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永远不要做一个假勤奋的人,后果很可怕

 傅琦鸿 2019-07-28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看起来很勤奋,但也只是局限于“看起来”勤奋,他们往往社会成就不高,有的人甚至徘徊于社会边缘。事实上,我们把那些故意表现得很勤奋的人称为“假勤奋”,心理学家总结出了这类人的三大显著特征。

1、缺乏自我认知,经常性自我感动

2、生活“充实”,做事效率低下

3、总是追求单方面的进步

什么是自我感动?

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村上春树在其著作《挪威的森林》中有一句经典名言:永远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这和之前网上很火的一句话十分贴切:懒惰久了,稍微一努力,就觉得自己在拼命。

事实上,很多人都在同情自己,一个人不管是真勤奋还是假勤奋,他都是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而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真的有为蜕变而放弃享乐的觉悟。很多人都做了踌躇满志的计划表,但在执行时忍不住的心疼自己,这其实就是之前的闲散让他们无法真正进入计划之中,他们总是自我感动。

从心理学角度看,自我感动强调一种自我认知的缺乏。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即对自己客观全面的评价,它往往可以改变我们的执行力和对事物的客观认识。缺乏自我认知也就无法进行切实有效的自我规划,超出自我能力的事必将导致计划的搁浅和挫败感。所以,我们不如做出可行性较大的计划,让每天的计划都可以当天完成,这样可以加大我们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感,进而形成习惯。

做事效率低下

许多人仅仅是看起来很勤奋,但实际上却没做多少实质性的努力。明明目标是健身,但大部分时间在都左顾右看,拍照发朋友圈,在旁人看来,你每一天都非常充实,甚至每天晚上自己都会被资金欺骗,认为我整天都在做事,实际上,你的效率低的可怜。

人的专注度是有限的,我们把太多时间都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也就造就了我们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所以说,如何高效的勤奋才是我们应该注重的课题,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的远离干扰物的影响,人为规定在几个小时内完后才能做其他事等手段来提升自己的效率。

追求单方面的进步

很多人表面上看的确很勤奋,但个人提高却进度缓慢,往往是由于他们的思维太过于固定,他们往往只着眼于单方面的学习。换句话说,他们执着于某一单方面的学习,而忽略了整体的布局与提升。

诚然,将某一项才能发挥到极致也是常人不能及的成就。但是,在当下的社会,全能型则更容易被人们发觉和重视,心理学的木桶效应(Cask effect)指出,一个人的成就往往并不取决于最优秀的才能,而取决他的短板。

事实上,在很大层面上说,勤于单方面努力的人,往往都对自己的短板有畏惧心理,他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缺点,只好把中心全部放在优势上,然而,将一项才能发挥到极致是非常困难的,反之,如果以同样的决心进行多方面的学习,那成果必将是显著的。

永远不要做一个假勤奋的人,强调的是不能被所谓的“充实”生活所蒙蔽,在自我感动中浪费自己的生命,假勤奋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会让你感觉自己很拼命,结果是你不过在原地踏步而已。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心理学导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