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红皆缘媚和宠、花落只因骄与横
在搜寻鄠邑古代勤廉人物事迹时,却意外发现一个叫王鉷的人,这个人曾在鄠邑当过县蔚,后又任监察御史,在唐玄宗时红极一时。原以为挖掘出了一个好典型,谁曾想这个人却是欺下瞒上、嫉贤妒能、徇私舞弊、恶贯满盈之徒。
一、生官宦深谙为官、受宠信兼职二十。
王鉷(约684—780年),唐代山西太原祁县(今山西太原祁县)人。王鉷自幼聪明机敏,爱学习,善于谋划,特别善于理财。他生于官宦世家,在唐代他的家族很有名望。他的祖父叫王方翼,唐朝名将,曾任夏州(今陕西靖边)都督(地方军政长官)、因平定白铁余之乱有功,被封为太原郡公(二等公爵),父亲王瑨曾任中书舍人(掌管制诰即解释皇帝诏令),这些在当时都是朝廷重臣。王鉷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官宦家庭,耳闻目睹先辈们的为官之道,熟悉官场运行规则,知道如何巴结逢迎上司,于是他一路青云直上,尤其他揣摩出了唐玄宗的心思,深得唐玄宗赏识。王鉷最初任鄠县县尉,后升任监察御史,又被提拔为户部郎中。在唐玄宗时,他身兼银青光禄大夫兼京兆尹、殿中监、闻厩使、陇右群牧监使及户口色役、利市和籴方作园苑、长春宫栽接并京畿及关内采访黜陟使、还兼和市和籴、长春宫、户口色役使,并拜御史中丞、京畿关内采访黜陟使、御史中丞,加检察内作等20余职。后来,王鉷被封为太原县公,兼殿中监,与杨国忠等同列朝班。
二、夺民食可谓穷搜、供王嘴实属狂癫
大家都知道,唐代极为鼎盛时期有一个皇帝叫唐玄宗(李隆基),他生于685年,卒于762年。712年至756年在位,长达44年之久,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唐玄宗的一生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治国之道,他的前期(开元年间)以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而著称。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使得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而他在位后期因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李林甫、杨国忠等一批佞幸,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导致安史之乱。在这些佞幸之徒中,王鉷就赫然在目。
到了公元745年,唐玄宗已经62岁,这时他在位33年。开始躺在大唐盛世巅峰上享受着人生。这一年,唐玄宗任命当时已经是户部郎中(掌管户籍财经)的王鉷为户口色役使(按户口征收赋役),并颁发敕令免除老百姓租庸调。租庸调是唐朝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即对每一男丁授田百亩。其中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在这基础上实施租庸调法,规定:每丁每年向国家缴纳粟2石,为租;缴纳绢2丈、绵3两,为调;服役20日,称正役,不役者每日纳绢3尺(或布3.6尺),为庸
。按说免除老百姓当年租庸调就像是今天的不缴公购粮或者农业税一样,可以减少农民负担,促进农业休养生息,但谁知王鉷却想出了一个令人恶心的歪主意。他奏请皇上向老百姓征收运费,而且还夸大钱数,又让用钱购买本地所产的贵重物品,这样百姓所交纳的比不免除租庸调时还多。按照旧规,戍守边疆的士卒户籍仍在原籍,应该免除租庸,六年替换一次。对战死的士卒因其将领怕落下战败之名都不向官府申报,也就没有注销户籍。王鉷发现这是一个聚敛财物的好机会,将有户籍而没有人的都当作逃避赋税,按照户籍登记,戍守边疆六年以上者全部征收租庸,有人被一次征收三十年租庸,征收赋税。唐玄宗自从宠爱杨贵妃之后,就大把大把的花钱在后宫、对后宫的赏赐随心所欲。