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最有英雄气的一首词,字字句句都透着狂劲,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文化点心铺 2019-07-28

在现代人眼中,古代的读书人似乎大都是温文尔雅,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缺乏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北宋大词人苏轼,诗文俱佳,几乎是个全才,然而在后人眼中似乎也是柔情有余,阳刚不足。我们似乎很难将他和“弯弓射大雕”的壮士联系在一起。

可是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苏轼也是如此。这一次,苏轼就给自己塑造了一个英雄的形象,圆了自己的英雄梦。宋神宗熙宁八年的深秋,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因为天气大旱,他要去常山祭祀求雨。在求雨回返的途中,他与众人会猎于密州城外。

兴奋之余,大词人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豪放词,圆了自己的英雄梦,读来令人热血沸腾。这首词就是词坛史上的千古名篇,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整首词一气呵成,势如江河,字字句句都透着狂劲,英雄豪气回荡千年!

江城子 苏轼(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通过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了词人想要报效国家的愿望,并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自称老夫的苏轼在这一年刚满40岁。词的上阕围绕一个“狂”字描写了打猎的盛况。打猎的队伍千骑呼啸,席卷平冈。广袤的围场内,人人呼鹰策马,箭矢纷飞,紧张而热烈。健马奔腾,如龙一般,带着阵阵疾风。苍鹰为了追逐狡兔,贴地而飞,几乎擦到了脚尖。

城中百姓听闻太守田猎的壮举,于是倾城而出,蜂拥至黄茅岗前。正在兴头上的太守看着密密麻麻的围观者,更添豪性。于是,他心中暗暗下劲,一定不要辜负满城父老的信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头猛虎,扑向他的坐骑。苏轼粘弓搭箭,瞄准那只猛虎的前额,只听“嗖”的一声,一只响箭从耳边掠过。

关于词中所描写的打猎的场景,后世词论家认为这可能只是一种文学创作,并非真实的情况。可是,即使苏轼在黄茅岗打猎时,并未真的射杀过老虎,但已足见其意气风发的姿态。词的下阕抒情。词人此时酒意酣浓,雄心烈胆刚刚被激发出来,即使两鬓微霜又算得了什么呢?

借着浓浓的酒意,词人忍不住疾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尽管心有不甘,但此时的苏轼仍是豪情满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这首词自诞生之初就引起了无数人的激赏,成为苏轼豪放风格的代表作,虽历经千年而传唱不衰。对于这首词,苏轼自己也非常看重。他曾对自己的一个友人说:“近即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言语之间,颇有得意之色。

对于“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柳七郎,苏轼一直都是非常欣赏的。但这种欣赏里似乎还带着一丝丝不甘。现在,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能在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词风之外,别开词风,自成一派,还能将文人的英雄梦尽兴地唱个酣畅淋漓。对苏轼而言,这首词实现的不仅仅是英雄梦,更是文人的文学梦!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