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之后,生活趋于稳定,社交圈子也会固定化,一般也没有太多变化。礼尚往来这种事情中国人避免不了,从古流传至今,而且估计会愈演愈烈。随礼这种事情这些年来逐渐出现一个怪现象,就是攀比。 比谁家收的礼多,比谁随的礼多。随礼本来是一件很社交化的事情,谁家结婚,随礼能沾沾喜气;谁家丧葬,随礼能缓和一下气氛,谁家满月,庆祝孩子出生。本来是挺好的一件事,但是近些年来逐渐被中国人搞得乌烟瘴气,随礼都成了一件可怕的事。 人到中年之后,生活就应该做减法,精简自己的生活,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社交,能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一点。有四种礼随了也白随,简直就是无意义的社交。 第一种就是隔段时间就办酒席的礼。我们问你这种礼金你怕不怕?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个事,叫亲朋好友过来庆祝一下,庆祝倒是其次,关键是随礼。这分明就是摆明了敛钱,而且一点也不含蓄。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报道:有一家人疯狂办喜事,一年能办好几次。父母过寿必办,这个我们也就不说什么了,老人家的寿辰办喜事是应该的,大家一块过来沾沾长寿的喜气,没什么。可是他自己和他老婆过生日过生日也办酒席,也要请大家过来一块,而且还得上礼。儿子上高中要请客,女儿上大学要请客。 一年下来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游戏是要办,就要请你过去。去了肯定得随礼,随的礼少了,别人还会在背后说你。其实以后这种隔段时间就办喜事的礼还是不要参加为好,我们随礼是看自己得能力大小和关系的亲疏来随的。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件事,你叫我过去我就得随礼,那谁能承受的住? 第二种就是不随你家不往来的礼。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虽然认识这个人,但是交情也就那样。比如说躺在你朋友清单几乎几年都不联系一次的那种远古的同学,朋友等等。 可能他有一天结婚的时候,就会突然联系你。首先寒暄一下,然后就直奔主题,说道:“我马上要结婚了,邀请你来参加我的婚礼。”这个时候你还纳闷呢?突然打电话寒暄,然后就是邀请你参加他的婚礼。关系要是很好的话,当然没什么问题,可就是关系很一般,甚至你都会觉得他邀请你参加他的婚礼这件事很荒唐,会感觉我们俩关系又那么熟吗? 随礼其实讲究的是一个往来,你来我往,这样关系才能活泛起来。以前根本就没有什么交集,现在突然要参加你的婚礼,这算怎么回事? 第三种就是没邀请你参加的酒席,不需要随礼。这个就简单很多了,人家没有邀请你参加酒席,你当然没有必要去给他随礼。可能你还觉得你们的关系不错,但是这件事人家没有邀请你,说明人家心里没有你,你也就没有必要非要去强贴人家。 这也会让你看清一个人,看清一段关系。你觉得人你们关系还可以,可能人家就会觉得一般般,甚至连办酒席这件事都能把你忽略了。这个时候不要以为是他忘了或是怎么样的?然后你还惦记着给人家随礼,这种礼就是扔钱,完全没有必要。 第四种就是明摆着要钱的礼。假如你和一个人只见过几面,甚至只是点赞之交,然后这个人突然办个事,就给你发消息:“我这里有个什么什么事,你能来参加吗?” 你觉得你和这个人关系一般,可能会委婉拒绝,这个时候,巅峰戏码就要上演,人家就会直接说:“没事,人不来没关系,礼到了就行。”然后你应该说什么呢? 遇见这种人是真的无语,你还不能直接拒绝。最好的方法就是应承下,然后就置之脑后。到了时间你没去,人家肯定还会问你:“怎么没来参加啊?”你这个时候就说:“哎呀,这段时间太忙了,给忘了。 下次我一定去,下次我给你随双份。”这个时候他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这样这件事情就算是过去了。 这种就是明摆着要钱的礼,脸皮之厚简直无与伦比。只见过几次的人也会拉着人家随礼,不知道心里是怎么想的。遇到这种礼金,就不要随了,心狠一点的,直接拉黑! 人到中年之后,这四种礼随了也白随,纯属无意义社交。这样的社交活动尽量还是少有,要学会精简自己的圈子,一些没有什么意义的人就不用再联系了。 中年之后已经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处理那么多事情,不如把精力放在家庭,多陪陪家人,多关心一下父母,多关系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