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与医学”科学倡导主题征文:社区医院里的“大医”

 369蓝田书院 2019-07-28

这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张大夫如往日一样早早来到中医科诊室,或者看书学习,或者为着急上班的患者提前看诊。今天就有两位着急的年轻患者,提早挂好号等着了,张大夫一开门就先给他们开好中药,他们满意的离开。在中医科门诊忙碌了一上午,终于处理完所有的患者。张大夫吃完中饭回到诊室准备休息一会儿,听见门外有痛苦的呻吟声,他开门一看发现走廊的长椅上躺着一位老太太,走上前关心的询问道:“阿姨,您这是怎么了?怎么一个人躺在这里呀?

“哎哟,我的腰痛的太厉害了,我实在忍受不了啦,就自己来医院了,本来我儿子说明天带我来医院的,来了才发现大夫下班了,我就在这儿躺会儿等大夫上班。”老太太回答说。

“那您先进来我帮您看看吧。”张大夫就这样领着老太太进了诊室,仔细的询问了老太太的病情。原来这位老人已经七十五岁了,她有十几年的腰椎病病史,十年前做过外科手术,这几年经常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由于老人高龄体虚,他的疾病不好治疗。张大夫决定采取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案,于是张大夫向她详细解释了她的病情和治疗法,“我先给您扎几针缓解一下您的腰痛,一会儿我帮您挂个号,再给您开点中药调理一下。”老人欣然接受,感激的说:“好的,谢谢,谢谢啦,我真是遇见好大夫了。

针灸过后,老人的腰痛缓解了许多,走路没那么疼了,由于她走路不方便,张大夫还是帮她联系了家属。后来老人坚持针灸了一段时间,腰痛明显的减轻了,老人和她儿子十分的感谢张大夫,在张大夫的强烈拒绝下仍坚持给张大夫送了一面“手到病除,医德高尚”的锦旗。

张大夫是我们次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的中医大夫,也是科主任。每天慕名而来的病人很多,这样的暖心小故事也经常发生,在中医科诊室里,医患关系和谐,甚至气氛欢快,张大夫对待患者总是和蔼可亲,言语幽默,患者对他也充满信任,经常有患者和他开玩笑说,“我一来中医科见到你,身上就不难受了。”张大夫虽然年轻,但在次渠广大患者中已小有名气。张大夫从来都没有因为这些荣誉而沾沾自喜,盲目自大,而是谦虚向学,认真看病,每日有时间就看书学习,总结经验。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需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在医德上要守住本心。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称医学为“至精至微”之术,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可见精湛的医术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张大夫深知这一点,所以在工作之余挤时间多读书,多总结经验。他不仅自己读,还督促科内医生多读书,并推荐好书大家一起读。在当今社会浮躁和功利的气氛下,医者要保持本心、静心,不以病人的身份有所区别,不因病灶的各种性状感觉不适而趋避之,不因外界的干扰而扰乱心神,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张大夫是如何做的呢?他经常阅读佛经,以保持大慈恻隐之心;每日调息打坐以除去浮躁,保持静心。

《大医精诚》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张大夫不正是这样来要求自己的吗?做为一名社区医生,他时刻秉承着“大医精诚”这四个字,努力的朝这个方向发展。作为医者的我们也应当勤求博采厚德济生,向张大夫学习努力成为一名医学技术高超且品德高尚的大医,不断完善自我为百姓造福将是我们毕生之所求。

——来源:北京市卫健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