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内府刊刻的铜版画第一讲

 星河岁月 2019-07-27

铜版画作为外来画种于明万历年传入我国,但明代尚未有制作,一直到清康熙五十二年,铜版画始于内府刊刻。清宫铜版画不仅开中国这一画种之先河,且以其工程浩大、镌刻精细、印刷考究在版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籍专家翁连溪先生专题进行介绍。

铜版画在我国属外来画种,主要起始于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意大利、德国的手工业相当发达。雕刻工匠师们最初用雕刻刀直接于金属(主要为铜制品)器皿上镂刻装饰图案,而后在铜版凹纹制作的基础上演变沿用于印刷事业,即成了凹版的制版工艺。而随着凹版印刷事业的发展又出现了铜版画艺术,至今已有近六百年历史。铜版画采用的雕刻技法主要有三种:雕凹线推刀法、硝酸线腐蚀法与飞尘法。

三种雕刻技法

雕凹线推刀法是最古老的铜版雕刻技法,最初是用于金属表面进行镂刻,由点线和交叉线组成画面。采用雕凹线推刀法的工匠必须要经过长时期的技艺训练,在造型上有精准的掌控能力,把握住挫制推刀的稳定性和力度才能雕刻出优秀的作品。铜版画属凹版印刷技术,印刷部分下凹,其印刷着墨层比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厚实,印版上印刷部分下凹由雕刻工匠的手触技艺来控制刀法的深浅疏密,随原画稿墨色变化而不同,因而凹版印刷是一般印刷中唯一可用墨的厚薄表现墨色浓淡的印刷方法。在欧洲,最擅长雕凹线推刀法的代表有画家丢勒(AibrechtDurer,1471—1528)。《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功图》就是推刀直刀辅以硝酸腐蚀法制作而成。

硝酸线腐蚀法在13世纪的欧洲就有使用,主要应用在各种装饰器物上,其法先将金属表面用沥青或者蜡等物质进行防腐处理,再使用刻刀于金属表面雕刻图案,线条所到之处防腐物质均被去除,其后使用一定比例的硝酸溶液腐蚀金属版,刻刀雕刻之处被腐蚀而其余涂有防腐物质之处则免于腐蚀,从而形成立体图案,通过控制腐蚀的时间来形成不同的腐蚀效果。最擅长此法的有荷兰十七世纪画家伦勃朗(H.Ran.R.Remberanbt,1606—1669)。清康熙五十二年刷印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五十八年刷印的《皇舆全览图》,清乾隆二十五年刷印的《皇舆全图》均是采用硝酸腐蚀法制作。

飞尘法则一般是与线蚀法结合使用,用于产生不同层次的灰色调,增强画面的立体效果。首先将松香粉末均匀撒在金属版面,在版底加热使之溶化起到防腐的功效,经过不同时间的腐蚀处理后就会形成由细点组成的不同层次面与色块。最擅长此法的有十八世纪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Goya,1746—1828)。清内府铜版画制作中还未见到此种技艺的使用。

明万历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携《圣母怀抱圣婴》等四幅铜版画来华,程大约《程氏墨苑》曾用木板据以摹刻,使中国人对欧洲铜版画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程氏墨苑》之后,随着欧洲传教士传教活动的逐渐扩大,中国木刻复制西洋铜版画已不罕见。但有明一代,中国未闻有铜版画之作,至康熙时,在西方传教士画家的推动与直接参与下,清宫始肇其事。但是,这些作品都是用中国传统的木刻技法仿刻西洋题材的图画,只能称之为“中法西洋画”。真正将西洋铜版画技法传入中国,并用之来绘刻中国题材的图画,可以称之为“西法中国画”的,则自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MatteoRipa,1692—1745)始。

避暑山庄诗图

马国贤,意大利那不勒斯人,传教士。康熙四十九年(1711),马国贤随康熙帝一起到了避暑山庄,他在回忆录中说:“我受命必须完成刻制铜版的工作”。也就是说,康熙帝在木刻版的《避暑山庄诗图》尚在绘制的时候,就已经谕旨马国贤雕刻避暑山庄的铜版画。在这件事上,康熙帝很有远见,他派了一些人给马国贤作助手,同时也向他学习铜版画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中国的铜版画工匠。这为乾隆时铜版画在中国宫廷中的大规模制作,奠定了人才基础。

据清宫档案记载,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帝在和素、李国屏奏报木版《诗图》刻竣的折子上批:“刻完之书甚好,甚恭谨。尔等于西洋纸刷一二部后放下,俟用铜刊刻之画完竣之时,再汇集装订。”(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图书馆有西洋纸与中国纸刷印的《诗图》各一部)以此而言,铜版《诗图》的刻竣当是在此之后不久,也是在康熙五十二年完成的。马国贤回忆说:皇帝看到最新付印的几幅画卷时,称这些图画是 “宝贝”,并要求将这些图画与康熙帝所题的热河三十六景诗一起装订,作为赏赐给满洲蒙古王公的礼品。

在绘镌这套铜版避暑山庄诗图的过程中,马国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体现出他卓越的聪明才智。为了再现山庄胜景,他和参与制作这套铜版画的画家一起,对三十六景进行了详细观察,并且登上山庄中的最高点进行写生。当他发现制造硫酸的原料质量太差,制造油墨的原料十分匮乏时,遂经过多次试验,并不断寻找可资替代的代用品,终于制成了品质还不错的用料,并且制作了一台圆柱体形刷印铜版画的机器。这些实验成功所具有的非凡意义,丝毫不稍逊于《诗图》的雕刻,它们为西洋铜版画在中国的开花结果、推广普及,打下了技术和物质两方面的基础。

马国贤主持雕刻的铜版“避暑山庄图”,是第一次用西法来表现中国题材,对国人更深切地认识西洋铜版画,对铜版画的洋为中用,都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马国贤对铜版雕刻的另一次实践,是奉旨雕刻《皇舆全览图》。而这些实践也使得他成为把西洋铜版画技术传入中国的第一人,以及在清宫大规模进行铜版画创作实践的第一人,不仅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铜版画技术人才,也将中国园林艺术实观第一次介绍进欧洲。《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则是“打破了一直以来中国只制作木版画的传统”的开先河之作。

(未完待续)

专注藏书文化19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