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摄影姥 2019-07-28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慨投篇而授笔,聊宣之乎斯文。 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晋·陆机《文赋》

就是说画画要有感而发嘛!一幅画好坏不论,是否空洞无心,一眼便知。嘻嘻……高手除外!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一一南齐·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

就是要情之所至,然后理定辞畅。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各位,这个很重要呦!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南齐·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

所以,没有不随时代的笔墨,也不需要操心这个时代该用什么笔墨。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中情? ——南北朝·钟嵘《诗品》

重要的再说一遍。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张璪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传)唐·王维《山水诀》

“外师造化”,好理解。“中得心源”却好像没几个留心的。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对曰:顾恺之之迹,紧劲连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

意存笔先!明白吗?这个感觉还真不好说,看多了就知道了,慢慢体会吧!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岳镇川灵,海涵地负,至于造化之神秀,阴阳之明晦,万里之远,可得之于咫尺间,其非胸中自有丘壑,发而见诸形容,未必知此。 ——宋《宣和画谱》

“胸中丘壑”,这就是说给画山水的。照本宣科,是泥古不化;照葫芦画瓢,是无源之水。什么源?心源。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画虽状形,主乎意。意不足,谓之非形可也。 一一明·王履《华山图序》

意不足,谓之非形。写意就是写意,无意可写,才是水墨。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意在笔先,笔尽意足。虽不能尽夫赏阅之精,而工拙亦略可见。或有高人胜士;寄兴寓情,当求诸笔墨以外,方为得趣。——明·唐寅《六如居士画谱》

笔墨之外的趣味,是高人胜士玩的。没写过三千废纸的,先算了吧。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意趣具于笔前,故画成神足,庄重产律,不求工巧,而自多妙处。后人刻意工巧,有物趣而乏天趣。 ——明·屠隆《画笺》

刻意工巧。当下万人趋之。也难怪各位,笔还没玩溜,哪里体现的来意趣呢?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 ——清·王原祁《麓台题画稿》

这句难了。别提了。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画要笔墨酣畅,意趣超古。 ——清·吴历《墨井画跋》

酣畅已经难得,超古?算了吧。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胸中自发浩荡之思,腕底乃生奇逸之趣,然后可称名作 ——清.王昱《东庄论画》

浩然之思,倒是不少人自许为有;奇异之趣,能具备的就太少了。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 一一宋·郭熙《林泉高致集》

可行可望,可居可游。这样的山水画,现在不多了。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成之命笔,惟意所到。宗师造化,自创景物,皆合其妙 一一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论李成》

调整一下,好理解。“自创景物,皆合宗师造化之妙。”自创的有多少?和宗师造化之妙的呢?

中国写意小品中的意境情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