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迷‖没有艺术这回事——读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老姚明 2019-07-26


艺术史在西方历来是显学,而在神州则默然不彰。

点解艺术史是显学?盖因艺术的发展史“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也是人类的发展史”。试想一下,你作为优雅主妇或者英伟男儿,却只能囿厨房的天地或办公桌前,成天油盐柴米,蝇营狗苟,对人类艺术星空中的璀璨群星一无所知,更不理解神马叫做终极关怀,人类命运,岂不是就和虫豸或者井底之蛙一般?岂不显得有几分可悲可叹?

所以这里书迷就扫个盲,推荐大师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

此书之所以值得读,是因为其不仅单纯地讲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各位只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市民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新空间与新维度。

接下来,书迷就借着这本书的插图给大家展示一下各个时期的艺术。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先介绍本书的前四分之一,也就是中世纪之前的人类艺术历史:

ONE

在茹毛饮血,男人追求女人是用棒子敲翻带回家的时候。绘画雕塑的出现并不仅仅被当作纯粹的艺术作品(当时的原始民族甚至应该没有艺术的概念),他们的出现往往被当作有明确用途的东西。

伊努伊特的舞蹈面具(出自阿拉斯加约1880年)

 上图是这个看起来诙谐幽默的面具,但是实际上却并不是好玩。它实际上是表示的是一个吃人的山鬼,满面血污。尽管如此,我们在看到它的第一眼时,也许并不理解它的意思,但是却能够欣赏这种把自然的东西改变为一个协调图案的手法。

所以,“与我们不同的不是原始人的技艺水平,而是他们的思想观念。”

TWO

 当最早的城邦国家埃及出现,大家跪舔法老的时候。艺术就有了一个长期的服务对象,宗教。

在埃及,早期的雕塑作品是为了保持人类的灵魂,从而得到永生。因此,雕刻家一词最初的本意就是“使人生存的人”。而绘画,是代替了陪葬的真人,在陵墓的墙上作画,是为了让灵魂在另一个世界有得力的伙伴。埃及的浮雕及画作最大的特点,便是一幅画中会出现多个视角,画家只为了把所有部位的特点,尽可能清晰全面的表现出来。因此,我们看到关于法老的画作,总有着统一的侧面、正面的眼睛、健全的上半身、及两只侧着的左脚(为了突出脚踝)。由于是为了永生的主题服务,艺术品总是神圣并严肃,很难容忍创新的概念,而是将模仿远古的风格推崇到极致。这也导致埃及的艺术几千年里基本毫无发展。唯有阿克纳顿王(Akhnaton)曾做过创新,在浮雕上创造了和睦的家庭画作,但也仅是昙花一现而已。

1

内巴蒙花园

(出自公元前1400年底比斯的一座墓室壁画)

2

赫亚尔肖像

(出自公元前2778年赫亚尔墓室的一扇木门)

上图是公元前1400年出自底比斯的一座墓室壁画,表现的是一个有池塘的花园。通过这这幅画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为什么埃及完整的艺术以及那些奇特角度的人物画法。这幅画为了表现池塘和池塘周围的树木,但是在表现这些东西的时候,所选择的角度却不是一个角度。树木的形状和特点只有从侧面才能看清楚,因此每一个树都是侧面图。池塘的形状只有从上面才能看清楚,因此池塘又是一个俯视图。然而池塘内部的鱼禽则又需要用侧面图才能看清楚,因此又表现成侧面图。这种将不同观看角度的事物完整又和谐的同时摆在一个构图画面内,可以说为现代主义中塞尚的多角度静物、毕加索的多维度裸女找到了源头。同时,这一表现方式可以说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和西洋画派的焦点透视所媲美,只是在同一时期,埃及的多角度绘画出现得更早。由此,我们也可以看懂埃及的那些人物肖像为什么看似奇怪,却又各得其所的完美匹配在一起。

THREE

当历史来到古希腊时代,艺术开始在人类身上出现伟大的觉醒——公元前五世纪左右,艺术家不再一味模仿,而是开始信赖自己看到的情况。于此同时,一项压倒性的伟大发现:压缩法,也为此次的巨变增加了推力。艺术家第一次用透视缩短法,将人物的脚画出了正面的观察角度。他们开始尊重现实的角度,而不再是把所有东西都用最一目了然的形式画入图中。改变只是循序渐进的,希腊艺术家还是严格的遵循着埃及创作时的精美几何布局秩序,只是试图通过人体形象的种种姿势和动态的变化,更多的反应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左下:黑绘花瓶《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对弈》

