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是最大的杀手,消化道肿瘤是可防可治的,比如通过筛查手段提高早诊率,就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预后以及5年生存率。”2019年6月22日,在郑州举行的“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暨消化内镜2019学术年会、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病2019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消化系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内镜医师协会会长李兆申教授再次疾呼: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消化道肿瘤筛查,尤其要加大无症状人群的早癌筛查,实现早诊早治。 ![]() 消化道肿瘤可防可治,年过40每年做次胃肠镜检查众所周知,我国是食管、胃、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地区。其中,胃癌和结直肠癌分别以第2位和第5位的排名,位居我国肿瘤发病率的前列。而在今年4月发布的《2018河南省肿瘤登记年报》中,恶性肿瘤发病前十位中,消化道肿瘤就占据了3席,分别是胃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 ![]() ↑大会现场 其实,不只是发病率高,我国消化道肿瘤的患者死亡率也高。比如,我国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35.1%、52.7%。而就每年有约100万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死亡,由此带来医疗费用消耗近千亿元。 ![]() ↑李兆申院士 “主要是因为总体上发现较晚,确诊时就已经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李兆申院士说,很多消化道肿瘤在发病早期往往没有表现,但有明显表现时大都已经到了晚期,而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肿瘤早筛的金标准之一,“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应当每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不管有没有症状都要去做。” “早期消化道肿瘤,不需要开刀,不需要化疗,只要在内镜下切除病灶就可以了,治疗效果好,患者5年生存率可在80%~90%,费用只有是2万~3万元。”大会主席、河南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病科主任张勤生教授说,推行消化道肿瘤筛查就是造福于民、惠及于民。 ![]() ↑张勤生教授 张勤生教授提醒,年过40,有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均属于高危人群,更应及早进行胃镜或肠镜等相关检查,以达到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 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息肉、恶性贫血等癌前疾病,有胃粘膜中度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 河南成立内镜诊疗质控中心,有助提升早筛精准率大会同期成立了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内镜诊疗技术质控中心,张勤生教授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 李兆申院士对此大加赞扬。他表示,如果按照年过40就要做次胃肠镜检查标准,全国有3亿人需要做检查,而全部的消化内镜医生需要92年才能完成,这就涉及到了诊疗的质和量,而成立质控中心无疑会有助于提升河南消化道肿瘤的早筛精准率,因为“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 ![]() ↑张勤生教授与李兆申院士合影 据了解,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内镜诊疗技术质控中心依托单位为河南省中医院;培训基地依托单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郑州市中医院。 据张勤生教授介绍,中心成立后将进一步关注基层,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加强规范培训,尤其是肿瘤的筛查,推动我省各地医院内镜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加方便患者就近满意就医。 4大会场 28台手术演示 1100余人参会据悉,大会由由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主办,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肝胆病学分会、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合承办。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张健锋副局长,河南中医药大学许二平校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药学会王端权秘书长,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崔应麟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旭东副院长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张勤生教授主持开幕式,来自全国及省内11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张健锋副局长 ![]() ↑河南中医药大学许二平校长 ![]()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药学会王端权秘书长 ![]()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崔应麟院长 ![]() ↑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旭东副院长 会议还通过手术直播的方式演示消化内镜新技术的规范化操作、资深专家点评疑难病例等形式展示了消化疾病最新进展、内镜微创治疗的新技术及前沿知识。 ![]() ↑手术直播 本次年会是河南省消化医学领域的一次高规格盛会,专家阵容强大,学术水平领先,为我省消化病学专业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与国内顶尖专家近距离交流的学术平台,使专业研究中的新思维、新观念、新技术、新经验得以及时汇集、碰撞与交融,这对河南各地区吸收和引进现代医学新理念,提高消化科医师的业务素质,加快推动我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 ↑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 河南省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赵卫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