毫无节制,但是唐朝的财经制度也算是比较严格的,使他又不能随心所欲的派人到国库中去取,有时也很沮丧。王鉷何许人也?一个主管户籍财政的朝廷重臣,而且善于揣摩上意,见风使舵之徒。当他探听到唐玄宗的难处以后,每年都拿出上百亿缗(min古代计量单位:钱十缗(即十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通过上述手段获取的金钱,贮藏于国库小账中,供唐玄宗随时支取,赏赐挥霍,王鉷还厚颜无耻地对唐玄宗献媚说:“这些钱都是租庸调以外的,与国家的税收无关。”唐玄宗此时一头栽在杨贵妃的怀里,品着美酒佳肴,根本就想不到这是王鉷从老百姓口中夺来的,还一个劲儿的夸赞王鉷善于理财,是辅国能才,富国干将。正是王鉷用心计和手段苛剥百姓,取悦玄宗,虽然朝野内外怨声载道。但是他却又因此升任为御史中丞、京畿采访使。
三、生嫉妒残害至亲、附奸臣制造冤案。
王鉷能进入御史台,主要是靠杨慎矜的推荐。那么杨慎矜是什么人?与王鉷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推荐王鉷?杨慎矜是隋炀帝杨广玄孙、齐王杨暕曾孙
、隋王杨政道之孙,弘农郡公杨崇礼之子。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有背景、有靠山。加上杨慎矜为人深沉刚毅,富有才干,尤其善于理财。唐玄宗念其父杨崇礼公正清廉,特意从他的三个儿子杨慎馀、杨慎矜、杨慎名中挑选最优秀的杨慎矜,任监察御史,掌管太府的收入支出,后又任御史中丞
。可以说凭当时杨慎矜的官位和影响,推荐一个人到自己属下御史台不成问题。而且杨慎矜与王鉷之父是表兄弟,王鉷又是一个聪明人,会来事,深得杨慎矜赏识,由此便推荐了他。
王鉷对杨慎矜本该感谢知遇之恩,其次还应念手足之情。但他却心生嫉妒,视恩人为仇人,视手足为路人。在他担任侍御史审问韦坚的狱案时
,因杨慎矜没有迎合自己的意思,保持中立观察事态,便心生怨恨。加上自持与当时丞相李林甫交好,就不把杨慎矜放在眼里。同时他也知道杨慎矜与李林甫有矛盾,想利用这种矛盾,达到自己往上爬的目的,而对杨慎矜横加指责。王鉷成为御史中丞后,杨慎矜因其是自己的晚辈,在公众场合也比较随便,所以与他说话时仍然直呼他的姓名,王鉷因没有在杨慎矜面前体验到官威而心中不快。加上王鉷的母亲出生低贱,杨慎矜曾经把这件事情告诉过别人,所以王鉷对杨慎矜更加怀恨在心。当李林甫得知王鉷对杨慎矜不满后,就引诱王鉷陷害杨慎矜。那么怎样才能使杨慎矜就范?怎样才能打到杨慎矜的七寸,寻找到其最致命的弱点?王鉷想出了最阴险的一招,控告其复辟。中国历史上后来发生的反清复明就属于此类。要知道在古代,最大的罪名莫过于谋逆复辟。于是王鉷就让人散布流言:“杨慎矜是隋炀帝的玄孙,经常与坏人来往,家里还私藏谶书(记载预言应验的书),阴谋复辟自己先祖的帝业。”为强化证据,他又出面指证,和吉温一起陷害杨慎矜。唐玄宗听说后勃然大怒,下令逮捕了杨慎矜。最终引起了被构陷的"复隋"大冤案,牵连数十人。杨慎矜兄弟三人全部赐死。
四、子以父贵为虎作伥、财以权显滚雪而至
王鉷在朝廷依仗皇帝宠信、身兼二十余职,做事霸道如行云走风,几乎没有任何障碍。他的儿子王准耳闻目睹,也是横行霸道、不可一世。当朝宰相李林甫的儿子李岫和王准同在宫廷中作供奉官。李岫任将作监,即掌管宫室建筑等,官从三品。王准任卫尉少卿,即协助卫尉卿掌供宫廷、祭祀、朝会之仪仗帷幕,官从四品上。按说李岫比王准的官职稍微高些,李林甫的官职比王鉷也高,在封建社会,以下犯上不可容忍。但王准却经常侮辱李岫。这样的事情李林甫知道后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因是王鉷背后有皇帝这个靠山。
