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推送中,为大家介绍了传统建筑大门的定尺。同时,在长期的实践中,古人也发现了窗户营造的规律,既能保证建筑的稳固和使用性能,又能起到观赏和借景的作用,本次推送就带大家领略窗户木装修的发展。 戳图回顾:古建大门的营造定尺 门窗的权衡定尺 各类隔扇 格扇的基本形状是用木料制成门框,木框内分为三部分,上为格心,这是用来采光与通风的主要部分,所以用木棂条组成格网,用纸与纺织品贴糊以避风雨。下为裙板,两者之间为绦环板,因为绦环板接近人的视线,所以多在上面附有木雕装饰。在一些宫殿、寺庙等大式建筑上,往往在立柱之间全部安装这类格扇门,但如果两柱之间的下半段砌砖墙,墙上安格扇,则成为格扇窗,它只有格扇上部的格心与绦环板部分。 一般建筑上用格扇门、窗的不多,它们多用板门和单扇或双扇的木窗,窗的外形有长方、正方、圆形、多角形等等,窗上都有各种形式的木棂格,组成为丰富多彩的极富装饰效果的门窗系列。 在殿堂等大式建筑中,最常见的窗户是支摘窗,因为支摘窗的装修和花纹能够配合建筑整体的颜色和彩画图案。支窗是指可以支撑的窗,摘窗是指可以取下的窗,后来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叫支摘窗。窗一般用在次间和稍间,而明间留作大门之用。 一般来说,窗边框约为柱径的22%,进深为柱径的13%。窗户上的棂条有步步锦、龟背锦、盘肠等多种形式,可以灵活变换,适应不同风格的装修。 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可以是方格的、直条的、带图案式的,其中有盘长、梅花、冰纹、大桃子、圆圈、万字、寿字等。花纹图案做得多了,窗子木棂特别密集,会使室内光线不够明亮。 菱花支摘窗 唐代和唐代以前常常用最简单的直棂窗,到宋代、辽代也做直棂窗,但是带图案的装纹窗逐渐地多起来了。宋朝廷颁行的《营造法式》是一部官定的有关建筑设计与施工的专著,在这部著作里专门列举了各种门窗的式样、做法并附有图样。 菱花做法图解 同时,中国古代建筑以梁柱木结构为主,墙一般不承重,所以廊柱内柱与柱之间一般安装隔门或隔扇代替墙面,多为四扇,六扇或八扇,既通风、采光、装饰,又与外界隔断。这也给了窗户很大的装饰空间,在明清时期,多种多样的窗户装饰也发展起来了。 宋代直菱窗 清代各式窗 另外,一座殿堂立面上的格扇门窗不是一扇两扇而且充满了柱间,左右相连一大片,在多数情况下,每一扇格扇上的装饰花纹都是相同或者近似的。为取得视觉上的统一与制作方便,装饰中所采用的动植物或器物形象多被简化与程式化了。 但是在有些门窗装饰里,也有相当写实的形象与内容,例如,在格扇的绦环板和一些单座木窗的下段。这些部分一是最接近人的视点,二是不需要有采光与通气功能,所以在这些并不很大的木板上,可以用完整的雕刻或绘画进行装饰,比如雕刻完整的故事情节等。 在现代建筑中,门窗的色彩,由于保护木材的需要,在木门窗外表多上油漆,多数为上下前后油同一颜色,或者只在表面涂透明清漆,露出木材本色,但宫殿、寺庙等大型殿堂的门窗仍采用多色彩的油漆和彩画作为装饰手段。 修复前的门窗 在传统工艺中,门窗窗框的构件需要铺设地仗,以使木构件更加稳固,这种地仗用了哪几层的什么工艺,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修复后的门窗 清晖园的窗户 经过多种多样装饰的门窗,有的己经逐渐减弱甚至丧失了原来的实际功能,房屋立柱之间成排的格扇门、格扇窗的格心部分为了增强装饰效果也不顾采光和通风的功能而充满了密集的各种各样的花饰,墙上的窗格也越来越密,甚至有的做成前后两层的花纹。有的在普通窗的外面又加了一层满面装饰的木窗,形同挂在窗上的花罩。这样的门窗己经成为陈列在屋檐下供人观赏的工艺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