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话告诉你,碎片化阅读根本不叫读书

 耕耘888 2019-07-27

今年我看了有几十本书了,具体数量我没数过,反正现在我的桌子上、箱子里、床头柜上全是书,这些书我大部分都看了,有的看了一遍,有的看了好几遍,有的写了读后感,有的没有。

我知道我看的书不算多,因为听说一天看一本书的大有人在,且他们还要做分享。虽然我一直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向他们学习。因为我很有自知之明,觉得我不适合这种快速浏览式的看书方式,我看的书的类型也不适合蜻蜓点水式。

虽然看完一本书也算有点儿成就感,但是看书对现代人来说并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也是需要意志力的,因为能够代替书转移大家注意力的东西太多了,且读书的过程并不比看电视剧和综艺节目轻松,甚至还有点儿痛苦,所以其实只要能坚持看书,不管看多少都是值得心里喜悦的。

现在人看书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太多人说自己找不到时间读书了,我也是。以前我因为时间的问题苦恼,现在也是,我相信以后也会是。

正当大家抽不出时间看书的时候,有人提出了“碎片化阅读”,主张利用等车、坐车、工作间隙等一切碎片化时间看书,而且看书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看,也可以听。

这个概念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新奇,因为太忙实在没有时间看书,而这些时刻又确实无聊,所以大家都以为终于有人造福了那些想抽出时间看书的人。

先前我也觉得真的是哦,总不能占用工作时间看书吧,而一天需要做的事又那么多,那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了。可是我发现我错了,碎片化时间只适合浏览新闻,根本不适合看书,而且碎片化阅读根本不叫读书。

看书需要沉浸在作者营造的氛围中,而碎片化阅读时心根本就没有沉下去。

所谓“碎片化”,就代表了时间不会长,而且是在自己在做另外一件事时空余出来的一点儿时间。举一个我的例子,前段时间我在读《废都》,一部比较长的小说,是贾平凹老师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本书,刚开始我都是利用上班间隙去读的。

每天上班提一个纸袋子,带着我的书,等中间完成一项任务想休息片刻的时候读一点儿,最后我放弃了这种做法,而是改为利用晚上和周末的大块时间来读书。

为什么?因为我发现利用碎片时间我根本沉不下去,书上的每个字我都认识,但就是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他让这个人物出现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对话有什么隐含的意思。我所有的猜测都是必要的,因为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一定是有所安排的。

但是很明显,如果我晚上坐在床上花一个或者两个小时看书,我对内容的理解、学习到的东西、思考的会多得多,那才算真真正正的看书,而白天的碎片时间我只是又翻了一页而已,是看过了,但是一无所获。

碎片化时间看东西只是浮于表面地浏览,对你的思维没有任何训练,思想也无任何提升。

如果我抽出一整块时间看书,我需要拿一根铅笔,对自己认为有意思的句子划线,然后思考。看一本书,我可以找出不下十个写文章的点,而碎片化读书呢,没有,一个点都找不到,我只是机械地在看每一个字,它们串起来的意思我也只是了解大概,更关键的是我没有让那些文字从我的大脑中经过,也就是说,我没有对他们进行二次加工。

我没有对内容提出质疑,更没有联系生活,也不会有自己的看法。

只是从我的眼前过去了一个又一个字,然后就没有了。这不是读书的目的,也不是真正的读书,只是在浏览大意。

碎片化时间适合看新闻、上微博、逛淘宝、看视频,这些东西不需要动脑子,只是打发时间,让你知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与你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你能做出哪些改变。至于再深层次的思考,那就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了。

这与内容的呈现法式有很大关系,新闻是直白的、重点突出的、事实性地记录,而书呢,更像是作者在讲一个故事,你也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是否与你有关,你能否理解,你能从中得到什么。

如果新闻是放在商场里的黄金、白银,让你一览无余,而书就是需要经过层层迷障、跨过种种困难才能寻觅到的宝藏,更不可思议的是,或许根本就没有宝藏。

再说明白一点儿,新闻似坐上飞机,一眨眼到西天探访“真经”,而书是需要唐僧带着三个徒弟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历经风寒酷暑才能明了其中含义的所在。

新闻与书是呈现内容的两种不同方式,对应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一种适合碎片化浏览,一种就要老老实实地花费半个小时以上沉浸在书中理解作者的意图。 一本书不认真读两遍,其实你连大意都不知道,更不要说碎片化阅读了。

最近我在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不多介绍,它是一本畅销书,大部分人都看过。我已经看了两遍,现在我在看第三遍。第一遍我根本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我把它划为理论加案例没多大价值的普通心理学书籍,可是当我读第二遍的时候我就不这么认为了,作者并不是在信口开河,而是有自己的思考的,他提出的观念也都是需要实践的。

前段时间我看《自卑与超越》,也是一本心理学书,是利用工作中的碎片时间看的,到现在我对那本书的评价都不好,我也是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像找不到作者写作的那根线,也与我的思维接不上头,但是我感觉如果我能抽出整块时间再读一遍,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拿到一本书,读第一遍我们得到的只是大概了解一下作者是讲什么的,真正有所感悟需要至少两遍,所以这也是我很诧异为什么有人可以一天读一本书的原因。

我理解不了,我看书很慢,一天看不了50页,但是我看一本王小波的书,可以引发我很多思考,如果写文章,可以写十篇,快速浏览的方式让我难受,让我觉得对不起我买的书。

作者花费心血写作的一本书,我们是不会一天就消化完的,如果有,那说明那不是值得看的一本书。

“读书”这件事是需要花费时间被正确对待的,如果说碎片化时间可以读书,那只能说明你不是在读书。作者写作某一篇章是有连贯性的,上午看五分钟,下午看十分钟,你真的能进入书本吗?不能,等于没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