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公司才能穿越经济周期?活得更久?

 CHENYUMEN 2019-07-27

什么算是卓越?卓越的公司都有哪些特征?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大家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本经营领域的奇书,这本书历经几十年而不衰,一直都被职业经理人奉为公司经营的圣经,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柯林斯,也就是基业长青的作者,他通过长达5年的调研,整理数据,以及对过去50年的28家优秀企业的追踪,创作了这本书,把那些卓越的公司,身上的特有气质和优点进行了有效的提炼,柯林斯发现,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事实上,即使是一个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即使它最初默默无闻,它也可能卓越。柯林斯提出了一整套观点,“只要采纳并认真贯彻,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能极大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甚至可能成为卓越公司”。

相信很多企业家一定有这样的困扰,那就是自己的企业,并不在浪潮之巅,该如何去转型和经营,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柯林斯怎么说,一个企业到底该怎么创造卓越。

作者先说,优秀是卓越的大敌,这就是为什么优秀者很多,但是真正实现卓越的却很少的主要原因。麦肯锡的一位朋友就曾批评过作者,说他写的基业长青没什么用,因为他所举例的那些公司,从始至终都是卓越的。虽然作者心里很不爽,但过后一想也确实是这个理,大部分卓越的公司,一直卓越,而其他公司则始终未能实现卓越。于是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来了,那么能不能让优秀的公司变卓越呢?如果可以,该怎么做?

能够识别从优秀到卓越跨度的公司,对我们的投资也是很有好处,因为这些卓越公司往往都有非常出色投资业绩,比如通用电器,在85年到2000年,他的股票收益要比同期大盘还高2.8倍,如果你觉得通用已经很牛了,那么还有一家叫做沃尔格林的公司,他一开始就是一家业绩平平的公司,到了75年,开始逐渐变得卓越,到2000年,这25年的股价表现,是英特尔的2倍,通用电气的5倍,可口可乐的8倍。大盘指数的15倍。那么这就有意思了,我们很有必要去研究一下,这些公司到底是怎么转变的。

作者对财富500强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11家实现跨越的公司,有些公司我们还很熟悉,比如雅培,金佰利,菲利普莫里斯,吉列,富国银行,他的评选标准是,这个公司必须独立于行业,如果全行业都很好,那就属于是风口,这种公司就没意义了。

接着他们还找来一些行业的直接竞争对手进行比对,比如富国银行要跟美国银行进行PK,菲利普莫里斯要跟雷诺烟草对比,目的就是要打开一个卓越公司的黑匣子,看看两个类似的公司,到底区别在哪。先说一个结论,这11家公司中只有一个公司请了外援,其他的公司首席执行官,都是从公司内部提拔出来的。而且他们也没发现,优秀公司的经理人有特别的薪酬形式,也就是说高薪挖人,这招并不好使。而且跟规模也没关系,两个平庸的大公司合并,也不可能变的卓越。

这些公司,并没有刻意创造转变,也没怎么天天的喊激励,改革,而是一如既往。他们在发生质变的时候,甚至没有外部的征兆,比如名称,标志都没发生过变化。甚至当时,公司内部人士也不知道公司正在发生质变。他们也并不都在景气行业,有些甚至还很糟糕。或者说卓越并非是环境造就的,而是慎重决策的结果。

至于公司的领导人,更让他们大吃一惊,与那些明星经理人相比,实现跨越的公司,他们的经理人,不爱抛头露面,内向收敛,个性谦逊但同时相当专业,在这些公司,总是遵循先人后事的思想,做事之前,一定先选定最合适的人选,找到合适的人,才会想如何进行下一步。

这些公司全部都主营业务突出,不光是做的久还要做的好,持续保持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公司上下训练有素,主要体现在思想层面,而不是制度和流程。他们重视技术,但只把技术当工具,而不是当成唯一的希望。作者也说,技术本身从来都不是走向卓越和衰落的首要原因或者根本原因。

虽然这本书是基业长青之后写的,但是作者确认为,这应该是基业长青的前篇,先得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之后才能走向基业长青。无论是新经济还是旧经济,从优秀到卓越都有一套永恒的规律。而这本书就是把这些规律呈献给大家。