右上:红绘花瓶《辞行出征的战士》

上图两个在公元前6世纪希腊时期出现的两个黑绘(左图)和红绘(右图)风格的陶瓶,即可看见希腊人在埃及艺术基础上的创新。这两个陶瓶实际上并非用来插花,而是用来盛酒和装油。对于陶瓶上花纹的绘制曾经在雅典是一个重要的行业,他们急于想在他们的产品中运用新的发现。左边的黑绘陶瓶表现了《荷马史诗》中国两个重要的英雄,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在帐篷里下棋的场景。这幅画从整体风格上看仍然能感觉到它们延续了埃及的正侧面肖像画绘制手法,但是从一些细节已经可以辨认出希腊人的创新精神。例如,身体已经一改埃及肖像画的人物的僵硬,而是将手臂开始活动起来。同时,左边人物阿喀琉斯的左手也没有出现在画面中,而是隐藏了起来。这表明希腊画匠已经开始知道场面上的东西不一定非要全部摆出来才能表示确有其物。而随后出现的红绘陶瓶更是出现了透视缩短画法。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一个武士的左脚出现了正面露出五指的情况。且旁边的盾牌也并非以正面圆形的方式出现,而是描绘一个侧面倚墙而立的状态。至此,埃及的艺术基础终于在古希腊人逐步的创新中开始了逐步的摒弃,属于古希腊的美的王国即将开启。

所以,我们看到“埃及人曾经以知识作为他们的艺术基础;而希腊人则开始使用自己的眼睛了。”

FOUR

亚历山大帝国的奠基,即希腊国土的大规模扩张,必然影响了希腊艺术的性质。这段时期的艺术,我们称之为希腊化艺术(Hellenistic art)。

这个时期,多元的艺术开始出现——公元前五世纪临近结束时,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欣赏作品本身的诱人之处,不再仅仅赏识他们的宗教或政治作用。艺术流派间的比较竞争,也无疑刺激艺术家发挥了更大的创作干劲。那时期的雕刻和绘画,开始出现优雅、轻松的性质。动态表现和缩短法已经逐渐流传开来。公元前五世纪,人像的面部从未出现激烈的表情,因为面部的变化会歪曲和破坏头部的简单规则性,而规则性是几千年来创作的基本要素。接近公元前四世纪末,这个限制逐渐解除了。

在建筑方面,在埃及爱奥尼亚风格基础上,诞生了科林斯风格柱式。

在雕刻方面,艺术已经大大失去了跟巫术和宗教的联系,艺术家单纯为技术而技术,努力表现一个戏剧性的争斗。狂暴强烈的雕刻作品大量诞生。

在绘画方面,静物画、动物画、甚至风景画,丰富了原本单一的人物画主题。这应该属于希腊化时期最大的革新。在这种氛围下,有钱人也开始逐渐收集艺术品。

《克利俄比斯和拜吞兄弟》(约公元前590年)

《赫尔墨斯和小狄俄尼索斯》(约公元前340年》

 上图是出自公元前4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波拉克西特列斯之手,它表现了赫尔墨斯神把小狄俄尼索斯抱在手中逗弄的情境。同样对比左边希腊200多年前的雕塑艺术,可以发现二者在画风上已经相差很大。之前还只是以埃及艺术作为基础,探索如何制作站立的人体,而今已经可以将身体的各个部分清楚又优美的展现出来。肌肉、骨骼、皮肤甚至表情都完全抛却了以往的那种僵硬,而是犹如一个真正的神祗站立在我们面前。同时,这些遥远的神像开始有了人的意味形式。

于是,我们就有了结论:“任何一种风格都有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境界。”

FIVE

  当艺术史来到罗马时期,由于罗马人酷爱攻城略地,在一座座废墟的基础上不断建造起新的建筑,因此罗马人最突出的成就大概是土木工程。罗马结构跟希腊形式或柱式相互结合,对后来的建筑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罗马建筑最重要的特点是拱的使用(典型例子:万神庙 Pantheon)。而罗马时期的肖像,也逐渐趋向逼真但不平凡的风格。

相较埃及人将攻城略地的故事简单刻板的描绘,罗马人着眼于准确的表现全部细节和清楚的叙事,以使后方的人对战役的神奇有深刻印象。艺术的主要目标已不再是和谐、优美和戏剧性的表现。而是讲求实际的,不再大肆加入幻想元素。教堂的壁画,叙述圣经故事的作用,也远大于其装饰性的效果。力求简单清楚的思想,又一次压倒了要忠实临摹的思想。

罗马的图拉真纪功柱

(公元前114年)

罗马帝国第二位皇帝图拉真在位期间,对内巩固政治经济,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将罗马的疆域版图扩张到了有历以来最大的范围。因此,他像历史上很多记录自己丰功伟绩的皇帝一样,在罗马建造了一根巨大的石柱,柱子上以图叙事讲述他在达吉亚作战和获胜的全部历程。以往古希腊历经几百年来摸索出来的技法在古罗马人这里变成了详细叙事的手段。

