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理不明,一味的钻研秘方,总会有很多病你都治不了的,明白了医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啊!”我们常用的几百味药都是宝贝,《伤寒论》上的113个方都是好方啊。如果不深究医理,治病三年则天下无方可用。对于一个医生而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对病机的识别上下功夫,而临床上患者的表现往往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是阳证还是阴证? 是热症还是寒症? 是实证还是虚证? 是逆证还是陷证? 辨析不清,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凶险立显。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疾病,才能更加接近疾病真相?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疾病,才能更加符合道的法则? 人体气血阴阳的运行也是有方向的啊:“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升与降,散与收,寒与热,开与合…… 人体是一个矛盾而又对立的统一体。 这些年来,通过细心的体会,发现人体很多疾病,都是这些对立的矛盾失去了统一,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常常是一些对立的症状,比如: 上焦有热,头热面赤;下焦有寒,双脚冰冷。 脘腹胀满,表现为实;四肢乏力,表现为虚。 心中热燥,喜食冷饮;手足冰凉,烤火取暖。 上气不足,心慌气短;下肢沉重,举步维艰。 火神派说患者双脚冰冷,为肾阳虚衰,需要大剂量附子,补坎中真阳;温病派说患者头热面赤,为热毒上攻,需要清热,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补土派说要调理脾胃,土生万物…… 各执一端,谁对谁错? 初学中医者,无所适从,该听谁的?临证用药,各家各派都有一定的效应,但有很多顽疾按照这些思路却无法治愈。于是便认为是“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这岂不成了推托之词。 黄帝内经曰:病非人体素有之物,然能得就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这是黄帝内经给我们医者的信心。 对于临床上这些相对立的表现症状,我个人总结为:“诸症对立,阴阳错杂,皆失于和”。 当这些对立的症状同时出现的时候,就反映人体处在一种“失和”的状态,治疗上以“调和阴阳”为主。我的个人经验是以“调节气机升降”为主。 人体肝气主升,自左侧上升,肺气收敛,自右而降,中焦脾气主升,自左而升,胆胃主降,自右而降。清升浊降,各归其道,这就好比开车一样,各自靠右边走,不抢道,按序行进,自然就不会出现堵车了。 人体气机上行下达,寒热对流,水火相济,气血参灌,清阳与浊阴各归其位,心火与肾水相生相克,让机体恢复到对立统一的状态,这样很多病可以得到治疗。 知其常,就可以知其变。明白了人体气血循环的总体规律,顺应脏腑之性,升降、开合、散收、寒热……这些对立的问题得到了统一,同时针对体内的病邪,气滞配以理气;血瘀配以活血;湿阻配以除湿;痰粘配以化痰,随证治之,则化繁为简,离道近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