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要有随时清零的勇气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7-27

曾在一次活动上认识这样一位前辈,毕业后在国内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三年时间上升到公司中高层,用不了几年就会上升到更高的职位,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

但是,他辞职了。

他又去了另一家公司,不是他的本职工作,也没有去到更高的职位,而是放低自己,从基层做起。

我问他原因,他说:在互联网公司的三年时间,早已熟悉整个公司的运作程序,所在职位的工作也得心应手,似乎没有什么处理不了的事情,已经达到了这个职位的天花板了,没有向上的空间了。

在一个行业做的如鱼得水,任何事情到了他手里都游刃有余,这样的人生对于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挑战的,长此以往,只会更加疲倦。

来到新公司后,他从基层做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升为部门主管,领导着仅有几个人的团队。

恰逢公司上市时期,他凭借出众的业务能力脱颖而出,带领更大的团队进行业务拓展,一跃成为所在拓展地区的领导者。

有的时候,清零并不是意味着重头再来,而在另一个未知的领域不断超越自己,不自我设限,勇于打破现状。一个人能够随时清零的人,都有着破釜沉舟的气魄和及时止损的智慧。

前辈用它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即使人到中年,也要有随时清零的勇气。

1

2014年,正是董卿事业快速上升的一年,但是她来了一个“急刹车”,毅然决然放掉自己手中挚爱的金话筒,去美国留学。

对于董卿来说也是一个颠覆性的挑战,暂别舞台意味着这段时间可能别人后来居上甚至超过她的地位。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放弃国内的大好机会,这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然而她说:暂别话筒一年,换来的却是更开阔的视野,更别具一格的思路。出国留学,会让自己对这一行业有更深的理解,相信未来自己会以更好的姿态重回话筒的舞台。

她做到了,2016年,她带着《中国诗词大会》强势回归,在节目上,她信手拈来的对古诗的理解以及她的出口成章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喝彩。

包括后来的《朗读者》节目,都给观众呈现了不一样的视觉与听觉体验,在她的主持下口碑和收视率双飚。

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前行的勇气。

敢于在事业上升期离开舞台是坚信能以更好的姿态回来。

2

今年3月5日,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去世,回顾他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

1979年到1994年,他成功将红塔山打造成中国名牌香烟,使玉溪卷烟厂成为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大型烟草企业,为国家贡献利润超过1400亿。

然而,1999年,71岁的他因贪污受贿进入监狱,出狱后他已83岁高龄,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却在荒山种橙,开始第二次创业,后来的十年间,他把褚橙品牌逐渐做强做大,最后做成了中国王牌,被誉为“中国橙王”。

从巅峰到低谷再回巅峰!85岁的他不断挑战自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过去的成就并不能拯救当下的落魄,不如放下,重新开始。人到中年更应该具备重新开始的勇气,这样才会看到更多新的可能。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你以前拥有什么,也不是你现在有什么成就,而是未来你会获得什么。当你现在所做的事情无法满足你对未来的期望时,就要懂得随时清零,重头开始。

3

随着年龄的增长,得过且过成为如今中年人的生活方式,敢于将往事清零,格式化的人十分罕见,但越是有人做到,越让我们为之震撼。

有句话说:我们应该有更好的方式开始新的一天,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在每个上午醒来。

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是很多人奉行的人生准则,当然,这样过一生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在平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一些精神上的生活更值得我们追求。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把过去的成就清零,才能避免停滞不前。一个人在事业上遇到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随时清零,没有勇气爬起来,但其实,重头再来并不可耻,不过是又经历一遍人生。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人到中年是人生做减法的开始,如果你一直想要的更多,那只会步履维艰。能进能退,能屈能伸,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懂得随时清零的人生,才是中年人往后余生的终极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