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羽死后,刘备为何不派人刺杀孙权?三个原因,他怂了!

 豫荐你 2020-04-25

关羽死后,刘备为何不派人刺杀孙权?三个原因,他怂了!

看三国,最怕的就是关羽失荆州,败麦城,真的希望他待在荆州不要出来,然而历史不可重写,关羽终究还是死了。

关羽死后,刘备以给关羽报仇为由,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举国伐吴。问题来了,刘备如果真的恨孙权,为何不派人刺杀他呢?

这样蜀汉不动刀兵,夷陵之战也不至于大败,要知道刘备在取了汉中之后,实力大增,即便丢了荆州,休养生息数载,凭借诸葛亮的智谋,也不是没机会重新拿回荆州,和曹魏打起来还是有比较大的赢面。

孙策被刺杀而死

东吴的前任一把手孙策,就是死于刺杀。

  • 郭嘉的精准预测

不得不说,孙策在攻城略地上,的确有过人之处,他在临死时对孙权说的话,看得出来还是比较客观的,就是争霸天下,孙权不如他,但是保江山,孙权要强过他。

孙策很短的时间内就尽得江东之地,然后孙策就飘了,不知道是周瑜给他出的主意,还是他自己的主意,总之,他也想来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天子掠到江东。

此时的曹操,正和袁绍在官渡大战,孙策瞅准机会,秘密部署,准备偷袭曹操的老巢,其实这个策略本没有什么毛病,但是这个时候,被夺了地盘的前吴郡太守许贡,偷偷给曹操写了封密信,告诉曹操提防孙策。结果路上被孙策截获,于是孙策就杀了许贡。

没有不透风的墙,孙策准备偷袭曹操这件事,还是被曹操这边得知了,一群人都吓坏了,的确,在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的时候,假如孙策背后捅上一刀,够他受的。

这时候郭嘉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觉得孙策不足为虑,并肯定他会被刺杀。《三国志·郭嘉传》中记载:"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郭嘉这段话,通过对孙策那边的形势,和孙策的性格分析,所以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果然,孙策被许贡的门客刺杀,重伤不治而亡。

许多人通过这些提出了“阴谋论”,还把郭嘉吹成了神。

  • 其实是孙策咎由自取

实际上孙策平定江东后,杀没杀英雄豪杰呢?答案是有的,而且没少杀。

据会稽典录记载:策功曹魏腾,以迕意见谴,将杀之,士大夫忧恐,计无所出。夫人乃倚大井而谓策曰:"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魏功曹在公尽规,汝今日杀之,则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见祸之及,当先投此井中耳。"策大惊,遽释腾。

魏腾和孙策意见不一致,差点被杀,不是吴夫人以死相谏,魏腾估计早死了。

由此可见,郭嘉的预测是准备的,最终害死孙策的,是他的咎由自取。

孙策死后,孙权即位,孙权再无实力和曹操一较高下。因此,先不管是谁实行的刺杀,总之君主被刺死,对一个势力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刘备为何不派人刺死孙权?

  • 刘备的性格,不允许他派人刺死孙权。

有人说刘备虚伪,但是总体来说,刘备是光明磊落的,他的“仁”也是有目共睹的,不然也不会出现“携民渡江”这样的桥段。至于刘备夺刘璋的益州,更是刘璋激怒他在先,原本他是不愿意夺的。早年的刘备寄人篱下,尚不忍心使一些卑鄙下流的手段,何况如今做了皇帝?他的性格是不允许他派人刺死孙权的。

  • 孙权的性格,让刺客无从下手。

孙权和孙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孙策大大咧咧,孙权小心翼翼。孙策更像是项羽,孙权更像是刘邦。孙策遇刺身亡,孙权对此会更加谨慎。所以要想刺杀作为吴国君主的孙权,难度系数要比刺杀孙策大的多,若刺杀不成,刘备一辈子精心维护的“正人君子人设”,就会崩塌,甚至会动摇他在蜀汉的地位。

  • 刺杀孙权毫无意义,还会导致伐吴“师出无名”。

刘备对局势的判断和诸葛亮等人不同。当时三国的形势是,曹魏虽汉中之战大败,但仍是三个国家中最强的。孙吴虽取了荆州,仍无法和曹魏相抗衡。因为荆州问题,孙吴和曹魏面和心不和。

刘备判断先伐吴才是最好的,于是他就借关羽之死,趁机伐吴,绝不是刺杀孙权那么简单,他想要的,也不是孙权的人头,而是整个东吴的土地,所以刺杀孙权毫无意义,反而会令自己师出无名。

这三个原因,让他不得不怂,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假如真的派杀手刺杀孙权,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合适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