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weimiao 2019-07-28

一、冷僻的书法艺术:封泥

中国历史上的书家灿若星辰,有「羲献颜柳,苏黄米蔡」....等「super star」,也有数不清的无名大师,如:商代的贞人巫师、敦煌的「职业抄经人」、民间的刻碑高手.........

中国书法艺术有各种各样的载体,甲骨钟鼎,简帛金石......魏晋南北朝以后,纸张书写才渐渐成为主流。

不知道读者有没有想过,在纸张没有出现以前,中国篆刻艺术的载体——印章,是印在哪个地方呢?

其实,是印在黄土泥巴之上,也就是所谓的「封泥」。如下图: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秦代封泥

「封泥」也可以叫「泥封」,是纸张发明以前,战国秦汉之际古人用印遗迹,相当于欧洲人的「火漆封缄」:用蜡烛密封文件,然后盖上印章,防止别人拆开信件。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欧洲的火封

封泥文字多为小篆,封泥的原印是阴文,钤在泥巴上便成了阳文,泥面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虽然谈论艺术之美,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可谓「人言人殊」,但总体来说泥封文字呈现出一种雄浑挺拔秦汉气象,给人一种古拙率真的艺术美感。

上博的孙慰祖先生,将封泥文字分为三个时代:战国(周代)、秦代、汉代,每个时代的封泥文字的艺术特征如下:

  • 战国时代的封泥文字布局错落有致,恣肆奇放: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 秦代封泥文字工整而不呆板,体现了秦代李斯小篆的「蜿蜒俊秀」之美: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 西汉的泥封文字线条遒劲凝练,布局工致: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 东汉的封泥文字方折峭厉、气息冷峻: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二、封泥的发现和使用

「封泥」跟「甲骨文」发现十分相似,都是农民偶然发现的。

清道光二年(1822年)四川一位农民在田间偶然发现扁形的泥块,上面的有隆起的文字,消息传开以后,当地的文物贩子收购了一些携带到北京。

当时北京金石学家刘喜海、龚自珍看到这批已经破碎的「黄泥块」,敏感的察觉到这可能是一种前所未见的金石文字,就收购了一些赏玩,并不知道其具体用途。

1842年,金石学家吴荣光所著的《筠清馆金石》一书,著录龚自珍收藏的这一批「文字泥块」,但当时的学者认为这些「文字泥块」是一种「印范」——古人铸造金属印章,跟制造青铜器一样,用模范浇筑。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正是《筠清馆金石》一书的出版,让当时的金石学界得以信息共享,也就拉开逐步认识这种「文字泥块」的序幕。

真正认识到这些「文字黄泥块」的做出比较正确论断的人,是晚清金石学家刘鹗,也就是《老残游记》的作者,就是他出版了甲骨文的划时代著作《铁云藏龟》。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刘鹗在《铁云藏陶》一书中指出「文字黄泥块」是古人「封苞苴之泥而加印者,封背麻丝粘著可见」: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苞苴」相当于今天的「包裹」,刘鹗所说的「封苞苴之泥而加印者」正是「文字黄泥块」的用途之一。

之后,随着清末民初的金石学家罗振玉、陈介祺、王国维等人的不断研究和拓展,最后人们知道这些「黄泥块」正是始见于《后汉书》所载的「泥封」。

《后汉书·百官志·三》: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

先秦不少文献如:《周礼》《左传》的记载,虽然没有「泥封」二字,都可见先秦泥封制度大略: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传世文献记载「封泥」主要封护「文书」和「财货」两大类,出土文物已经很好证明:

  • 封护财务的封泥,也就是刘鹗所说的「封苞苴之泥而加印者,封背麻丝粘著」如:战国包山楚墓和马王堆汉墓所发现的封泥: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 封护简牍信件的「木检」和「封泥」「麻绳」: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所谓的「检」就是货物文书封护以后,在外标明货物名称、时间、收发人等等信息的一块木牌,上面有一个方槽放置封泥:

《說文》:「檢,書署也。从木僉聲。」段玉裁注:「書署謂表署書函也。」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木检

封泥背留下的「检痕」: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出土的佉卢文木牍(汉代西域精绝国的文字),是一件比较完整古代信件,上面「木检」「封泥」、「绳子」完整保存: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以上材料引自:注1,注2

「木检封泥」封护货物和信件大致如下图所示,三个步骤:缄之以绳——封之以泥——抑之以印

笔墨千秋:封泥之美——千年黄土,无名大师

图引自互联网(来源不详)


三、结尾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篆刻印章史,按照用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 泥封时代:先秦——汉魏、南北朝(纸张普及以前)
  • 钤朱时代:隋唐——至今(纸张普及以后)

我们知道,中国书法艺术讲究一个「尊古」:篆刻取法战国秦汉,帖学力追晋唐,碑铭以六朝为上,中国书法艺术容不得「无根基」的创新,不「临帖学古」到一定功力,永远无法得到同行的尊重。

战国秦汉封泥文字,都是当时无名高手,用黄土塑造的书法典范,将汉字古文字拙朴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是临摹秦汉古文字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扩大了篆刻取法范围。后世的篆刻大家,如:赵之谦、吴昌硕,无一不从借鉴秦汉封泥,用以入印,推陈出新。

同时封泥也携带很多历史信息,如:战国秦汉官制、历史地理、古文字考证、汉字演变...等等。这就是另一个宏大的话题,有机会另文再谈。

----------------

参考文献

  1. 孙慰祖(2002),《封泥:发现与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页2-22
  2. 朱晨. (2011). 秦封泥文字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安徽大学).第一章
  3. 李学勤. (2017). 秦封泥(官印)文字书法艺术集评. 书法(10), 67-6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