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如果不主动退位,李世民会弑父自立吗?

 老黄说史 2019-07-28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如果不主动退位,李世民会弑父自立吗?玄武门之变时,儿子们自相残杀,李渊为何不出面阻止?

细数中国有建树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是不能被漏掉的。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能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开创了“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让各民族融洽相处,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就是这样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他的上位却饱受后人诟病——因为,他的帝位是通过发动诛兄灭弟的血腥政变抢得的。

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次子,他少年从军,擅长骑射,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封为敦煌郡公,善于用兵。进入长安后,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封为秦国公。唐朝建立后,又督师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

虽然他是大唐的第一功臣,但是,由于封建帝王的传承要遵循长幼有序之规,皇太子一位,历史地落到他的大哥李建成的头上。李建成为太子后,常驻宫内帮助父皇处理朝政事务,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文职官员,比如大名鼎鼎的魏征,就是太子府中的太子洗马。

权力有着引人眼馋的神奇魔力,尤其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是非常让人动心的。对此,战功卓著的李世民,也不原轻易放弃——因为,他有这样的实力来与太子一搏。为了安抚李世民,武德四年(621年),李渊策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

当时,聚焦在李世民身边的能臣良将,他们的名字都是日后唐朝历史上熠熠生辉之辈,诸如:杜如晦、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程知节、侯君集、秦琼、长孙无忌、柴绍、罗士信、史万宝、李勣、刘弘基等等。

朝中除了皇帝与太子之外,又凭空多出一股强大的势力,群臣早已嗅到危险的气味,纷纷站队。到武德九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这一切的明争暗斗,到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终于有了一个了断。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李世民决定搏命一击,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唐朝的都城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了一次政变。李世民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后,一举扭转了败局。

而身处后宫的李渊,在那一天到底经历了什么?正史并没有详细记载,只说他“泛舟海池”,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很难让人信服的。因为,李渊所处的太极宫就是玄武门后,外面发生那么大的动乱,作为一因之君竟然还有如此闲情泛舟?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中有这样记载:“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看看,飞箭都射入内宫了,李渊能无动于衷?一个令人最能接受的解释就是,李世民在截杀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同时,身处内宫的李渊也被李世民的人给控制了。

所以,事变之后,李渊立马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两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李渊下诏说:“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九日,李渊主动退位,禅位于李世民,自称太上皇。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这一切程序走下来,简直是一气呵成。

有人说,李渊的退位是被逼的,这是不争的事实,玄武之变时,李渊就已经身不由己了。如果,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仍以唐朝老大自居,赖在皇位上不交班,会是什么结果呢?这点还真不好说。虽说,弑君灭父是极恶,但是,李世民在诛杀完了李建成与李元吉后,又杀掉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这样的操作,没点冷血,是做不到的。

好汉不吃眼前亏,即使是皇帝,面对杀气腾腾的儿子,也只能乖乖投降。因为,他知道,李世民已是箭在弦上(应该说是箭已脱弦),不得不发了。与李世民作对,死相会很惨!

(图片来自网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