作为天下的征服者,罗马艺术家“对希腊化时期那种单纯的技术精湛似乎已经不再心满意足,他们试图获致新的效果。”

SIX

 公元311年,君士坦丁大帝确立了基督教会在国家中的权力,从而教会跟艺术的关系便需要开始重新定位。
       建筑方面,教堂诞生了。由于功能的不同(古代神庙内部只用于供奉神龛,祭典游行在外面举行;教堂需要容纳大规模的人群在内部进行礼拜),教堂的建造仿造了大型会堂形式,名叫“巴西利卡”(basilicas,意思近乎“王宫”)。目前已无保存下来的巴西利卡式教堂。
       雕塑方面,早期基督徒认认为:上帝的所在,绝对不可摆上雕像。
       绘画方面,起初考虑到许多基督徒不识字,为了教导他们,教堂中出现了大量描写圣经故事的壁画。为避免教徒分心,壁画尽可能的简洁明了,埃及人表现一切物体都以清楚为重的思想强力抬头。后来,对教堂壁画的态度在基督徒中分为了两个明显对立派。公元745年,反圣像崇拜者占上风,在东方教会中一切宗教艺术都遭到禁止。对立派格列高利教皇派在一个世纪多的压迫后重新掌权,教堂的壁画再也不仅仅当作不识字人的图解,而是被看作超自然的另一世界的神秘反应。因此拜占庭开始坚持遵循传统:艺术家严格遵照古代模式、强调传统,沿用获准的方式来表现基督或圣母,这是的作品还是非常具有宏伟性和庄严性的。

右:《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       

(约1280年,祭坛画)          

左:《面包和鱼的奇迹》(约公元前520年)

拜占庭艺术作为中世纪基宗教艺术的其中一个分支,最出名的两种艺术形式是镶嵌画和祭坛画。这两种不同创作方式所指向的基本都是一个主题,那就是圣经故事。这些没有一个文字,却描绘了各类故事的“最伟大的书”,代表着宗教的权威对古时和今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我们细细看去就会发现,这些圣经绘画艺术却有着“原始手法和精细手法稀奇古怪混合”的意味。

在公元7-8世纪,伊斯兰教也在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北非和西班牙等地兴起。相对于基督教,伊斯兰教更严厉地禁止制像,因此反倒使装饰(人们将精美的花边装饰称为阿拉伯式图案)及东方地毯艺术发展起来。14世纪开始,波斯人和伊斯兰教统治下的印度人开始逐渐为传奇、历史、神话制作插图,而这些插图的形式也受到了之前装饰及地毯文化的极大影响。

所以,从沙乌地阿拉伯的沙漠里冲出来的绿绿们也曾经有过春天——“我们可以把那些精细的设计和丰富的配色最终归功于穆罕默德,是他驱使艺术家的心灵离开现实世界的事物进入那线条和色彩的梦幻世界。”

 而在相同时期的中国,由于佛教的关系,中国人十分尊重艺术家的成就(在古希腊及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但中国的宗教艺术,并非用来叙述传说,而是用艺术辅助参悟。中国的画家作画方式也因此与欧洲不同。在全面掌握技巧后,才去游历和凝视自然之美,领悟其意境,在综合自己的参悟后,将松树、山石、云彩等组合起来,而非临摹现实那么简单。

马远《对月图》

(约1200年)

上图是南宋画家马远所作的一幅典型的高远式对月图景,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东方式绘画和西方式绘画在笔法、设色、铺陈上的很大区别。中国的画家并非像西方很多画家一样直接到户外或者参照某物开始作画,而是在全面掌握绘画技巧之后才开始动笔,这话确实不假。中国历代以来画谱、画传、画语录众多,《芥子园画谱》、《三希堂画谱》、《宣和画谱》、《荣宝斋画谱》、《梅兰竹菊画谱》等等不胜枚举,还有众多名人的画卷作品,都是学画之人可以参照的教辅资料。犹如那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道理一样,在习得了这些技巧之后,画家们才开始走向户外游历自然之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人类最早的艺术始于洞穴中,早期文明的图像与法术,宗教,文字都有关联。追求永恒的埃及人开始画他们知道的东西,一幅埃及壁画上我们可以窥探到整个人体。希腊人使用短缩法开始画他们用眼睛看到的东西,而且大大扩张了艺术的种类。而罗马人由于善于征服,大搞建筑,所以其建筑艺术独树一帜。等到了拜占庭帝国时期,由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碰撞,宗教艺术又再次复兴,而此时的中国也因为佛教的传入兴起了一种写意的艺术。

看完这些,是不是觉得艺术的历史的确有趣?如果喜欢,请点个赞,下一篇文章将会给大家介绍中世纪及其以后的艺术史。

————      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