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中最玄妙的雨,是苏轼被学最妙的一次,最后一句美得令人心醉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说起来,文坛其实也是个大染缸,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为了更有安全感,也为了走得更远,所以文人其实也爱抱团。比如在唐代最大的一个圈,就是孟浩然搭起来的,孟夫子以极强的社交能力、以及人见人爱的特质,让李白、王维、张九龄、王昌龄等一众高手抱团成功,虽然其中李白和王维的关系因为玉真公主而貌合神离。

而到了两宋,宋人性格终究与唐人的豪爽不同,这种大圈子倒是少了不少,而且有了不少性格颇为怪异的词人,比如本期要介绍的这位词人蒋捷。蒋捷是南宋词坛的又一位高手,为人内向孤傲,当时他与张炎、周密、王沂孙3人并称为宋末四大家,其它三位关系都不错,唯独他不喜与人来往。虽然在当世人心中,他是个有气节之士,但也确实是没啥人缘。

他的人缘差到什么程度呢?当年他写了首得意好词,秒杀了两大前辈高手,但却无一人点赞,后来这首词因为写得太妙,照样流传了千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蒋捷的《听雨》:

《虞美人·听雨》

南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宋词中最玄妙的一场雨,这场雨从少年到壮年再到老年,下了一生。词人用清丽的语言,为我们娓娓道来,道尽了人生的三个阶段,三种境界。

词人选择以听雨的方式来写雨,就注定与一般的写雨之作不同,他听的是雨,品的是心中的万千思绪。词的上片先从少年听雨说起,那时候听雨的地点是在歌楼上,场景是红烛昏暗,烛光下罗帐轻盈,词人用“红烛昏罗帐”将当时的欢愉写尽,让人浮想联翩。

第二句则由少年到壮年,地点是在客舟上,为了仕途和生计这个时候的男子天涯漂泊,眼前是西风中江海茫茫、云低断雁。与少年时不同,此时的词人是孤苦的,旅居的惆怅全化为了一江细雨,奔流不歇。

词的下片写老年听雨,这时候已是两鬓斑白的词人,站在僧庐下,看着无边细雨,发出了对人生的感慨:悲欢离合总无情。这是苏轼被觉学得最妙的一次,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词中苏轼是乐观积极的。但蒋捷却用“无情”来形容,南宋覆灭,半生漂泊,到老了仍孤苦无依的词人此时的痛苦可想而知。

最后一句也是全词最美的一句,“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意象其实昔日两大高手温庭筠和万俟咏都有写过,” 温庭筠写的是“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万俟咏写的是“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都是绝美之句。但蒋捷此词,却更加婉约动人,其中包含的愁思也更丰富,秒杀了以上两位,美得令人心醉。

全词结构巧妙,以听雨为主线,将少年、壮年、老年的心境串联,可谓相当玄妙,虽然在当时被宋人集体忽视,但却不影响它流传千年。这首词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一、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