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友芝治胃脘痛萎缩性胃炎经验

 中医知识圈 2019-07-27
现代医学对胃脘痛(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萎缩性胃炎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损害胃粘膜,久之侵及粘膜较深层,胃腺受到损害,发生萎缩,数量减少,胃腺分泌功能减弱,造成消化不良,影响吸收,逐渐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萎缩性胃炎其胃液中游离酸减少或缺乏,空腹胃液常有上皮细胞、白细胞、粘液及幽门螺杆菌;胃脱落细胞检查见异常细胞、核异质细胞及肠上皮化生等改变;胃镜检查见胃粘膜呈灰白、灰黄或灰绿色,萎缩初期可见到粘膜内小血管,严重者可见到粘膜上大血管如树枝状,甚至血管象长在粘膜表面上;病理检查粘膜萎缩,腺体大部消失,尚可发生息肉,甚至转变为胃癌. 
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患本病的重要原因,这种细菌吸附在胃粘膜表面分泌多种毒素损伤胃粘膜细胞,而引起慢性胃炎。此外,吸烟,过热饮食,粗糙食物,慢性扁桃体炎等亦可引起.西药对该病的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尚缺乏行之有效的阻断和逆转该病的药物.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考虑行胃切除术。 
英国学者研究发现,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群体比没有感染的群体胃癌发生危险增加6倍.日本学者也发现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进而有导致发生早期分化型胃癌可能;倘若在其它致癌因素(如高盐饮食,缺乏新鲜蔬菜,遗传或毒性物质)存在下,是较容易诱发胃癌的,因此,早期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预防胃癌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病因病机 

胃居于膈下,上接食管,下通小肠,其经脉络脾。胃分三部分,其上口贲门部又名上脘,下口幽门部又名下脘,上下脘之间名中脘,三部合之,统称胃脘。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素问.玉机真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胃为"太仓","水谷气血之海。""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和胃相为表里,居于中焦,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变。脾病以阳气虚衰,运化失调,水湿痰饮内生为常见。 

胃病发生的常见原因有下列几种: 
1、寒邪客胃:外感寒邪,内客于胃,寒主收引,致气滞血瘀,经脉凝闭不通,胃气不和,出现肠鸣腹泻脘腹疼痛诸证。《素问-举痛论》曰: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 
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或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熬,或长期食用污染霉变食物,致胃腑受蚀,胃失和降。 
3、肝气犯胃:肝胆与脾胃关系密切,木克土也,"土得木而达之。"肝气太过横犯脾胃,脾胃受戕则运化失司,升降失常,腹痛,呕恶,肠鸣,泄泻等证由是而作。反之,肝气不及,郁结不达,不能疏泄脾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见脘胁不舒,郁郁不乐,善太息,纳食呕恶等证。《沈氏尊生书-胃痛》云:"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 
4、脾胃虚弱:脾胃为仓禀之官,主受纳和运化水谷,若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等,均可引起脾阳不足,中焦虚寒,或胃阴受损,失其濡养而发生疼痛。亦有过服寒凉致脾胃虚寒而痛者。 
5、瘀血留着:患病日久,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不通瘀血内结胃脘而痛。 
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上述各种原因皆能引起胃受纳腐熟之功能失常,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胃病之因,单一出现者,病理变化与临床证候比较单纯,治之较易;合并出现者,病理变化与临床证候比较复杂,治之为难。胃病初起多在气分,迁延日久,则深入血分,所以久痛胃络受伤,多见呕血或便黑等证。本病病机寒热交错,虚实夹杂。寒由饮食生冷,积冷成寒,或脾胃阳虚,寒从内生;热因嗜食辛辣酒澧,湿热内蕴或脾胃阴分不足,阴虚内热。虚重在脾胃(阳)气虚;实为气滞,血瘀,湿阻等。 

辨证论治 

胃痛之主要部位系在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痛时可以牵连胁背,或兼见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纳差,嘈杂,噯气,或大便溏薄或秘结,甚至呕血,便血等证。首当辨清寒热虚实,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再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邪盛以祛邪为急,正虚以养正为先,虚实夹杂当兼顾。 
1、脾胃虚弱型 
主证:胃脘隐痛,喜暖恶寒,纳差,进寒凉食品疼痛加剧,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口泛清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温中健脾,补气益胃。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炙芪15克 炒冬术12克 干姜4克 制附片3克 炙甘草3克 甘松3克 茯苓12克 炒鸡金10克砂仁3克 后下 
2、胃阴亏损型 
主证:胃脘嘈杂疼痛,食后尤甚,口干舌燥,喜食酸物,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尿少便秘,舌红少津苔少或剥苔,脉沉细。 
治法:养阴和胃 
方药:益胃汤加味:川石斛15克 炒山楂12克 乌梅7枚南北沙参各12克生地10克 西洋参3克 川连3克 杭白芍12克 
3、肝胃不和型 
主证:胃脘胀痛,串及两胁,胸胁痞满,噯气,呃逆,面色苍黄泛青,失眠多梦,头晕目眩,情绪忧郁时症状加重,舌红苔白,脉弦细数。 
治法:疏肝和胃,活络化瘀。 
方药:失笑散合旋复代赭汤加减:五灵脂10克 蒲黄10克 丹参20克 代赭石12克 旋复花包10克 姜竹茹10克 青龙齿30克先煎 枳壳10克 川楝子10克 
4、饮食伤胃型 
主证:胃痛,脘腹胀满,噯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得食愈甚,吐后反快,大便秘结,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加减:姜半夏12克 炒三仙各10克 茯苓12克 陈皮10克 代赭石12克 大黄5克 连翘12克 砂仁3克后下 枳壳12克 
5、胃络瘀阻型 
主证:上腹疼痛,痛有定处,拒按,病情严重时疼痛加剧可见肢凉,汗出,痛连胸背,或见反复黑便,舌质紫或有瘀斑点,脉细或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和胃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桃仁10克 红花5克 赤芍10克 当归10克 川芎6克 丹皮10克五灵脂10克 延胡10克 香附10克 川楝子10克 三七6克 
6、寒热错杂 
主证;胃脘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舌苔黄白相兼,脉弦数。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消痞。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炙草5克 黄芩10克 大枣十二枚 干姜5克 姜夏10克 川连4克生晒参5克 大黄3克 蒲公英15克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临床治疗胃病的常用53味中药及其复方,分别对幽门螺杆菌作抑菌试验,发现大黄、黄连、乌梅、丹参、三七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大黄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游离酸及胃蛋白酶活性,有清除幽门螺杆菌作用,减轻炎症程度,改善局部微循环,有利于溃疡愈合。黄连主要成分为小蘖碱,抗菌谱较广,对幽门螺杆菌抑菌最高,并且对乙酰胆碱有解痉作用。三七不仅杀菌作用较强,且能通过改善胃粘膜微循环,而加速萎缩性肠化生或增生组织病理逆转。此外,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支莲、连翘、徐长卿、莪术等药理证实有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 

胃脘痛大多是久病,常因七情损伤,饮食不节而成,临证又多以寒热虚实错综交织出现,因此治疗胃脘痛必详细辨证方可取效。中医药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因人、因病、因证而异,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充分体现了"无癌早防,有癌早治"的治未病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