这里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之后天竺僧人昙柯迦罗又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随着佛经汉译本的逐渐增多,佛教在我国日益广泛传播开来。所以尽管后来佛教派系繁多,刹庙林立,但白马寺一直被佛门弟子同尊为“释源”,即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天王殿单檐歇山式,东西5间,南北4间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天王殿内供弥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天王殿里的天王像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佛龛内是明代塑造的弥勒笑像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天王殿背面“护国佑民”匾

白马寺原来的建筑规模极其宏伟壮观,千百年来已几度兴衰,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修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pí】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井仍依稀可见。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园内古树成荫,四时落英缤纷,增添了佛国净土的清净气氛。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竺法兰祖师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竺法兰祖师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路引牌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摄摩腾祖师碑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摄摩腾祖师墓

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曾重建。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山门左右两侧各立一匹青石圆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大佛殿单檐歇山式,东西5间,南北4间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大佛殿内供一佛,文殊、普贤二菩萨,迦叶、阿难二弟子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大佛殿内供一佛,文殊、普贤二菩萨,迦叶、阿难二弟子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大佛殿内景

走进山门,西侧有一座《重修西京白马寺记》石碑。这是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白马寺时,由苏易简撰写,淳化三年(992)刻碑立于寺内的。碑文分五节,矩形书写,人称“断文碑”。山门东侧有一座《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这是元太祖忽必烈两次下诏修建白马寺,由当时白马寺文才和尚撰写,至顺四年(1333)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刻碑,立于寺内的,人称“赵碑”。过东西对称的两碑,便是白马寺的第一殿——天王殿。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大雄殿为悬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大雄殿供奉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大雄殿供奉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大雄殿里的十八罗汉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大雄殿前面是接引殿

天王殿系元代建筑,明清两代均重修,为一座单檐歇山式建筑。殿基高0.9米,长20.5米,宽14.5米,是明朝由原山门殿改建而成的。整个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周绕以回廊。屋顶正脊有“风调雨顺”、后脊有“国泰民安”几个大字。殿内两侧泥塑四大天王像。中央佛龛内是明代塑造的弥勒笑像。在佛教传说中,弥勒菩萨将继承释迦牟尼佛位,成为未来佛。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接引殿,硬山式,面阔3间,进深2间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接引殿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接引殿内供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

可是,白马寺天王殿内这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却以另一个民间传说为蓝本:相传五代时,浙江一带有位名叫契此的和尚,他经常用一根锡杖肩背一个布袋来往于热闹的街市,人们叫他布袋和尚。这位和尚逢人乞讨,随地睡觉,形似疯癫。他在临死时,说了这样一个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人们就把他当做弥勒的化身,并根据他的形象塑造了一尊佛像,供在寺内的天王殿里。这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一个缩影。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接引殿之后上台阶是清凉台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清凉台之上是毗卢阁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毗卢阁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内供毗卢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许愿井每天都会捞出不少钱

白马寺自东汉以来屡遭破坏和重建。最严重的几次破坏有: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 0年),袁绍把洛阳城周围二百里以内的房屋全部烧光,白马寺被烧荡殆尽。明代末年,洛阳又遭战乱破坏。唐代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对东都洛阳的破坏甚为严重,白马寺更遭灭顶。'安史之乱'以后的白马寺,还保存着一些唐代或唐代以前的断碑。文革之时,白马寺更是惨遭破坏,佛像被砸,经卷被烧。相传为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带来的极为珍贵的三十余片'贝叶经'也化作灰烬。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毗卢阁右侧是藏经阁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藏经客内景

唐武周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武则天敕修白马寺,这是白马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最后的几次重建和维修: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复被重建;1932年南京国民党政府修建了山门等部分建筑。1972年对白马寺的全面修复,这一次重修,前后持续十年,使千年古刹,面貌为之一新。一些在'十年动乱'时被迫还乡的僧人也先后返寺,逐渐恢复了这座千年古刹固有的宗教气氛。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残碑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石碑

古老的洛阳白马寺

钟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