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当今农村,“增收”显得格外重要(原创首发)

 良见 2019-07-28
       前两天,打了个电话回老家了解一下目前农村的情况,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其中也有些许的隐忧。

       欣慰的是,今年老家田土撂荒的情形明显减少,田里基本上种上了水稻。年轻人外出撂下的,也被别人捡来种上了。而忧的是,却有一贫困户,人虽在家,连续两年没种水稻,去年家里有粮,今年自家吃的都要靠买。这反映了在当今农村,尽管脱贫致富尽人皆知,心向往之,但如何去实现,一些人是有些茫然的,对增收的认识很不够,行动上自然就不力,影响目标的实现。

       脱贫致富目标激动人心,催人奋进!有了目标之后,行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行动,就是要有打算,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这个行动,就是“增收”。但现在,一些人对增收并不大热心,好像它跟不上雄心激情的步伐。

       脱贫增收是必须努力完成的任务,实现的目标,不是“遥遥无期”的。它们靠什么实现呢?除了靠政府的“输血”,党员干部的帮扶,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更要靠自己的努力“增收”。脱贫要靠增收来实现并加以巩固,致富要靠增收来不断积累,由量变到质变实现突破飞跃。因此,目标雄心有了,就要实实在在地干,撸起袖子加油干,聚小流以成江海,汇细土以成高山。

       可是,目前农村为什么一些人对“增收”不怎么“待见”呢?

       分析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盲目性。现在打工的人很多,一些打工的挣了钱,回家修起了漂亮的楼房,买了小车。这种风光的示范效应、诱惑力巨大,杀伤力、破坏力也同样巨大。因此,像人家那样挣大钱,是农村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通常的想法,这就造成了一些人不切实际,眼界过高,就像娶媳妇儿,找不到满意的,宁肯打单身,也绝不将就。笔者就听见过一个中年男子在一乡镇茶馆里接的电话,别人让他去挣几天钱,但他却嫌工资低不去,宁愿闲着分钱不进。在外面,有收入高的工作,当当仁不让。可是,回到农村,工作机会不如外面多,工资也不高,而且工作的稳定性还不强,不少是短工,更应该抓住每一次机会,努力多挣钱增收,这样兜里才会有钱,才能更好地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期望过高,心态浮躁,往往会丧失机会,白白浪费时间,结果一事无成。

       其二、对增收理解片面,不大重视“增产“,也有脱实向虚的倾向。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贫困户,他认为种粮不赚钱,他对钱格外钟爱!人们常说,有钱就买得到粑粑吃。因此,他的任务和乐趣,就是挣钱。但挣钱容易吗?并不容易!但这再也没有退路了,也只好硬着头皮上,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种粮增产了,算不算增收?这有争议。但人们的认识会逐步统一。粮食可以起到保障作用,至少自给自足。它还可以进行深加工,产生附加值,赚更多的钱。同时,它也可以靠绿色无污染的好品质和‘’朋友圈‘’的渠道来售卖,实现增产增收。有一农户,有几个实亲都在城里,条件不错,相互间感情很深。每次他们到他家,他都要送些自产的东西,蔬菜、水果、鸡、蛋等。他最爱说的就是,自家种的、养的,没打农药,没施化肥,没喂饲料,吃起来放心。我曾建议他,除了送以外,还可以卖些给他们,这并不损害感情和关系,只要做到诚信不欺就可以了。

       其三、增收的路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农民要增收,路径也只有市场这一条了,不能依赖政府。我一直以为,农民对市场的认识有问题。昨天有一位农村的第一书记说,主要的不是认识问题,而是农民的‘’底子薄“,经不起折腾。有一贫困户,政府帮扶他,给了他母猪,他也养得很好,下了几只崽,可是遇到猪瘟,全死了。农民生产经营多是个体性质,还有很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还不是完全意义的、主动性自觉性强的市场主体,自然其想法和行为,就跟一个成熟的市场主体不大一样。农民跌倒了自然会哭会叫,而且期望值很高,政府一个项目,栽果树或者养殖,都以为会发财致富,而瞧不起看不上一点点的增收,因此,也就不愿下苦功夫笨功夫去管,像老农民种田一样精耕细作。粗放经营,遇到市场不好,最后就是砍砍砍,关关关。农民在市场遇挫,最触目惊心,也容易让人气馁。其实,谁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跌上几跤呢,只不过有人默默爬起来又继续前进,最后到达目的地。

       脱贫致富,也可以说是在打一场硬仗。它要讲时间,有紧迫感,要讲效率效益。打仗最讲策略,是有阶段性的,首先必须要积小胜为大胜,实现量的积累,创造时机,再全面出击。增收,也就是“积小胜为大胜”,等待最后的突破。没有平时的增收的积累铺垫,老是幻想做上一两笔大买卖发大财,这样的想法越来越不现实,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人生最美的风景,是智慧与汗水并存,付出智慧和汗水,静等瓜熟蒂落。汗水换来的就是点点滴滴不断累积厚实的增收。

       在离全面实现脱贫的目标任务的期限越来越近的今天,增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些农民一面抱怨蔬菜的农药化肥超标使用造成污染不安全,一面又天天往菜市场跑,虽然自己家里有地,也有大把的时间,却宁愿待在茶馆里,不愿自己动动手去种,城市兴起的微型菜园,在农村却受到冷落,农民的一些毛病也该改改了。现在的农民,上面管得少了,尤其需要自个儿管好自己,增强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紧起来,多想想怎么去增收!不如此,脱贫致富的路真的很漫长!

                                                                                          王良炬  2019年7月28日  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