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部六病学说方剂的归类9

 钟家台 2019-07-29

所以《伤寒论》128条说:“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从条文的症状看,涉及到三部,头汗出是少阳症,微恶寒是太阳证,心下满是太阴证,手足冷是厥阴证,大便硬是阳明证,脉细是少阴证,六病的证候俱有,可见枢部影响及整体。

小柴胡汤,表、里、枢三部,上、中、下三焦皆可协调。如《伤寒论》第230条:“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服小柴胡汤后,有三种反应,一是身然汗出,二是小便得利,三是大便得通。所以仲景抓住少阳与太阴以重点治疗,就能达到协调阴阳,和解整体的目的,以小柴胡汤为用,宜通上下,疗治内外,不愧为协调之第一良方。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詀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治则:平亢潜阳,重镇安神。

柴胡12 g、龙骨g、黄芩5 g、生姜5 g、铅丹5 g、人参5 g、桂枝5 g、茯苓5 g、半夏10 g、大黄6 g、牡蛎5 g、大枣6枚。

上药十二味,以水1600ml ,煮取800ml,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200ml

按语:本方为小柴胡汤去甘草加龙骨、牡蛎、铅丹、桂枝、茯苓、大黄而成。在协调整体阴阳的基础上,加大了重镇安神,通利二更之效。刘绍武老师根据本方,以石膏之辛凉,清热生津易去龙骨,使方中保持清热、凉血、镇静、生津的优势,以车前子补肾利尿之功取代茯芩,使集中于枢部的病邪,通过气血的运行,得以从小便排出,保持有一个除病邪的良好通道。同时去铅丹,以除久服蓄毒之害。经过调整后的方剂,刘老师名为调神汤。全方寒热并用,升降并用,收散并用,补泄并用,四个矛盾点,八个矛盾面,四方同调,八方共治,相反相或,使机体达到一个有机的协调,治疗面得到进一步扩大。方中石膏、黄芩、与桂枝、生姜是维持方中药物寒热的。如果病者呈现亢奋优势,热象明显,可以加大石膏用量,由30 g可增至60 g、甚至可达120 g,如寒象明显,可加大桂枝、生姜用量,由10 g可增至20 g。人参与川军是维持补泻的一对药物。脉见弦象,腹胀满闷证候明显者,可加大川军用量以致泻实,体质虚良,气短心悸者,加大党参用量以补其虚,柴胡与半夏(可用苏子代)是维持方中升降的药物,柴胡的升提使半夏更好地发挥降气的作用,二药为用,升降结合。牡蛎、柴胡是维持方中收散作用的药物,牡蛎固涩以敛气,柴胡宣通以发散,二药为用,发散以除积聚之邪,收敛以固心阳之气,使邪得祛,而正不得损。

服用调神汤后,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反应,这与病者的体质、情绪和环境有关。一是由于本方是治本为主,整体协调,见效通常较慢,多是用药数付后症状得以改善,二十余付后主要证状才得以好转。二是有一部分人服药后,不是病情逐渐好转,而是感觉加重,如头晕、困乏无力、不思饮食等衰弱症状。这是因为药与病邪,调整过程中的激化反应。三是服药后有腹痛、腹泄反应。调神汤是一个双向调控的方剂,有病除病,无病补体、药到病所,必须先除其邪,泻是为了除病,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阶段反应。四是少数患者服药后有嗜睡的现象,这是大脑皮层通过药物矫正后,功能由紊乱趋于正常的一种补偿性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