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并没有教化天下之功,也没有开国扩疆之荣,却成为了与“至圣”孔子并列的“武圣”,千年来祭祀不绝,凭借的其实也不是他那高超的武功,毕竟自古以来武功高超的人其实有很多,单单三国时期的吕布便比关羽一人要厉害。 那么关羽凭什么能够成为众人心中尊贵无比的“武圣”呢?主要是因为他将“忠、义”这两个字发挥到了极致,当初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是忠,在华容道时放曹操一命也是忠,他的个人操守在这方面是相当纯洁的。并且凭借着杰出的本领,与诸葛亮等人一起帮助大哥刘备开创了蜀汉的基业,让刘备成功称帝。 因为从起事开始,刘备关羽他们的志向就是要一统天下,成就“高祖之伟业”,所以关羽开始率军攻魏,并且连续获得了多次大胜,捷报如雪片一般飞向了成都,打得曹操差点就搬家了。可是等到最后他却极为荒凉地“败走麦城”,惨死于乱军之中,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引发了极为强大的连锁反应,最终极为深远地改变了整个三国割据的形势。 而在关羽去世以后,千百年来的历史学者以及爱好者们,都对他突然的败亡原因极感兴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无外乎是因为个人的傲慢、守将的背叛、战线过长、交通受阻等等原因,而其中公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孤军深入,却没有得到后方有效及时的救援,最为直接的因素就是旁边的刘封与孟达在接到求助的情况下,却没有派出救兵。 但这其实并不合理,要知道刘封可是刘备的儿子,从辈分上来看是关羽的侄子,而从官职上来说,他们作为下级是需要遵奉关羽号令的,之所以敢于抗命,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接到了更高领导的指示,也就是说极有可能是得到了刘备的相关指示,以至于不愿去救关羽。 在关羽去世一千多年后,一位历史学者章太炎写出了一部禁书《訄书》,在一定意义上还原了历史,他在书中说:“关羽,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不足以厌人心,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以陨关羽之命。”也就是因为关羽此人过于强大,功高震主,以至于刘备宁愿将荆州都送给东吴,也要让关羽丧失生命。 章太炎是极为厉害的历史学家,虽然他这么说有点令人难以接受,但是显然具有一定合理性,毕竟在那个封建时代,权力对于人性是具有强大异化作用的。在关羽已经威震华夏的情况下,已经开始衰老的刘备为了自己儿子可以顺利继位用一些手段也可以理解。 不过笔者认为他也不至于舍得将整个荆州都给送出去,所以只是给刘封下了密令,让关羽彻底失败一次不必去救援,以趁此收回关羽的兵权。然而刘封错误估计了形势,并且因为交通不是很发达的缘故,导致了关羽面临危局的时候已经是措手不及,以至于关羽因此身陨。同样是没有救关羽,孟达跑到了曹魏,而刘封却还是回到了成都,可见他身奉密令的可能性其实很大,最后被刘备亲自赐死应该也是他没有想到的。对此,你怎么看呢? |
|
来自: 遆永忠 > 《三国 两晋 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