1971年史密斯当上了金佰利公司的CEO,在此前的20年,这家做卫生纸的公司已经跌到了最低点。这个史密斯是律师出身,正是这个看似的外行,让金佰利克拉克转变为全世界一流的公司,他在任期间,金佰利的股票涨幅是市场平均水平的4倍。

这个神奇的人,竟然很少留下专访材料,他更愿意与普通的工人结伴,也愿意到农场转转,给人的感觉这是一个温和的人,但是这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个人相当的坚强,他在当上CEO的两个月后,就被诊断出鼻咽癌,医生断言他活不过1年,但他却依然努力工作,并坚持放疗,结果他多活了25年,并一直担任CEO,可见这个人的意志是多么的强大。

他上任后,就做了结论,公司传统的核心业务铜版纸已经没希望了,如果要转型纸质消费品,那么将面临宝洁等对手的重大竞争,所以他当即决定破釜沉舟,卖掉所有造纸厂,这就相当于跟过去彻底说拜拜了,全面转移到消费品行业。当时华尔街对这个举动一致看衰,甚至给他的公司降了级,但是结果是出人意料的,不但股价大涨,金佰利在整个业务上,也出现了涅槃重生。8个产品系列中,有6个超过了宝洁。

作者说,史密斯是第五级经理人中的典型例子,这里老齐多解释下,什么是第五级经理人,根据柯林斯的划分,经理人分为5个等级,第一等级,个人能力突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知识与技能、良好的工作习惯与工作作风,为企业作出巨大贡献。相当于个人英雄主义,第二级经理人,为实现集体目标贡献个人才智,与团队通力合作。属于集体主义。第三级经理人,既有很强的个人实力,又有管理才能,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体系构建的有效推动者。第四级经理人是一个坚强的领导者,能够调动人的远景目标,以大局观念关注长远目标,而最牛的就是第五级经理人,他是第四级的升华,要在大局和长远目标之下,创造卓越的业绩和事业。他们胸怀大志,同时还能把公司利益摆在第一位。时刻都在突出公司,而不是自己。

这里作者先破除了一个观念,那就是不能把一个公司的好坏全部归结于领导,他说这和原来把所有问题的答案归结于上帝没什么区别,实际上愚昧才会导致我们将解释不了的问题,都推给上帝,而实际上公司的问题也是一样,只有愚昧才会让我们把一切后果都推给公司的领导,干的好就是领导伟大,干的不好就是领导不成,这么想是完全不对的。一旦你把所有的问题都放在领导身上,那么也就阻止了一个企业的进步。

所以经理人只是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实现跨越的公司,都会有一个第五级经理人,但并不一定一个好的经理人,一定会带动公司实现跨越。同样的,在对照公司中,作者发现,如果业务基本相同,甚至流程也没什么区别的情况下,那么领导人就会显得相当关键,那些没有完成跨越的公司,通常都是因为少了一个第五级经理人。

如果你记住不住第五级经理人的特点,那么只需要记住两点,第一谦逊,第二意志力极强,也可以说他们是平和而执着,谦逊平和才能不断进步,给别人展现才能的机会,而执着才能创造伟大的事业。作者讲,林肯其实就是这样的人,你也可以看成是美国这家公司从优秀跨越到伟大时期额首席执行官。你们公司有个林肯式的人物吗?

比如吉列公司的科尔曼莫克勒就是这种人狠话不多的,当面对恶意收购的时候,他本可以套现股票大赚一笔,但是这个看起来很含蓄的人,在这个时候却决定殊死反击。当时科尔曼莫克勒正在研发新产品,并对新产品的未来抱有极大的信心,所以他们觉不甘心就这么丧失公司的控制权。而事实上,莫克勒的坚持是正确的,如果以1美元投资到吉列的股价上计算,20年后,被收购只能赚到30美元,而拒绝了收购的吉列却赚到了95美元。是市场平均水平的7倍。那么莫克勒享受到好处了吗?并没有,在公司走向巅峰后,他倒在了办公室里,死于心脏病突发。所以他本有机会去拥有巨额财富享受生活,但他最终却以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为重,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说完了成功的,明天我们看看失败公司的案例。明天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