王准之狂竟然到了欺负戏弄永穆公主和驸马王繇的地步。王繇是唐中宗第三个女儿定安公主和驸马王同皎的儿子。后娶唐玄宗长女永穆公主为妻。永穆公主和王繇都是老实人,王准仗着他父亲的虎威,到处欺压官员。为了取乐他把目标瞄准了王繇,虽然王繇对王准敬而远之,但王准还是带着自己一群爪牙,找上门来。到了驸马府王准提出要和王繇比试箭术,他建议每个人脑袋上顶个苹果,只射苹果不射人,以此来体现箭术的高超。面对这样高难而且危险的动作,驸马王繇不想干,但摄于淫威,只好答应。问题是谁先射呢?王准说自己是客,要先射,王繇只好顶着苹果战战兢兢的站在广场,迎接这不可预知结果的比赛。王准为了取笑王繇,他把箭稍稍低了一点,射掉了王繇的发带和官帽,使得王繇披头散发,狼狈不堪,取笑了驸马,轮到王繇射箭的时候,王准却说这游戏乏味无聊,不射了,游戏结束,你说气人不气人。射完箭,王准还要在驸马府吃饭,而且要公主亲自下厨,吃饱喝足了,这才扬长而去。下人们建议王繇去找唐玄宗告状,王繇和永穆公主也因惧怕而放弃了。
说完王准我们再来说王鉷。王鉷在当时可谓权倾一时,在他的宅第旁边就是使院,案头积满了文书,官吏想要他签署一下,等几天都排不到。皇上让宦官不断地给他赏赐物品,络绎不绝于门,各地官员也不断送金银财宝给他,王鉷被赐死时,有关部门去查抄他的家,几天都抄不完。
五、徇私情庇护亲弟、失前蹄被正国法
常言道:上帝要谁灭亡、必先让他疯狂。王鉷自持身兼二十余职,集政治、经济、司法大权于一身,又有皇帝宠信,宰相李林甫撑腰,把谁都不看在眼里。可他不知道危险正在一步一步逼近。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王鉷的弟弟王焊和邢縡谋反,天终于塌咧。
大家不要以为做皇帝的整天都是花天酒地、歌舞升平,床笫之乐的那些事。其实他们最关心的是江山、是皇位、是政权的稳定。他们或者遍布密探,或者依靠朋党。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失去了权力,就什么都不是,甚至不如一条狗。唐玄宗在位44年,更是深知政权的重要性。对于谋反夺权的事件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对任何谋反夺权都采取血腥政策。当有人举报王焊和邢縡(zai)谋反,唐玄宗顿时勃然大怒,立即指派时任户部尚书兼京兆尹的王鉷去处置。
一般人领此任务,会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因为这是一个绝好的表现机会。而王鉷接此圣旨,却像霜打了一样。王焊是谁?自己的亲弟弟啊!让自己去抓亲弟弟,怎么下得了手?
这里我们有必要表以表王焊其人。
王焊是王鉷的弟弟,凭借其父的荫德和其兄的庇护,一路官至户部郎中。按说身处几个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尽享荣华富贵,走到哪里都可以吆五喝六的人,应当知足了。但王焊却不这么想,看别人三宫六院,看别人指点江山,那个不舒服、不自在就甭提了。于是乎也想身披黄袍、盘坐龙椅,享受三拜九叩、三呼万岁的礼仪。古人向来信命,有一日王焊招来一个以人的生辰年、月、日推演寿夭贵贱的人,这个人叫任海川。他对任海川说“你看看我有没有当帝王的命”,要知道那个社会背景中一般人说这样的话是要杀头的。任海川不敢应答,连夜逃走了。王焊害怕意欲谋反之事泄露,就搜捕到任海川,并假借其他事用棍棒将他打死。安定公主的儿子韦会,私下议论此事,王知道后,就让长安县尉贾季邻把韦会抓进监狱中,然后勒死了他。
王焊等人谋反之事也是有充分准备的。与王焊关系密切的邢縡与龙武军的万骑(唐禁军、规模近万人)中的一些人勾结,准备杀了龙武军首脑,率兵作乱,预设先杀李林甫、陈希烈与杨国忠等,再夺取皇位。谁料事发前两天,被人告发,才引出王鉷带兵镇压一出。
王鉷领命之后,出于庇护亲弟弟的目的,不是直接去捉拿,而是叫人将王焊从谋反之地支开,而王焊离开谋反地时,给其他人交代,他一定会劝说其哥王鉷和他们一同谋反的。等王焊离开是非之地后,王鉷才带领贾季邻等动手逮捕邢縡。在逮捕过程中邢的党羽说:“不要伤了王大夫(指望鉷)的人马。”一同前往的杨国忠侍和后来赶到的高力士率领飞龙禁军才逮捕了邢縡等一干人马。杨国忠出于个人目的,控告王鉷参与谋反,唐玄宗不信。李林甫也为他辩解。于是唐玄宗特下令赦免王鉷,不问他的罪,但要王自己主动上书请求惩治兄弟的罪,王鉷不愿做,玄宗大怒。下令陈希烈与杨国忠审讯王,经审讯,任海川和韦会的案件都暴露了出来,证据确凿,王被玄宗赐自杀,王焊被棍棒打死于朝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